第三百四十二章 三光同天,祈神请龙(5.8K字,求月票~)(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夫君,过醴门了!”

    龙妃一直盯着外面的动静,此刻见法驾过了醴门,便赶紧提醒龙君。

    龙君虽然倚靠在软塌上,没有像龙妃那样在门口偷偷瞄望着,但外界的动静又岂能瞒得过他的法眼,在龙妃张口前,便起身离开了软塌。

    “开门。”

    龙君道。当他不想时,之前他与龙妃的谈话外面人听不见。当他想时,比如此刻下令,外面的人便自然听见了。

    于是,旗阵、乐阵均从中间分开,往两边横移,散成两列,让出了道路。九蛟摆尾,从两阵让出的道路中前行,一下子就来到了仪驾的最前头。

    等来到了最前头,倪文钰把缰绳一拉,于是九蛟的速度又慢了下来,玉辂左右的旗阵、乐阵以及后方所有的卤簿行阵都跟着慢了下来,缓缓的通过醴门。

    随即,倪文钰便松缰起身,来到玉辂殿门边肃立站定。

    回廊上,左右各两个力士、四个侍女往殿门处走来。每一边,都由两个力士合力拉开殿门,两个侍女合抬一个铺丝茵褥放置在门前,再有两个侍女合立起一个青顶华盖。

    门开后,龙君与龙妃走出,正襟端坐于铺丝茵褥之上。

    依古制,主人二迎时,宾客应当现身观礼。

    而这时,也是黄海龙国的主人第一次现身于神州大陆,年轻的让人咋舌。

    “夫君!前面那是心瞻吗?!”

    龙妃表面端庄大方,雍容华贵,但此刻,看见了前方的景象,却是惊喜的用心声再度喊起了龙君。

    此时东方泛白,天地间有光亮,山廓重重,水光幽幽,一切模糊可辨,但又不是那么清晰。

    只见法驾前方青莲盛放,这引路的莲花一直发着柔和的玉光,照亮着法驾前行的路,很是显眼。但此时,忽见莲花丛中驶出一叶碧翠的竹筏。然后,青莲便逐渐消失了,而竹筏无竿无帆,却在缓缓前行,代替着青莲为法驾引路。

    那竹筏上站着一个人,其人身影与幽幽的湖光几乎融为一体,叫人看不分明。

    龙君自然也是看到了,那人长身玉立,如山巅青松,如湖中白鹤,此时提一把修长的青鞘法剑,立于一叶小筏之上,背对法驾,姿态从容,尽显宗师气度。

    作为双方钦定的仪官,不是他还能有谁?

    此时的东方越来越亮,那人的身影也变得越来越清晰:

    他头戴一顶五湖云水冠,五片冠瓣上分别绘着五湖浩渺之景。不敢细看,看久了,便会觉得那些湖是活的,风吹草动,微波荡漾,鸟飞云移,如梦似幻,再看仿佛连心神都要坠入那冠中。

    道士穿着一件天青色的绢袍,领缘绣了一路玄色仙鹤直上青云的纹饰。腰间束五色绦带,中间贯着一枚两色阴阳鱼玉环。外面披着一件紫罗法帔,是一件正紫色的大襟广袖法衣,对襟处用金丝绣着日月星辰的纹饰,后背是一副满绣的阴阳八卦图。

    “呜—吁——”

    这时,辽阔的湖面上,忽然响起了法螺声,这不是从龙国法驾里传出来的。看不见吹法螺的人在哪,声音从四面八方响起。

    “叮—铛——”

    紧接着,金钟玉磬起,带起一阵轻灵悠扬的韵调。

    龙国卤簿马上反应过来,轻摇灵鼗,沙沙声响,应和着这飘渺的道韵。

    随即,便见道士拔剑出鞘,在那小小的竹筏上踏起了禹步。紫袍翻飞,仿佛一只正在湖上翩翩起舞的紫鹤,轻盈而高贵;剑光如雪,好似一只与紫鹤共舞的蝴蝶,飘然而华丽。

    且听道士口中吟唱:

    “严我九龙驾,

    乘虚以逍遥。

    八天如指掌,

    六合何足辽。

    众仙诵洞玄,

    太上唱清谣。

    香花随风散,

    玉音成紫霄。

    五苦从此散,

    八难顺经寥。

    妙哉灵宝圃,

    兴此大法桥!”

    感受着这飘渺而庄重的法唱章词,龙君挺腰直背,面容肃穆,即便是心思跳脱的龙妃此刻也是静心定神,仔细倾听。

    一曲唱罢,道士剑指东方,朗声道,

    “羲和,迎客!”

    于是,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像是一个巨大的红灯笼,向世间播撒光明。

    道士转过身来,剑指西方,高喊,

    “望舒,迎客!”

    于是,在这煌煌白日,在大湖西侧的庐山之巅,一轮明月高悬。

    然后,道士剑指天穹,大呼,

    “银汉诸星,迎客!”

    言出法随,长剑如令,大湖之上,刚刚才被太阳照亮的天际陡然暗下去,夜幕降临,群星闪耀,显现出一条璀璨的星河。

    日月同天,群星毕现,三光迎客!

    大湖如镜,倒影着天上的奇景,竹筏领着法驾在湖上漫游,却分不清到底在湖中,还是在星河里。

    黄海龙君是何等人物,见惯了多少大场面,但是此刻,面对着这样的奇景与重礼,还是为之失神。

    当道士呼唤日出的时候,他便觉得很是意外,没想到道门会把迎宾礼仪与日出天象结合到一起,而且结合的这样好,真是了不得的奇思。

    如果说日出只是意外的话,那月现真是让他感到震撼了。如果那月亮只是障眼法,那就不算稀奇,也不值得一提。然而并不是,那轮圆月明明白白散发着清寒的太阴法韵,月光照在庐山上,照在岸边的柳枝上,山影树影都映在湖面,是那样的分明,包括圆月的倒影,那轮玉盘在湖底也是清晰可见。

    无论怎么看,也不是幻术。

    但道门再怎么厉害,再怎么道法通玄,也不可能把真的沉入地下的太阴星再叫出来——那只能是一道月罡了。

    龙君不认得这道月罡,但他知道,能做到这样程度的月罡,在天罡里肯定也是排名极为靠前的了。

    再然后,星斗现。

    这不消多说,又是一道名副其实的星罡了。

    不过,于龙君而言,天罡不难得,三清山的这份心意难得,这份排场难得!

    三光同天,一路行进从未出现过任何差错的龙国法驾不免骚动起来,前面的人为胜景所窒,不由自主慢下了脚步,后面的人迫切的想要进入三光笼罩之中,脚步不免快了些,一时间,队伍便有些乱了。

    龙君没有怪罪,人之常情罢了,他暗中施法,法力覆盖到每个人、每个海兽身上,很快便又为他们调整好了步伐。

    在三光的照耀下,竹筏驶动,在平静的湖面上留下了一道长长的水痕,涟漪呈人字形往外扩散。人字形之外的湖面平滑如镜,人字形之内的湖面起着微澜。此刻,三光倾洒,映在微澜之上,顿时泛起粼粼波光,仿佛是在这浩渺湖面上铺起了一张人字形的碎金织毯。

    竹筏在前方拉着光毯,龙国法驾紧随其后,驶在毯上。

    美轮美奂。

    ————

    法驾缓缓前行,约过了有两刻钟,大日由红转金,光耀烈烈,星月逐渐隐去。

    说实话,当三清山以「三光同天」为二迎后,龙君对接下来的三迎很是期待。

    此时,飘渺的道音再度响起,在螺鼗钟磬的伴奏下,竹筏上的紫罗道士继续吟唱,

    “天龙游无极,

    旋憩玄景阿。

    仰观黄金台,

    俯盻紫云罗。

    逍遥太上京,

    相与莲华坐。

    积学为真人,

    恬然荣卫和。

    永享无期寿,

    万椿奚足多!”

    龙君沉浸在玄妙的道歌中,手指不自觉打着拍子,嘴角也扬起了一个微小的弧度,这样的祝词,谁听了能不为之所动呢?

    又是一首颂词念罢,道士右手持剑,左手别剑鞘系于腰带,然后左手掐三清印,手心朝上,三指之间华光一闪,变出一个小巧的三足圆玉鼎,鼎中有水。

    道士左手托鼎,右手执剑为笔,当空画符。

    龙君看着那空中缓缓成形的符箓,脸色微变,目露惊诧。

    随即,便听那道士开口,朗朗曰:

    “道言,水为龙命,龙为水精,凡大水处则有灵龙。

    “道言,善男子善女人若心事龙王,书写龙讳,观想龙形,身怀龙威,依时供养,读诵经文,奉以清水,可呼召龙王。

    “吾闻,鄱阳位列五湖,浸润天光,有真龙敖氏讳渚居水为王,建府称制。

    “吾言,今朝有喜,兹有黄海青阳龙君携妃过境,应以大礼相迎。

    “吾闻,仪之隆杀,视乎与礼者之尊卑。惟席有重器,堂列贵胄,而后礼乃成其大。是故:

    “吾请,鄱阳龙王现见,与礼迎客。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