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小河村事6(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起了老太太的谱。

    真是人心易变。

    满夏同样在心中斟酌一番,最终没有开口。

    兰知最后也只让满夏莫要忧心:“我和你爹自然会为你打点好一切,不会让你吃亏受气。”

    满夏点头,眼眶湿润。

    他阿爹待他这样好,他日后定要让阿爹也过上穿金戴银、无忧无虑的好日子。

    谈到刘满夏和陈明远的娃娃亲,这背后还牵扯到一桩往事,也牵扯到刘陈两家。

    陈、刘两家都是小河村的大姓,村里七拐八拐都认着血亲,但手中五指各有长短,满夏家中虽也不富裕,但总归没让他饿着肚子。

    陈明远就不同了,那时候他还不叫这个名字,他爹娘管他叫石头。这小子命苦,三岁的时候没了爹,家中银钱也被流水的药送走了大半,甚至还卖了被庄稼人视为命根子的田地。

    出嫁女娘家不管,这边又死了丈夫,面对嗷嗷待哺的儿子和虎视眈眈的叔伯兄弟,可以说是孤立无援,待宰羔羊。

    更有坏了心眼的,诱着年幼的石头往河里走,只为了年轻的寡妇没了依靠,能死心嫁出去再得一份彩礼和石头他爹留下来的那栋破土屋。

    心肠黑透的东西,竟然指望着能从石头母子这两株孤苦无依的浮萍身上再榨出油水。

    兰知自然是看不惯这样的事,更何况还让他洗衣服碰上了,这事不管他晚上睡不安稳。

    他护着石头,将人狠狠骂了一通,又喊人跑回家把刘大山叫过来,那人面对孔武有力的屠户,自然就怂了,直说自己再不敢起糊涂心思了。

    闻讯赶来的陈母自然难以轻饶了害他儿子的行凶者,喊来村长和几位德高望重的族老,抱着石头便要跳河。

    求死之心坚决,好几个婶子夫郎都没拦住。

    最后还是被救了上来,连发几日高烧,陈氏几户凑钱请了大夫,都以为活不过来了,没承想大人小孩第三天竟齐齐好转。

    这事闹得太大,行凶的被赶出了村子,陈氏一族也少有人再打石头母子的主意,之后也过了几年平静日子。

    但还是穷,收成填不饱肚子,大人小孩饿得都跟纸片似的,说话都不敢大声。

    转机出现在石头六岁底快七岁那年。

    县里有位老秀才来小河村探亲,偶然兴起在村里大树底下教村里小孩念书,几日下来,便注意到了石头,听过三遍,便可记得分毫不差。

    这是何等的天赋呀!这孩子放在乡野间种田简直是埋没了。这话瞬间便传遍了整个小河村。

    不过大家也是听听,日夜做活,连年苦干,刨去各种赋税和家里嚼用,一年不过攒上一两银子,还要供家中生老病死、婚丧嫁娶。

    活着已然十分不易,谁家供得起读书人。

    石头家更不用提,穷得只剩土了,还想着读书,不如当作没这事,老实过日子,慢慢攒上数十年,总会有一些家业。

    这是村里人的想法,朴实,可靠。

    但石头他娘不认。

    她先是高兴得快要疯了,一直抱着石头笑。后来是真疯了,她没钱供孩子读书,她就挨家挨户敲门,她求人家借钱给他们母子两个,人家不给,她就跪下来求。

    谁能给她钱?有这钱的给自家孩子买点肉补补身子不好吗?

    救急不救穷,村里人明白这钱给出去算打了水漂,心肠硬得干脆闭门不出,心肠软的给个二三十文,为自己积攒阴德。

    只有刘大山是个纯傻的,兰知给他二两银子上县城打个柜子,他直接拿了一两银子给了跪在他面前的年轻寡妇。

    兰知想要的柜子没买成,刘大山从怀里掏出一副银丁香给夫郎赔罪。

    兰知甩了他一巴掌,转身趴在床上哭了。

    自从刘大山给了一两银子,村里好多人都说,刘大山不怀好意,看上了陈寡妇,想白养个儿子。

    夫郎在自己怀里哭得眼眶通红,刘大山觉得自己的心都被撕碎了,他说了自己能想到所有讨好夫郎的话,嚼干了舌头将人哄睡了。

    他跑到传闲话最厉害的几人家里,拿着杀猪刀跟人对峙,吓得瞎说的人抖成一窝鹌鹑,生怕被刘大山这个疯子剁了。

    刘大山还想去将钱要回来。

    他没想到兰哥儿这样伤心,他不能做让兰哥儿伤心的事情。

    就在他准备当众上门讨要时,年轻的寡妇带着她的孩子以及陈家的几个长辈登门了。

    她先是让孩子给刘大山夫夫两个跪下磕头,说他们是石头这辈子的恩人。又对着兰知赌咒发誓,说自己绝无二心,只想让石头有个好前程。

    事情在这里僵住了。

    兰知恼怒刘大山自作主张,决心给他教训,刘大山得了夫郎冷遇,急得像无头的苍蝇,石头他娘拿住银子哭求着不停,但绝不愿松手读书钱。

    刘大山的大伯公,也就是当时的刘氏族长和几个族人商议,又和刘大山夫夫两个谈,最终想出了一个法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