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7章 帝王权术(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越王九十大寿,盛况空前。

    作为大明王朝赫赫有名的重臣,徐闻的寿宴不仅是一次私人庆典,更是朝廷政坛的一次重要聚会。

    无论是东都还是北京、南京,许多名门望族、权贵官员纷纷前来祝贺,朝中上下、士族门阀皆以此为荣。

    正因如此,许多权贵都知道了越王五世孙徐煌,乃是重瞳者。

    这一消息不久传至京师,立刻引起了朝中各方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重瞳之象,在古时常被视为帝王之相。

    此子天赋卓越,目光灼灼,然而其重瞳之相,亦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焦点。

    这种异象,既是赞誉之词,亦是祸福难料之兆。

    一时间重瞳成为京师议论的中心,众人纷纷揣测越王五世孙未来的命运。

    作为大明王朝最为庞大的势力之一,越王府掌握的权力、资源,非同寻常。

    无论是越王徐闻,还是武成郡王徐华,建安侯徐谦等徐氏主要人物,单拉出来一个,都已自成势力,影响不小。

    其家族子弟徐煌,若真如传言所说,拥有帝王之相,难免让某些心怀叵测之人感到威胁。

    纵然他年幼,亦难掩其天生的光芒,仿佛冥冥之中注定了他的一番大作为。

    然这番大作为的最终走向,又是否会引发涟漪,甚至动摇大明的根基?

    “越王府之势,愈发强盛,而此子又为帝王之相,若不早作安排,恐将来威胁大明江山。”

    左都御史李秉沉声说道。

    此话一出,便引起了在场众多大臣的讨论。

    许多心中有隐忧的人开始表示,越王府已过于强大,而重瞳之象更是让人担忧。

    若徐煌真如其父徐闻一般,日后能担当大任,会不会如魏文帝曹丕那般,夺了大明江山?

    随即,一名较为激进的朝臣提议:“既然此子异象如此,且早已表现出非凡之资,恐怕日后必将对现有格局产生巨大冲击,若今后成为帝王之资,不如早早将其剥离出越王府,远离朝政,避免未来政权之争。”

    此言一出,顿时在朝堂之上引起轩然大波。

    虽有部分人暗自附和,但更多的人却对这一提议深感不安,尤其是那些与越王府有着深厚关系的官员。

    他们认为,这种因为异象而产生的猜测,既不公正,也不符合治国安邦的长远之道。

    无论朝臣们如何讨论,最终还是看皇帝的立场。

    此时,成化帝朱见深坐镇朝堂,心思深远,若有所思。

    朱见深自幼得越王徐闻教诲,徐闻不仅是他的重要恩师,亦是大明政权的定海神针。

    作为一国之君,朱见深深知,朝中众臣的言辞各有立场,但国家的未来,必须由大明的根基和稳定性来决定。

    成化帝思索片刻,继而开口:“重瞳,虽为帝王之象,然皆为传闻,若仅凭此言,就对越王府进行过多干预,岂非为天下臣民树立了不公的先例?”

    他的话语既有深度,也有力量:“此事,须慎之又慎,不可草率决断。”

    朱见深的态度坚定,言辞之间,彰显了其对越王府及其未来潜力的尊重。

    许多朝臣听罢,纷纷低头。

    虽然心中有所疑虑,但也深知成化帝此话中所蕴含的智慧与远见。

    在成化帝的支持下,越王府依旧稳如泰山。

    然而,尽管成化帝表态支持越王府,朝堂内的局势并未平静。

    那些与越王府有过节,或是利益冲突的官员,始终未能消除内心的焦虑。

    他们仍然认为,若不早做防范,重瞳徐煌的天赋将来一定会对他们的地位构成威胁。

    可问题是,老越王徐闻建在,谁敢动越王府一根毫毛?

    尽管心里有诸多不愿,他们一想到越王那老不死的健在,心头就一阵发寒。

    只能继续苟且,低下头做人。

    尽管京师的风波暂时平息,但徐闻内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