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进口价格一半的加工中心,还要降价10万!(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大家一起解释,一个个解释,实在是太难了。不过目前咱们的数控团队,得加快一些进度了。虽然有巴统禁运的存在,但是在我们有了突破后,为了打压国内的单位,国际上的供应商们会提供比我们技术更好一点的……”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甚至整个团队从搞数控系统开始,连休息都没有!”

    母志平一脸不满。

    “谢威,整个团队之前的状态你也知道,从搞数控系统开始,大家都是夜以继日,就为了能尽量缩短跟国际上的差距。现在看起来有了一定的突破,可精度跟技术要想进一步提升,需要的经费开始呈几何级增加……哈一机那边也需要经费提升制造能力……加工中心的转速不是设计不出来,而是目前材料跟加工工艺都达不到……”

    杜国旺抱怨着。

    随着技术研究的持续推进,数控技术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庞大。

    甚至不只是数控系统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连主体的机床核心结构也需要进一步改进。

    经费!

    校企办每年赚钱是不少,甚至越来越多,可花钱的地方也越来越多,不仅之前的技术需要持续投入到技术升级的研究中,还需要一些相关配套技术的研发投入。

    谢威现在降低了销售价格,意味着未来会损失更多利润。

    “杜主任,数控技术是重中之重,肯定不会缺了经费的。等哈一机的领导们到了后,我统一向大家解释,如果大家认为我说的没有道理,咱们再讨论定价问题吧。”

    谢威不想跟杜国旺争论。

    就因为配套不足,才必须从刚上市就把数控机床的价格打下来!

    听起来是悖论,实际上只有价格降低下来,才能促使配套产业快速发展起来。

    “叮铃铃~~”

    正在杜国旺越来越生气时,谢威办公室里的电话响了起来。

    电话是张鸣秋打来的。

    张校长告诉谢威,哈一机的领导已经到了学校,让谢威去校长办公室旁边的小会议室。

    在知道厂里提出46万的价格被谢威否决,甚至要求价格进一步降低到36万,哈一机的领导们坐不住了,接到张鸣秋的电话后,就火急火燎地赶到了学校。

    谢威丝毫不意外。

    “杜主任,母工,哈一机的领导来了,咱们去小会议室吧。”

    杜国旺见谢威没有丝毫松口的迹象,只能默默叹了口气,转身就向外面走去。

    到了土木楼,212吉普已经到了。

    虽然距离并不是太远,走过去还是需要不少时间,由此可见谢威提出大幅度降价让相关人员有多么着急。

    销售百台就少1000万纯利润,销售千台少上亿啊!

    而上亿的科研经费投入到数控技术的研发中,至少可以取得不小的突破了。

    学校参与的领导不多,除了张鸣秋跟刘德宝,就是杜国旺跟机电系的两名教授,哈一机的倒是来了五六人。

    谢威刚进办公室,哈一机的众人全部神色不善地盯向他。

    唯独没有异常反应的就只有刘德宝。

    “……诸位,我知道大家觉得46万的价格已经很低了,比起进口的,几乎只有一半的价格……”

    没等众人发难,谢威率先开口。

    “我们程控交换机的低价策略,目前看起来已经遭到国际通讯巨头的联合围剿……”

    “既然你知道,为什么还要如此?”

    哈一机副厂长杜洪粗暴地打断了谢威的话。

    知道谢威在哈工大说话的分量,整个合作过程,他们都没有对项目研发指手画脚,甚至整个哈一机都极其配合哈工大的研究工作。

    当然,这跟哈工大出了大部分研发经费也有很大关系。

    “杜副厂长,稍安勿躁!谢威不是在向大家解释嘛!”

    刘德宝不乐意了。

    见杜洪打断谢威的话,非常不满。

    谢威这么精明,会干吃亏的事情么?

    即使现在干了看起来吃亏的事情,将来也会从其他方面找补回来的。

    “……”

    看到刘德宝如此没原则地护犊子,别说哈一机的领导们有些难以接受,连张鸣秋跟杜国旺都觉得不可思议。

    在他们看来,谢威要求主动降价10万,完全是一步错棋。

    谢威意外地看了一眼刘德宝。

    “谢威同志,不用理会他们,你把自己的想法说说……”

    刘德宝现在丝毫不担心别人说自己没原则。

    其他人能搞将近10亿美元的装备出口订单,他刘德宝也会没有任何原则地无条件支撑。今天刚得到消息,上级已经批准了谢威跟阿卜杜拉谈的新合同,阿卜杜拉也带着人返回学校,明天就到。

    谢威主动降价,肯定是有原因的。

    谢威看了刘德宝一眼,不明白他发哪门子疯。

    对着众人开口说道:“诸位领导,三轴数控加工中心,属于巴统禁运清单中绝对禁运的战略装备。在我们拥有技术之前,不管相关单位如何谈判,国际上没有卖任何一台三轴联动的加工中心给我们……甚至连已经落后的纸袋打孔的加工中心都不卖……”

    “随着各个单位从原本计划订单向市场化改革的推动,大部分在国内技术基础不错的单位,需要提升制造能力。而数控机床是制造能力提升的关键设备……”

    众人原本的不满很快被尴尬所取代。

    战略装备!

    可使用这些战略装备的,是全国所有机械加工单位。

    不是每个有需求的单位都能搞到购买数控加工中心的经费的。

    他们隐隐有些明白谢威的目的:加快国内制造企业的技术升级!

    “仅仅靠我们一家卖数控设备,要培养操作人员、技术人员,速度得多慢?进口的数控机床,国外需要提供技术培训……而他们建立合资工厂,不管是技术工人还是技术人员,都不可能从他们国内派来对吧?为了打压我们,合资企业的工厂,同类型产品,想要在价格上高我们太多,能行么?”

    谢威声音不大。

    却如同一击重鼓,狠狠地响在众人的脑海。

    他们看的只是单位的利益。

    谢威考虑的确实整个国家利益以及行业的利益。

    外资只要进来,就会帮着培养人才;外资为了打压哈一机的数控机床,就必须大幅度降价才能占领更多市场,这就减轻了有需求的单位技术升级成本;而数控机床市场需求越大,行业人才培养的也就越多……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