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诗歌激励》(上)(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海田小学的清晨,总带着一股被海风洗涤过的清冽。阳光穿过新栽的三角梅枝叶,在平整的沥青操场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台风过境的狼狈早已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焕然新生的朝气,连空气里都弥漫着草木与泥土混合的清新气息。但武修文的心,却无法像这校园一般迅速恢复平静。
昨晚罗天冷那通如同惊雷的电话,几乎将他重新构筑起来的安稳世界震得粉碎。“举报”“证据确凿”“玩得太大了”……这些字眼像冰冷的锥子,反复刺扎着他的神经。他几乎一夜未眠,眼底带着淡淡的青黑,站在六年级一班的讲台前,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语文书光滑的封面。
他试图回忆昨晚的每一个细节。黄诗娴那双从欣喜、关切骤然转为惊愕和困惑的眼睛,像定格画面,在他脑海中反复播放。他张了张嘴,想解释,却发现喉咙干涩得发不出任何声音。他能说什么?说他完全不知情?说有一只无形的手在陷害他?这听起来多么苍白无力,多么像推卸责任!
“武老师?”一个细弱的声音在身边响起。
武修文猛地回神,低头看见班长周晓薇正仰着小脸,担忧地看着他。“老师,您没事吧?脸色好像不太好。”
“没事,”武修文勉强挤出一个笑容,揉了揉太阳穴,“可能昨晚没睡好。准备上课吧。”
他深吸一口气,将翻涌的思绪强行压下。无论背后是怎样的漩涡,眼前的课堂才是他的阵地,这些孩子们清澈的眼神,是他不能辜负的信任。今天这节班会课,他准备了很久,主题是“青春、梦想与坚持”。他原本想用诗歌的力量,给即将面临升学压力的孩子们打气,此刻,这番话,似乎也是在对他自己说。
上课铃清脆地响起,学生们迅速安静下来。目光齐刷刷地投向讲台。经过观摩课的成功,孩子们看向武修文的眼神里,除了以往的亲近,更多了几分信赖和期待。
武修文没有立刻翻开教案,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全班每一张稚嫩的脸庞。他看到坐在中间的小海,腰杆比刚开学时挺直了许多;他看到曾经不敢发言的女生李静,此刻也勇敢地迎接着他的目光。这点滴的变化,像微小的火苗,温暖着他有些发冷的心。
“同学们,”他开口,声音比平时略显低沉,却异常清晰,“今天这节班会课,我们暂时放下数学公式和语文课文,聊点别的。聊一聊我们可能觉得有些遥远,但其实每天都在经历的——青春,还有藏在心里的梦想。”
他转身,在黑板上用力写下了四个大字:青春·梦想。
“有人说,青春是一场远航,梦想就是指引方向的灯塔。”武修文的声音渐渐有了温度,“而坚持,就是帮助我们穿越风浪的那艘船。今天,老师想和大家分享几首小诗,它们或许不长,但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力量。”
他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稿纸,第一首,正是那首曾在办公室被郑松珍发现,私下流传的《风浪》:
“我不是怕风浪太高,
是怕舵轮在手,
却找不到灯塔的光。
我不是怕暗礁太利,
是怕千帆过尽,
只剩我孤单的桨。”
武修文的普通话标准而富有磁性,当他带着真情实感朗诵时,诗句仿佛被注入了生命。教室里安静极了,连窗外偶尔的海鸟鸣叫都清晰可闻。孩子们或许不能完全理解诗句深处的隐喻,但那种面对未知的彷徨、对指引的渴望、对孤独的恐惧,却以一种直击心灵的方式,传递给了他们。
他读完,停顿了片刻,让那种情绪在空气中弥漫。他看到有学生微微蹙起了眉头,似乎在思考;有学生则眼神飘向窗外,仿佛看到了自己心中的“风浪”。
“同学们,你们在学习中,在生活中,有没有过类似的感觉?”武修文轻声引导,“觉得难题像滔天巨浪,觉得自己像迷失方向的小船?”
一阵小小的骚动后,平时比较活泼的张浩举起了手:“老师!我有!每次看到复杂的应用题,我就觉得头大,就像诗里说的‘怕风浪太高’,真想掉头就跑!”
他的话引起了一片善意的笑声,也打破了略显沉重的气氛。
“张浩说得很好!”武修文肯定地点点头,“承认害怕并不可耻,可贵的是,我们有没有像诗里暗示的那样,去寻找自己的‘灯塔’?也许是弄懂一个知识点,也许是请教同学老师,也许只是告诉自己再试一次!”
接着,他又朗诵了另一首更显昂扬的短诗,关于种子破土而出的坚韧。然后,他提出了一个让所有学生都感到新奇的活动:
“现在,我想请每一位同学,拿出一张小小的纸条。”武修文展示着手里一叠裁好的彩色纸条,“我们可以写下自己最近最想实现的一个‘微心愿’,或者,抄下一句最能激励你的话,哪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