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0章 不会吧?刚组的队伍初体验就要冲牌???(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天朝体育台。

    第一道德国队。

    第一棒:亚斯明·夸德沃

    第二棒:茵娜·魏特

    第三棒:塔季扬娜·平托

    第四棒:维蕾娜·赛勒

    第二道俄国队。

    第一棒:奥尔加·贝尔金娜

    第二棒:纳塔利娅·鲁萨科娃

    第三棒:叶莉扎维塔·杰米洛娃

    第四棒:叶莲娜·博尔松

    第三道小鹰国队。

    第一棒:迪娜·阿舍-史密斯

    第二棒:阿什莉·纳尔逊

    第三棒:安娜贝勒·刘易斯

    第四棒:海莉·米尔斯-琼斯

    第四道牙买加接力队。

    第一棒:卡丽·拉塞尔

    第二棒:凯伦·斯图尔特

    第三棒:希洛妮·卡尔弗特-鲍威尔

    第四棒:谢莉-安·弗雷泽-普赖斯

    第五道美国接力队。

    第一棒:杰妮巴·塔尔莫

    第二棒:亚历山大·安德森

    第三棒:英格利希·加德纳

    第四棒:奥克塔维厄斯·弗里曼

    第六道中国接力队。

    第一棒:袁奇奇。

    第二棒:孔令薇。

    第三棒:韦勇丽。

    第四棒:陈娟。

    第七道巴西队。

    第一棒:伊芙琳·卡罗琳娜·德·奥利韦拉·多斯桑托斯

    第二棒:安娜·克劳迪娅·莱莫斯

    第三棒:弗朗西拉·克拉苏基

    第四棒:万达·费雷拉·戈麦斯

    第八道法国接力队。

    第一棒:塞琳·迪斯特尔-博内

    第二棒:阿约德勒·伊库桑

    第三棒:米里亚姆·苏马尔

    第四棒:斯特拉·阿卡波

    ……

    “我们可以看到赛会纪录是41秒47,世界纪录是去年美国队创造的40秒82。”

    “不知道今天会不会有新的好成绩诞生呢,不说世界纪录世锦赛纪录会不会有机会出现突破呢。”

    “让我们来看看这场比赛吧。”

    “李指导,虽然我国的运动员站在了决赛的赛场上,但是这一场比赛的主角应该还是牙美争锋。”

    “没错,这一点应该是不会有变化,毕竟这两个队伍目前来说还是全世界最强的,别的队伍没有机会参与她们的竞争。”李韬点头道:“其余的人就看能不能争取一下第三吧。”

    “旁的,就别想了。”

    李韬当然是根据纸面阵容来判断,在这样的纸面阵容上,她的判断并没有问题。

    正常人这么看过去都会这么想。

    但是很多时候。

    历史就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特殊情况。

    这些情况可以称之为变故或者是突发情况或者是倒霉蛋降世或者是幸运星降临。

    不管是哪一种。

    这就是无法预测的变化。

    除非你是先知。

    嗯。

    而现在的莫斯科。

    还就站有这样一个人。

    On your marks。

    电子口令开始的时候的小喇叭上响起。

    2013年莫斯科世锦赛女子4×100米接力赛的赛道上,八个国家的接力队已各就各位,运动员们在属于自己的跑道上完成最后的准备动作。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专注的气息。

    随着电子口令一声“set”的指令。

    所有第一棒选手迅速俯身。

    双手撑在起跑线前的地面上,膝盖顶住跑道,身体形成一个极具爆发力的前倾角度,目光死死锁定前方的跑道。

    等待着发令枪响的瞬间。

    第一道的德国队第一棒亚斯明·夸德沃,此刻全身肌肉处于高度紧绷的待命状态。

    她今年最好的成绩是11.41。

    当然她其实职业生涯最好的成绩也不过是11秒29。

    这种实力放在国际大赛上其实并不够看。

    所以只能小心谨慎,争取启动反应上能做出点不同。

    只见她的核心肌群紧紧收缩,稳住上半身的前倾姿态。

    腿部的股四头肌和腘绳肌如同蓄势待发的弹簧,积蓄着强大的力量。

    她深知第一棒在弯道的重要性,从起跑开始就必须精准把控每一个技术细节。

    嘭——————————

    不知什么时候。

    电子枪声突然响起。

    8个国家的运动员从自己的起跑器上,顿时,蹬地而出。

    发令枪骤然响起,亚斯明·夸德沃几乎在声音传来的同一时间,双腿猛地发力,蹬地的瞬间,小腿肌肉爆发出强大的推动力,身体如同离弦之箭般冲出起跑线。

    她的步频在启动阶段就展现出极高的水准,每一步都精准地落在弯道的切线位置上,通过调整身体重心,让离心力得到有效控制,确保在高速奔跑中保持身体的稳定。

    在弯道加速过程中,她的摆臂幅度逐渐加大,左臂摆幅略小于右臂,这种不对称的摆臂方式是为了更好地配合弯道奔跑时身体的倾斜姿态,将腿部的蹬地力量更高效地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节奏精准,大腿前侧的股四头肌在蹬地时强力收缩,推动身体向前,而在腾空阶段,腘绳肌则迅速牵拉腿部回收,为下一次蹬地做好准备,整个过程衔接流畅,没有丝毫多余的动作。

    可惜。

    她这个所谓的动作,虽然技术上还过得去,但是自身的硬实力太差,天赋也不足……

    再快也就这么快了。

    德国队在整体实力不占优的情况下,她们其实能够指望的就只有交接的时候能够缩小差距。

    其余的时候想要纯跑都去缩小差距几乎是……不太可能。

    原因也很简单。

    整体的单方面作战能力不够。

    这又不是欧洲的内战。

    在全世界的舞台上,她们这种天赋只能说是——

    相貌平平。

    好在启动反应还不错,达到了0.148。

    总算是能够找回一些场面。

    第二道的俄国队第一棒奥尔加·贝尔金娜,启动反应……就逊色了不少。

    她的启动反应它只有0.187。

    而且她的百米水平青年恐怕是比上面的德国队第一棒……

    更慢。

    去年还有11秒26。

    今年主场作战更是跌到了只有11秒50。

    就这水平。

    再加上龟速的起跑反应。

    光是启动就落后了一个档次。

    她的起跑技术特点是重心压得较低,起跑后的前几步步长相对较短,但步频极快,通过快速的步频积累速度。

    在进入弯道后,她的身体倾斜角度比亚斯明·夸德沃更大一些,这是她个人长期训练形成的技术习惯,旨在通过更大的倾斜来获得更强的向心力。

    以适应自己的奔跑节奏。

    可惜。

    启动反应这么慢的情况下,有些着急,中间赶路的速度也开始偏快。

    这样反倒是打乱了自己的节奏。

    这让她在弯道的对抗中,时刻感受着来自内侧跑道的压力。

    虽然也有通过微调步频和身体姿态,保持着自己的奔跑轨迹,避免因外界干扰而偏离最佳路线等等举措。

    可惜启动的落后以及自己着急的节奏影响……

    启动就能看出明显的不给力。

    看起来像拿好成绩不容易了。

    主场不能拿好成绩,多少是种遗憾。

    毕竟对于运动员自己来说,这一辈子能够在主场跑一次大赛,可能就这么一回。

    运动员的职业寿命本身就不长。

    很多运动员职业生涯从开始到结束都没有撞上过一回。

    所以。

    不能在主场取得好成绩,多少有些遗憾。

    可惜别人不会和她讲情面。

    也不会因为是主场作战,就有什么手下留情。

    比如小鹰国队这边,她们是抱着想要拿牌的想法在跑,既然是想要打牌,那么除了美国队和牙买加队……

    其余所有队伍都要击败。

    第三道的小鹰国队第一棒迪娜·阿舍-史密斯,启动阶段的爆发力堪称惊艳,启动反应也还不错,0.151。

    她的起跑蹬地角度非常科学,脚掌与地面形成的夹角恰到好处,能够最大限度地将腿部力量转化为水平方向的推动力。

    在启动后的加速过程中,她的肌肉调动极为高效,不仅是腿部的大肌群在发挥作用,臀部肌肉和核心肌群也协同发力,共同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前进的动力。

    进入弯道后,身体控制能力尤为突出。

    即使在高速奔跑中,身体的倾斜角度也能保持稳定,不会因为速度的变化而出现晃动。

    看出她的基本功不错。

    当然如果这是她的巅峰期,那她杀这几位第一棒简直是宛如平推土鸡瓦狗。

    毕竟她未来可是多年都是11秒以内的成绩。即便是2025年的时候都是11秒以内,可以说是小鹰国历史上最强的短跑选手之一。

    甚至还会到2018年的时候打破小鹰国100米的国家纪录。

    只是可惜啊。

    她是1995年的人。

    是个95后。

    这个年纪现在才十七八岁。

    你也不要指望她能跑出什么特别惊艳的成绩来。

    事实上多给一年情况都不一样,明年她就能够进化到11秒14。

    但是今年也不差吧,起码比德国以及德国的第一棒厉害多了,拥有即便是逆风的情况下也可以跑到11.30+这个水平。

    不过还远远没进入自己的巅峰期。

    当然这个年纪的运动员现在没有进入巅峰期,还不是她们的时代也很正常。

    只要不拖后腿,大赛就当练级了。

    只见她的步长随着速度的提升逐渐增加,但步频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这种步长与步频的结合不错,让她在弯道阶段迅速拉开与部分对手的距离。

    而且她抛弃了明显带有不少的灵性。

    虽然年纪小。

    可能力并不小。

    她其实是真正具备成为强者心态的小鹰国女子选手之一。

    但还是上面说的那句话,虽然她的天赋不错,能力也可以,现在的水平在这个年纪算是优秀……

    可这是世界大赛,是真正的巅峰挑战。

    人家才不会管你多少岁。

    尤其是在她旁边的第4道。

    那你可是站着牙买加的选手。

    虽然牙买加有名的选手很多这个,也不算是特别有名气,但是其实人家同样打开了11秒。

    就是今年。

    跑到了10秒98。

    而且这也是她个人百米最强的一年。

    即便是小鹰国95的天才一棒,再怎么天赋过人,未来的潜力也比她强,但是现在碰上了……

    那就是平跑都有三四米的差距。

    牙买加接力队第一棒卡丽·拉塞尔,作为传统短跑强国的选手,她的起跑技术堪称教科书级别,多吃了5年饭,可不是白吃的。

    启动时,她的身体各部位协调一致,从手臂支撑到腿部蹬地,每一个动作都精准无误。

    在弯道奔跑中,她的节奏感极强,步频和步长的配合如同钟表齿轮般精准,让她在高速奔跑中始终保持着稳定的节奏。

    肌肉纤维类型也赋予了她强大的爆发力和耐力,在弯道加速阶段,腿部肌肉能够持续输出强大的力量,让其的速度不断提升。

    摆臂。

    拉塞尔的手臂摆动轨迹呈前后直线运动,避免了左右晃动,这种高效的摆臂方式减少了力量的浪费,将更多的能量用于前进。

    在与旁边小鹰国选手的弯道对抗中,她凭借丰富的经验,能够提前预判对手的动作,通过细微的调整来占据有利位置,确保自己的奔跑不受干扰。

    碰到经验比自己更加丰富的选手,她又会在能力上取胜。

    这一点真不愧是牙买加的选手。

    就算她在牙买加的名气没这么大。

    但那也是因为牙买加的强人太多了。

    才显得她不突出。

    并不代表她实力不行。

    她在所有国家里面的第1棒。

    几乎都是处于一个领跑的位置。

    你比如今年能够打开第1棒11秒的选手……

    就压根没几个。

    最后还是奥运会后的第一年。

    更加显得她在这里打开11秒难能可贵。

    想要在这里和她斗。

    可能也就只能指望指望人才储备更加雄厚,去年创造了世界纪录的美国队吧。

    有去年创造了超级世界纪录的余威。

    相对于美国的男子接力赛。

    的确大家更加看好女子。

    美国女子队大家认为赢面更大。

    然而真是这样吗?

    第五道的美国接力队第一棒杰妮巴·塔尔莫。

    恰好就是能够和牙买加队第一棒对抗的人。

    因为她也在本次赛季创造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最好成绩,可能也是整个职业生涯最后的好成绩。

    所以即便是面对牙买加今年的第1棒……

    即便是牙买加今年的第一棒可以破开11秒……

    那她也不会害怕。

    硬顶拉塞尔给后面的队友创造出优势空间。

    这就是。

    她现在要做的事。

    毕竟Pb的方面还是自己更高,不是吗?

    不过第五道的美国接力队第一棒杰妮巴·塔尔莫,启动反应时间低于领先水平。

    她和牙买加在一起,成为了难兄难弟。

    因为这两个队伍启动反应都超过了0.80。

    所有的参赛队伍里面,只有俄罗斯队能和她们在启动反应上拼一拼。

    她们三个队伍堪称今年莫斯科三大女子接力龟速反应值。

    不过她的起跑特点是腿部蹬地的瞬间爆发力十足,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初速度。

    这点还是做的不错。

    进入弯道后,她的身体重心控制得非常好,始终保持在一个有利于加速的位置上。

    她的股二头肌和臀大肌在奔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股二头肌的快速收缩能够带动小腿快速前摆,而臀大肌的发力则为大腿的蹬伸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在摆臂动作上,她的手臂肌肉紧张度适中,既保证了摆臂的力量,又不会因为过于紧张而影响动作的灵活性。

    她的跑动特点是……

    肌肉的恢复能力在她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每一次蹬地后的肌肉放松都非常及时。

    为下一次发力做好充分准备。

    这两个队伍之所以能一开始就鹤立鸡群。

    就是因为她们两个的第一棒也是所有的第一棒里面……

    今年唯一能打开11秒的第一棒。

    其余人的你别管是巴西队的第一棒,还是法国队的第一棒。

    都做不到这一点。

    好在我们国家的第一棒袁奇奇,今年在预赛里面也拿出了突破,有11秒29的能力。

    而且苏神系的发挥以稳定著称。

    在这种情况下,只需要让自己的发挥正常,就能帮我们拿到一个不错的第一棒排位。

    听到枪声后。

    袁奇奇第一棒启动。

    虽然她是第一次跑第一棒。

    但是好在她已经跑过了百米的预赛,进入了半决赛,已经算是得到了大赛的洗礼,并且发挥不错,这都给了她不少信心。

    所以。

    启动的第一下……

    出乎意料的不错。

    启动反应竟然只有0.145秒。

    所有人里面排名第一位。

    虽然也不是说甩开了其余人多少,但起码能够占据一丁点的优势。

    起码没有劣势。

    而这点优势,现在你看起来没什么。

    汇聚到比赛的后面,也许就会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

    不过先说回到第一棒。

    2013年莫斯科世锦赛女子4×100米接力赛第六道,袁奇奇站在起跑线前,身体的每一寸肌肉都已进入竞技状态。

    她的站位并非随意而定,双脚前后开立,前脚掌与起跑线保持30厘米左右的距离,后脚脚尖与前脚脚跟在一条垂直线上,这种站姿能让她在起跑瞬间最大限度地调动腿部肌群。

    她的大腿肌肉天赋。

    也是全身最有优势的肌肉群。

    这么做,也是应对天赋出手。

    发令枪响的刹那,袁奇奇的反应时间定格在0.145秒。

    她的身体如同被压缩的弹簧突然释放,后脚脚跟迅速抬起。

    前脚掌以45度角猛蹬地面。

    股四头肌在0.03秒内完成从放松到极致收缩的转换。

    产生的爆发力通过踝关节传递到地面。

    形成向前的推力。

    此时,她的上半身前倾38度,选择这个角度是因为,小于35度会导致重心过低难以加速。

    大于40度则目前容易失去平衡。

    38度恰好能让身体在获得向前惯性的同时,保持调整姿态的灵活性。

    进入加速阶段,袁奇奇的步频展现出独特的节奏。前10米内,她完成了7步跑动,步长从1.2米逐步增加到1.5米。

    每一步的着地时间从0.08秒缩短至0.05秒。

    这种“短步高频”向“长步快频”的过渡方式,与牙买加选手卡丽·拉塞尔的“一步到位”式大步幅不同。

    也区别于美国选手杰妮巴·塔尔莫的“高频不变”模式。

    她的踝关节背屈角度达到25度。

    比其她选手平均高出5度。

    这意味着脚掌与地面接触时的缓冲时间更长……

    能有效减少地面对腿部的反冲击力。

    让肌肉在蹬地时更专注于向前发力而非对抗震动。

    袁奇奇挂肉天赋一直很可以。

    她的最大问题,从不是肌肉的增长上。

    而是肌肉效率的专业转化率上。

    这一点。

    在她所处的这个时间线上。

    发育的打基础时期,根本就不可能去做好。

    因为国内根本没有这个方面的认知。

    即便是苏神她们也是2014 2015的时候才真正的国外学到一点东西。

    兰迪更是16年之后才接手苏神。

    连男子队伍都是这样的待遇。

    还是当时的全国第一人。

    女子项目方面能够得到照顾就更少。

    所以她肯定是最佳成长期和发育期的时候……

    没有得到最好的照料。

    整个身体的提高期也没有得到多少照顾。

    对于短跑来说,肌肉固然要挂,但是如果你只挂肌肉,忽略专项的转化性……

    那就本末倒置了。

    因为人体这个组织探烦,你学过一点运动学就知道根本就没有死肌肉艺术,有的只是对于某个肌肉专项训练的调动以及转化。

    为什么健美运动员那么大的肌肉却运动能力不足,那主要是因为她们的专项没在这个上面,但是如果你和她们比卧推比硬拉,比深蹲比各种各样的固定器械。

    你肯定会输,不管你是什么运动员。

    因为这本质上就是一个专项转化率的问题。

    即便是举重选手因为不练卧推,她们的卧推转化率也很差。

    就像短跑运动所需要的专项转化率和长跑运动员所需要的专项转化率不同。

    攀岩运动员和格斗运动员的要求不同。

    哪怕是天天打工的农民工,同样是因为她们的肌肉应对她们所需要的工作。

    但是很可惜这一点即便是到了2050年恐怕都有一大批人蒙在鼓里,因为人类这个动物本质上就是不喜欢深究的动物。

    稍微看一点皮毛就会被调动,自己的立场和情绪才是主流。

    不然乌合之众这本书也不会这么流行了。

    因此运动固然是需要肌肉,但是如果你的肌肉转化率不高,那很有可能还不如那些肌肉小很多,但是转化率更高的运动员成绩好。

    了解了这一点,你就知道为什么袁奇奇就连启动都需要做出一定的改变和固定的一些节奏,甚至是角度。

    这可都是上一世的,她在这个年纪不可能接触到的东西。

    也难怪她未来已经30多了,看到十几岁的小将小小陈,会感叹自己真是年纪大了会感叹青春真好,同时也会感叹自己没有赶上好时候。

    毕竟可以说在2018年之前,国内几乎不存在什么科学训练的说法。

    都是满瓶不响,半瓶叮当。

    当切入弯道的时候,袁奇奇的身体开始进行精密的姿态调整。

    她的左肩比右肩低约3厘米,躯干向左倾斜7度,这个倾斜角度随着速度提升逐渐增加到11度。

    此时,她的左臂摆幅控制在30厘米左右,右臂则达到55厘米,这种不对称摆臂并非刻意为之,而是身体为平衡离心力自然形成的协调动作——

    左臂小幅摆动可减少身体向内侧的偏移。

    右臂大幅摆动则能带动躯干维持向前的惯性。

    对比与俄国选手奥尔加·贝尔金娜刻意压低左肩的动作相比。

    袁奇奇的姿态调整更具流动性。

    如果现在有肌电监测显示她的斜方肌和背阔肌的收缩强度,那绝对可以发现,在这个时候,袁奇奇比贝尔金娜低12%。

    这意味着她在保持平衡时消耗的能量更少。

    在弯道技术的核心环节——步频与步长的配比上,袁奇奇展现了超越同龄选手的成熟。

    砰砰砰砰砰。

    砰砰砰砰砰。

    砰砰砰砰砰。

    秘诀在于她的“弯道步点精准度”:每一步的落地点都在跑道左侧距分道线30厘米的虚拟线上,这个位置是经过计算的最优路线——

    比靠近内侧分道线节省0.5米距离。

    比靠近外侧分道线减少15%的离心力影响。

    依靠这些,她冲进去弯道的时候。

    就已经拿到了不错的位置。

    但是这还不够。

    袁奇奇还想要做更多。

    她们这一代人都是看着陈娟成长起来的。

    所以结果她们每一个人都在心中有一个想法。

    那就是和韦勇丽一样。

    自己将来要是能帮上陈娟就好了。

    现在自己有这个机会了。

    而且也有这个能力。

    那。

    当然不想错过。

    肌肉调动方面,袁奇奇的腘绳肌使用效率成为关键。

    在蹬地阶段,她的腘绳肌与股四头肌的发力比例为1:1.8,而其她选手平均为1:2.3。

    这意味着她的小腿回收速度更快,当股四头肌完成蹬地动作时,腘绳肌能在0.02秒内迅速收缩,将小腿向前牵拉,使脚落地时间比对手提前0.015秒。

    这种“股四头肌主导蹬地、腘绳肌主导回收”的协同模式,让她的步频在保持高速的同时,甚至肌肉恢复时间比拉塞尔多出0.008秒。

    这在40米的短距离奔跑中,足以多完成半步有效蹬地。

    依靠这一些改变,在弯道的时候。

    袁奇奇甚至已经压制了俄罗斯,德国,甚至是小鹰国。

    小鹰国都压住了,更不要说巴西或者法国。

    甚至她发现自己即便是依靠纯跑动。

    都能够压制这一些国家的第一棒。

    起码不会落于下风。

    这一点很重要。

    给了袁奇奇更多信心。

    让她冲击起来更有劲。

    “袁奇奇启动不错,没有落于下风。”

  &n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