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谋全局者(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事态的反常变化,让赵德秀站起身来。

    他来到厅内悬挂的一副地图下。

    赵德秀一动,厅内的卢多逊及一些将领都不由跟上。

    看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诸多地标,赵德秀的目光快速扫视着。

    一边扫视,赵德秀一边喃喃思索道:

    “潞州各县令态度转变前,证明攻心之策是奏效的。

    今李守节依旧困守上党,我军尚未有败绩,威势仍在。

    这两点未发生改变,那为何潞州各县的人心会发生变化呢?”

    这是赵德秀此刻心中最大的疑惑。

    事出反常必有妖,那“妖”会是什么呢?

    哪怕刚取得一场胜利,可赵德秀明白骄兵必败的道理。

    李守节在历史上是没大名声,可各朝史书皆惜字如金,加之视角问题,史书上没名声不完全代表李守节才能不行。

    另外纵算李守节能力有所欠缺,李筠在北境横行多年,保不齐帐下就有一些智谋之士。

    慢慢的,赵德秀进行了换位思考。

    若他身处于李守节的境地,最佳的破局之策会是什么?

    上党乃根本,他自不会轻易领兵外出。

    可若一味困守,时间一久内部人心涣散,上党的局势更加会不可收拾。

    出城不利,坐守有危,在己身力量无法改变局势时...

    想到这处,赵德秀脑中一条脉络闪过:

    “他会寻求外力!

    亦唯当找来强力的援兵,才能顷刻间安定住诸县人心!”

    下一刻,赵德秀恍然的吐出了心中判断。

    卢多逊及田重进等人一直站在身后,静观着赵德秀的思索。

    在他们看来,赵德秀刚站到地图下方时还语带疑惑,不料还未过多久,他就陡然得出了判断。

    这让他们惊诧不已。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相处,几位禁军将领对赵德秀的军略已有了初步认可。

    故而在听闻赵德秀的判断后,他们下意识的同样思考起来。

    思考一番后,以田重进为首的几位将领最后还是放弃了挣扎。

    军略一道,的确太吃天赋...

    相较于几位将领的气馁,卢多逊望着赵德秀的背影则是异彩连连。

    想着想着,赵德秀在地图上的目光发散开来,不再拘泥于潞州一地。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身为一军之将,要懂得将眼界着眼于全局。

    赵德秀的目光,先往潞州南面看去。

    “正常来说,李守节应当寻求李筠的援兵。

    然纵算李筠有心援救,他一时之间亦无法分兵。”

    往日到达洛阳外时,赵德秀就见赵匡胤收到过来自慕容延钊的军报。

    慕容延钊在军报中言及,他在与叛军的初次交锋中已取得一场小胜。

    那场胜仗后叛军就退守营垒,他率军在高平城外与叛军一时持对峙之势。

    何为对峙之势?

    就是双方干瞪眼,谁都不敢贸然先动。

    而这一对峙之势,在赵匡胤率西路军抵达后,会让李筠更加被动。

    诚然有着营垒、城池的掩护,李筠坚守一段时日不难。

    可在这被动局势下,李筠的大军亦等于被困在高平城外。

    李筠的兵力自保尚嫌不足,要是他敢分兵回援,以赵匡胤的韬略定会抓住时机,一战将叛军歼灭。

    在排除完李筠回兵这一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