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南征(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康闻言却没有说什么,苍老的面庞甚至看不出丝毫波动。

    只是这个精神矍铄老者在看了一眼案几上的《知行录》后,心中忍不住暗叹一声,终究还是将蔡邕所做《平贼檄》缓缓展开:

    ——

    逆贼袁术,窃据淮南,沐猴而冠,伪称尊号。

    豺枭成性,暴虐流毒州郡。此非独苍生泣血,实乃神鬼不容!

    其人虽踞膏腴之地,然行虎狼之政。横征暴敛,敲骨吸髓,视万民如草芥。淮南丰穰之土,竟成饿殍之狱!

    府库粮秣充栋,尽饱豺狼之腹;民间仓廪如洗,唯闻饥馑之号。

    遂致白骨蔽野,千里绝烟;老弱填壑,生人相食!

    析骨为爨,易子而烹,惨毒之状,虽桀纣复生亦当掩目!

    此獠吮尽江淮之膏血,徒留地狱之哀鸣!其恶贯盈,虽倾四海亦难濯洗!

    伪行已露,天罚将至!

    吾主魏公,膺秉大义,手握雄师。承社稷之重托,顺宇内之民心。今提虎贲十万,张天讨之网罗;率忠义之师,布雷霆于淮南!

    旌旗所指,必摧枯拉朽;王师所临,定拯民水火!

    淮南诸君,明辨顺逆。若能倒戈以迎王师;缚逆而投辕门,非但前愆可宥,更待朝廷封赏之荣!

    若执迷不悟,甘为伪帝之犬马,待城破之日,必尽数锁拿,明正典刑,悬首藁街,以儆天下不臣!

    呜呼!王师之锋正锐,克期奏凯!凡我忠义士民,当共奋余烈,涤荡妖氛,复我朗朗乾坤!

    布告州郡,咸使闻知!——

    不得不说,蔡邕笔力当真是老而弥坚。

    即便陆康为魏哲自领魏公的举动依旧耿耿于怀,但此刻他也不得不承认魏哲确实是在匡扶正义,除暴安良。

    要知道庐江郡就在袁军的眼皮子底下,陆康比任何一路势力都要清楚如今淮南百姓的惨状,那是真的水深火热!

    如果说今年关中的大饥荒是天灾的话,那么如今淮南的饥荒就是纯粹的人祸。

    若不是袁术占领此地之后横征暴敛,称帝之后又不顾民生,兴师动众的攻伐庐江郡,淮南之地的农耕也不会因此被耽误了。

    最让陆康气愤的是,袁术此贼别说是赈灾了,他甚至连灾民最后一口粮食都要抢走,有县令违抗他的旨意将本来充做军粮的仓储散于灾民,他竟然直接下令索拿,枭首示众。

    就因为他的各种倒行逆施,曾经已经近乎消弭的豫州黄巾竟然再起。

    尤其是汝南黄巾,更是在短短数月之间就啸聚数万之众。

    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贼各聚众数万,自号渠帅,兴风作浪。

    由此可见袁术在不做人这方面,是真的一点都不做人呐!

    一念至此,陆康终于轻叹道:

    “庐江力弱,仅可攻合肥一地,至于能牵制多少兵马,就非我所能决定了!”

    然而此言一出,相仲华却立刻面露喜色。

    “如此便可,陆府君高义,吾定当禀明魏公!”

    毕竟庐江军的实力在年初的大战中早已经证明了,尤其是巢湖水军,几乎是压着袁术的水军打。若非如此,眼下巢湖之上也不会尽是庐江水军的船只了。

    而有了陆康的牵制,袁术这回面对的就不是三路夹击,而是四面合围了。

    只是在相仲华告辞之后,一旁的陆康之子陆儁却忍不住疑惑道:

    “父亲为何插手袁魏之争?您不是说魏公威与袁公路实乃一丘之貉吗?”

    其实陆康本来对魏哲的印象十分不错,甚至他和魏军之间也有着不小的联系。

    公孙昭的亲姐公孙鱼,便是嫁给了陆康的次子为妻。

    年初袁术御驾亲征时庐江郡危在旦夕,故此陆儁曾建议父亲向徐州的魏军求援,但却被陆康断然拒绝。

    因为当时先有魏哲自号魏公,方才有袁术称帝、刘璋称王。

    彼时陆康觉得魏哲与袁术都是野心勃勃的逆贼,并没有什么区别,若是向魏军求援,对于他来说与投降袁术无异。

    结果陆康硬是没有张口,靠在庐江郡自己撑过了这场大难。

    陆儁想不明白,最难的时候他们都没有开口求援,为何现在反而要配合魏军呢?

    对于这个问题,陆康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默然片刻之后,他方才眼神纠结的怅然道:

    “魏公威或许德行有亏,然此人对天下百姓有大功。”

    “为天下之公利,吾心中的一己私义又算什么呢?”

    说到这里,陆康忍不住拿起手边的《知行录》轻轻摩挲着。

    对于他这种纯儒来说,思想的力量其实要比刀兵更有攻击力。

    其实不光是他,扬州各郡都被这本《知行录》搅得心绪不宁,越是身居高位者越能意识到这本书代表着什么。

    即便他们内心不太想承认,但心底却明白这或许真是治理天下的良方……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