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进口价格一半的加工中心,还要降价10万!(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他们居然没提要更多生产任务的事?”

    吃完饭后,张鸣秋陪着赵岩跟范志勇去了哈一机,到下午回来,告诉谢威,长征厂是真的下了40台各种型号的五轴加工中心。

    作为第一个客户,一出手就是40台,哈一机在跟学校商量后,准备以46万每台的价格向长征机械厂提供最大的1070加工中心。

    张鸣秋回来后第一时间找谢威商量。

    谢威的关注点却在长征厂是否用加工中心订单要求更多火箭弹生产订单。

    “没有。”

    张鸣秋肯定地表示,“我也试探过,他们目前并没有这方面的想法。”

    “进口的1060加工中心,最低价格超过52万美元,精度还不如我们现在的,这价格比他们低了不少……应该有非常强的竞争力。”

    张鸣秋更在意价格。

    “哈一机那边生产成本多少?”

    谢威没有回答张鸣秋的话,而是询问生产成本。

    “不算研发成本,每台的生产成本在16万,主轴最高转速只能达到6000转,这比不上进口的最低8000转转速……”

    “价格高了,降低下来,36万!”

    谢威想了想,沉声说道。

    “啊?”

    张鸣秋以为自己听错了。

    虽然16万的生产成本,卖出36万的价格,也有20万的利润,随着产量增加,生产成本将会进一步降低,利润更高。

    可36万,比起鬼子同类型产品的价格,只有一半不到啊!

    “需要利润来支撑后续技术的研发是没错,哈一机那边也需要利润升级制造能力,如果我们卖的价格太高,进口的价格将会更高!与其这样,不如我们吃点亏,把他们的价格给打下来!”

    谢威斩钉截铁地说道。

    他采取了跟之前程控交换机一样的策略。

    “程控交换机采用这样的策略,并没有给我们带来更多订单,反而加快了国际供应商的进入速度……数控机床跟程控交换机不一样,一旦价格太低,国外涌入太多,国内的机床厂在无法获得足够的利润情况下,很难往这里面投入……”

    张鸣秋提醒谢威。

    一味的低价策略,并不利于国内数控技术的发展。

    现在国家开始向着市场经济转向,绝大部分企业都失去了大量的计划订单,需要问市场要利润,要发展经费。

    20万的毛利润看起来很多,甚至都已经超过了55%,抛开研发成本、设备成本、管理成本等,纯利润将会降低到不足25%。

    还有多少企业愿意投入这方面的研究?

    国内机床企业不愿意投入研究,国内庞大的市场将会成为外国数控机床制造商的市场。

    “还有,国外技术比咱们先进,我们研发出来的,他们降价销售,利用我们没有的更先进的一代技术在国内赚取更多的利润,挤压我们的利润……”

    张鸣秋在这事情上,认知倒是非常清醒。

    “校长,您说的没错。不过,我们得换个角度考虑。”

    谢威还是认同张鸣秋的说法的。

    他既然提出用低价策略,那是充分考虑过这些问题的。

    “???”

    张鸣秋一脸疑惑地看着谢威。

    “叫上哈一机的相关负责人一起吧,免得到时候又解释好几次。”

    谢威想了想,觉得这事情只是跟张鸣秋说没用,哈一机那边是生产方,双方从一开始就在合作,数控系统的开发哈一机也付出了不少。

    46万的价格,就因为长征机械厂是第一个用户,还一次购买40台,哈一机才报出的价格。

    谢威直接把每台价格砍了10万!

    40台,那可是400万,在目前人均工资不到40的80年代,绝对是一笔巨款。

    哈一机能乐意?

    “也好。”

    看了谢威好一阵,见他不是开玩笑,张鸣秋忍着好奇问谢威原因,点头说道。

    “唉~非常时期,行非常事,谁不想多赚钱!”

    知道张鸣秋非常不支持自己的想法,谢威也是没办法。

    果然。

    张鸣秋离开没多久,杜国旺跟哈一机派过来的技术负责人母志平两人就找到了谢威。

    “国内就我们一家能提供数控系统跟机床的,现在不抓紧时间占领市场,获得更多研发经费,等到外国同类型产品跟技术大规模进入国内市场,我们的研发经费就会出现问题啊!”

    母志平脸色难看到了极点。

    400万啊!

    而且,随着哈一机出售的加工中心增加,损失的利益还会进一步增加。

    他是技术人员没错。

    问题不在这上面。

    虽然哈工大在资金方面对数控技术的研发有倾斜,可母志平一直跟杜国旺合作,也清楚整个研发过程经费并没有那么充足。

    经费充足,进展还会更快一些。

    “母工,这事情,等哈一机的领导过来,我一起解释。放心,后面持续的研究,数控技术绝对不会缺乏经费的!”

    谢威就知道。

    一个个解释,实在是太难了。

    “程控交换机的业务并没有因为我们采用低价而快速占领市场,甚至让国际供应商在知道我们技术取得突破后会加快进入国内市场……现在的程控交换机,七八家合资单位成立,这是围剿国产程控交换机的架势啊!”

    杜国旺也提醒着谢威。

    他总觉得年轻人太过理想化。

    程控交换机目前的处境非常危险,只是谢威可能没有太过重视。

    进口的价格已经降低了,国家缺乏外汇,这让不少想要进口程控交换机的邮电局跟地方政府只能盯着。

    合资产品的出现,完美地解决了缺乏外汇的问题。

    价格还比进口的便宜多了。

    在大多数人眼中:国外的技术终究比国内技术先进,宁愿价格高一点也要用国外的。

    “确实存在这方面的风险。”

    谢威点头,表示认同杜国旺的说法。

    “那你……”

    杜国旺无法理解,谢威如此精明的年轻人,既然知道这样的后果,为什么还要这么干。

    “杜主任,晚点我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