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第39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姜焉和宋余,一个天子宠臣,年轻的异族侯爵,一个出身侯门贵族,在燕都城外被刺杀不是寻常事,锦衣卫奉皇帝旨意彻查,燕都戒严,冲淡了京都新岁将近的喜气。

    齐安侯府,姜焉阴沉如水,太子也在一旁坐着,说话的是锦衣卫指挥使阮承郁,他道:“殿下,此事是臣失察,臣也不曾料到长公主府竟敢私通外族,更胆大妄为至此,在燕都城外也敢对齐安侯设伏。”

    “齐安侯初入京都时就是他们所为,一击不中后,他们便藏匿了行踪,直到三日前的伏击才冒了头,”阮承郁道,“如今锦衣卫已经循着他们留下的蛛丝马迹,将燕都城内居心叵测的异族人一网打尽,已悉数押入了诏狱,臣已着北镇抚司严加审问。”

    太子摆了摆手,看着姜焉,说:“叙宁,孤知道此次让你和五郎受了委屈,放心,孤一定会给你一个交代。”

    姜焉袖中的手捏紧了拳头,道:“他们不止是冲我来的。”

    阮承郁道:“是郝如非,长义伯府本就与长公主府相勾结,他认定狗坊被查是因宋余而起,记恨于心,这才伺机报复。”

    姜焉沉默了下来。他知道前些时日将长义伯府逼得紧,也知道太子要对长公主府出手,京中风起云涌,这才有意带着宋余出城避开此次祸端,没想到长公主府竟敢私通外族。草原部族众多,二十年前,草原单于嗜杀好战,频频召集各部结盟南侵,并有意着云山部族为先锋。说是先锋,不过是拿云山部族的人命来叩开大燕城关罢了。彼时大燕名将众多,国力正盛,这场仗胡人未必能讨得好处。

    后来果然如此。

    宋廷玉也在那一战中声名鹊起。

    那一战之后,云山部族损失惨重,百般无奈之下依附于大燕,并迁入了关内。大燕皇帝年轻时也颇有魄力,施行以胡制胡之策,让云山部族和大燕士卒一起镇守定北关。这一守,就是二十年。

    这些年,草原部族仇恨大燕,更恨云山部族,身为云山部族年轻一代中战功赫赫的姜焉,无疑更是眼中钉肉中刺,无时无刻不想杀之后快。因此,姜焉一看到追杀他的骑士手中的弯刀时就猜出了他们的身份。太子查出了狗坊背后的兰嘉县主,将矛头对上长公主,可谁都没想到,长公主府竟敢私通外族,这是通敌叛国的重罪!

    太子道:“御医这几日都守在长平侯府,你别担心,五郎只是腿骨骨折了,身上受的也都是皮肉伤,修养一些时日就会好。”

    腿骨骨折??宋余几乎是硬生生将那匹要踏上来的马踢开的,也不知他哪里来的力气,那样消瘦的一个人,偏当时宋余连吭都没吭一声,还攥着剑要护他,姜焉一想起心口就疼得不行。自己哪里要他如此以命相护?当日姜焉见宋余吐血吓得要发疯,等锦衣卫赶来时二人都一身血,姜焉杀红了眼,遍地都是尸体。阮承郁让人捉拿刺客,见二人负伤,便护送他们先行入燕都。还未进城门,就先让等在城门口的长平侯府和冯家人截住了。姜焉本想跟去,却被长平侯府拒之门外,他恨极了那些刺客,更是亲自去诏狱审问,细细算起来,二人自那日后还未见过面。

    姜焉深吸了口气,说:“多谢殿下。”

    “五郎是臣心中挚爱,贺虏是臣的兄弟,他们如今一个受伤,一个死了,此事臣要追究到底,绝不会放过背后主谋,”姜焉抬起眼,直直地盯着年轻的储君,道,“即便是皇亲国戚。”

    太子皱了皱眉,道:“齐安侯,大燕自有律例国法。”

    姜焉道:“殿下,臣可以为大燕出生入死,为殿下赴汤蹈火,但如果连臣的至亲至爱都不能保全,让臣情何以堪?”

    太子看着姜焉,二人对峙了片刻,他拂袖道:“行了,此事孤自有计较。

    姜焉看着二人离去的背影,想起长平侯府中的宋余,不由得恍了下神。这些刺客来势汹汹,贺虏身死,赫默和昭然都重伤垂危,所幸二人都保住了性命。贺虏是他的左膀右臂,是心腹,无论如何,此事他都不会善罢甘休。

    太子和阮承郁一前一后出了齐安侯府,太子问阮承郁,道:“宋五郎当真恢复记忆了?”

    阮承郁说:“回殿下,御医传来的消息的确如此。宋余昏迷了两日,昨日才苏醒,听闻醒来后有些反常,言谈举止浑然不似先前,今早更是拖着病体独自去了宋家祠堂。”

    太子沉吟道:“宋余要是能醒过来,不失为一件好事,”他微微一笑,目光悠远,“孤还记得当年的宋五郎何等惊才绝艳啊。”

    阮承郁常伴君侧,他弟弟阮承青又和宋余是至交,他自然知道太子在说什么,难得评价道:“当年宋余随父返京,正逢京营大比,圣上让宋余率领勇字营参与其中,宋余用兵颇有宋将军之风,更多几分诡谲莫测,打得显字营,果字营几个团营溃不成军。”

    太子也笑,“孤还记得,他那时年轻气盛,奚落得几个总兵没脸,见了宋家父子就躲,”他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