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安仁乡兵(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什么是豪强?地方豪强在古代就是拥有土地、人口的人,在地方上有话语权,能摆平事、有号召力。

    王伦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条件。

    虽说只有百亩土地,但他没打算来务农,而是搞工业。

    工业的集中性不消说的,工人历来都是很有组织性和纪律性的群体,只需要一个引导人。

    安仁村只是一个不到千人的村子,但到了年后,当王伦扩充产能之后,在工坊里务工的人就有近百人。

    他们有男有女,干的活肯定比务农要轻松,但收入一点都不低。不说出苦力的每个月能有三贯,便是打扫卫生、做饭等轻松活计的婆子也有一贯有零,还供两餐。

    比较一亩旱地种麦子的收成不过一石左右,神宗熙宁年间值400文,徽宗时有涨价,也不到700文,还不到省陌制度下一贯钱770文的价值。

    家有几亩薄地,远不如在安仁工坊务工活得滋润,这是几个月来安仁村民的共识。

    所以安仁工坊不缺体力好、肯干活、能听话的工人,本村人也以能进入工坊做活为荣。

    所以王伦招护院,基本上一呼百应,生怕错过了机会。就连外村人都听说了,纷纷也要来为工坊做贡献,这让村民们担心不已,唯恐被抢了饭碗。

    幸好王伦说了,此一轮只招收本村人,额满即止。

    一是摊子大了铺不开,从安仁村中挑出三十来个人够用了,作为护院,本村人更有乡土意识。

    二是动静太大。护院要训练要拿刀弄枪要巡查,怕被有心人乱说话。任何时间,聚众进行武装组织都是官府的忌讳,只是本村人还好说些,乡村治安么。

    尽管这样,王伦为了减少影响,还主动帮宋万申请了一个里正的职务。

    里正掌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查非法、催办赋役,原来并不是好差使,是官府统治和控制广大农民的工具。能做里正的,要么是地方上的大户,要么在地方上有一定的威信。

    安仁村,随着王伦的快速崛起,已经没有比他更大的大户、也没有比他更有威信的人了。

    别的里正,每到夏秋交粮交税之际会头疼,因为催收任务在他们。但在安仁村,宋万就没有这个困扰,因为只要家里有在工坊做工的,交税不是什么问题。

    他的首要工作反而在“检查非法”。

    作为宋万的副手,薛永和鲍旭都成了“耆老”,按职责是专司“逐捕盗贼”,为增设护院人手提供法理依据。

    裘家庄之所以势大,就因为他们也要“逐捕盗贼”,所以招了许多家丁,遂成地方一霸。估计祝家庄、扈家庄都是如此吧。

    反正当安仁村一下子增加了三十人的护村乡兵之后,原本躁动不安的村子一下子就平静许多,特别是王伦安排花大价钱配置了腰刀和哨棒、每日进行震天价的训练之后。

    薛永和鲍旭作为“耆老”,各带了三十人轮番在村子周围巡视和训练,燕顺则带着原班人马十来人充当庄丁,负责工坊内的安全。酿酒自有朱富负责,陶宗旺监工建造房屋、道路、练武场,宋万居中调派。

    关于训练,王伦其实自有一番见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