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小河村事6(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就在众人越说越离谱,丑态尽显时,一位在树荫下听了半场官司的婶子开口了。

    “王杏花,说得这么真,这么细,不会是晚上偷偷躺在人家床底下听到的吧?”她嗓门大,性格又直,还真分不清她是说讽,还是真好奇,“那人家有没有告诉你他家私房都藏在哪里?”

    王杏花冷笑一声,两人是吵惯了的,“你不信,咱们就走着瞧。”

    众人一看情况不对,立马三三两两将人劝开了。刘家和陈家都是村里的大姓氏,闹大了都怕给自己招惹麻烦。就这样半拉半劝下,两个泼辣货才没吵成。

    大树底下闲聊的人也各自收拾东西,散开了。

    王杏花见眼前空荡荡一片,连原本趴在树底下的老黄狗都不知跑哪里去了,冷哼一声,悻悻离开。

    都等着瞧吧!陈家小子和刘家小哥儿的婚事要是能成,这才是有鬼呢!

    闲话的当事人之一,刘家的小哥儿满夏,现在正跟着他阿爹往他未来夫家的方向去。

    穿过田埂,又走过一段泥泞的小道,转过弯就能看到山脚下有几栋较小的土屋。

    地方有些偏。

    好在山小,村里又定期组织青壮山上清扫,十几年都不曾出现野兽下山伤人的事情。

    总的来说,还算安全,也很安静。

    可满夏不太喜欢,他好颜色,喜热闹,不说事事争先,但也是不甘人后。

    兰知自然知道自家孩子的秉性,只劝他:“莫急莫急,阿爹听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等到你未来夫君高中,自然不会让他寡母和夫郎住这样的房子。”

    满夏想到镇上头抬得高高的秀才娘子,顿时有了动力,脸上露出甜甜的笑容,挽着他阿爹的胳膊往陈家土屋方向去。

    “他婶子,在家吗?”兰知敲门,无人应答。

    兰知再敲,仍旧无动静。

    满夏坏心眼发作,站在门外装模作样喊:“陈秀才他娘,您请开门,我们有事拜访。”

    兰知笑着打他,喊得都是什么词,害得他起鸡皮疙瘩。

    满夏笑着躲开,示意他娘屋内有动静了。果不然,屋内传来人声,让他们稍等,随后又是一阵????的动静。大约半炷香后,破旧的木门终于打开了。

    开门的是位精瘦的妇人,发髻梳得光洁整齐,头上无一丝乱发,脑后插着一根磨秃的银簪,身着酱紫色袄裙,破损的袖口用同色面料打了补丁。

    这位妇人,正是陈明远的母亲,刘翠莲。

    她丈夫走得早,寡妇拉扯孩子成人,还咬着牙供出来一位秀才。虽说是性子是孤僻了些,但村里人提起来还是多几分敬佩,渐渐地,也不再叫她在娘家的名字,喊她“明远娘”“陈家的”更多,现在更是不同,村里人与她说话,都带了几分尊敬,称她为“秀才他娘”“陈老太太”。

    尽管刘翠莲的年纪和兰知差不了几岁,从面貌看,却俨然是两代人。

    陈母收拾整齐开门见到兰知与满夏,脸上飞快闪过一丝愕然,但她很快恢复了正常。

    “是刘大山家的和夏哥儿来了,是有什么事情吗?”

    满夏是晚辈,有些话不便开口,便只管站在兰知身边杵着笑。

    “他婶子说的是什么外道话,非得有事才能来找你。”兰知笑得去搭陈母的胳膊,“夏夏今天上山摘了不少春菜,鲜嫩得很,想着你家里人少,估计没时间弄这些,特意拿这些春菜和团子给你尝尝鲜。”

    兰知指向满夏怀里挎着的篮子,示意他拿近一些。

    “团子是新做的,你放灶上蒸一小会儿就行。”

    “让你们破费了。”陈母眼皮耷拉着,嘴唇窄如细线,扫过满夏篮子里的东西。

    “现在春菜不多,夏哥儿辛苦了。”

    “都是平时做惯了的活,小孩子家家的,不能指望干什么重活。”

    兰知言语中都是对满夏的极其克制的炫耀,又随口提了几句野菜的家常做法。

    不过他灶上功夫也不过马虎得过,说来说去无非就是舍得放油、放盐。满夏就在一旁站着心里直嘀咕,今天怎么回事,难道他们就站在门边这么一直聊下去,他胳膊好酸。

    他轻微晃动竹篮,说:“婶子,阿爹,你们先聊着。篮子里还有鸡蛋,我怕我手不稳,摔了,要不我先把东西放屋里去。”

    陈母眼神微闪,望向满夏,停顿片刻后开口说道:“我家那小子今日不在家,几位同窗邀他去县里参加文会,我一个妇道人家也不懂这些。招待不周,你们快些进来喝口水。”

    “明远读书好,我心里也喜欢,我们就送点东西,还赶回去做饭,不麻烦你倒水了。”

    兰知又催满夏去放东西,陈母也去屋里拿了竹篓,将东西装了,送回灶房放好,又转回身送客关门。

    归家路上,兰知面色凝重。

    这陈明远他娘,兰知打过不少交道,虽然性子是古怪了些,但也不像今日这般冷淡。

    难道是仗着自己儿子考上了秀才,还真就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