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明月照我心(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禅房内,一灯如豆。烛火在青瓷灯盏中微微摇曳,将两人的影子投在斑驳的墙壁上,如同两幅淡墨勾勒的写意画。
陆景随着老僧穿过回廊,木屐踏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嗒、嗒"声响,在幽静的院落中格外清晰。
推开门时,一阵沉檀香气扑面而来。屋内陈设简朴,唯有一张矮几,两个蒲团。
榻上坐着一位古稀老僧,他的身形佝偻如枯松,皱纹间刻满岁月的痕迹,唯有那双眼睛,浑浊中透着洞彻世事的清明。
"主持师兄,您一直等的那位来了。"引路僧人躬身禀报,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敬畏。
老僧闻言,混浊的眼珠骤然亮起。他颤巍巍地撑起身子,一旁的小沙弥连忙上前搀扶。老僧却摆摆手,独自缓步来到陆景面前。
烛光映照下,他干瘦的脸上浮现出难以抑制的激动,缓缓低头合十:
"师祖让我代他向仙子问安。"
声音沙哑如秋风扫过枯枝,却透着说不出的庄重。小沙弥瞪大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平日里德高望重的主持,此刻竟以如此谦卑的姿态向一位年轻女子行礼。
陆景静立如松,目光如水般平静:"你是了尘的徒孙。"
"是。"老僧抬起头,皱纹间绽开一个温和的笑容,"小僧是了尘祖师的第四代徒孙,法号慧心,见过施主。"
禅房内一时寂静无声。窗外竹影婆娑,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光阴的故事。
小沙弥屏住呼吸,看着烛光在陆景清冷的容颜上流动,恍惚间竟觉得这位女子与墙上那幅年代久远的菩萨画像有几分神似。
"既然了尘交代你在此等我,可是已将当年的签解了?"
慧心主持缓缓点头,示意小沙弥取来一个紫檀木匣。那匣子不过巴掌大小,表面光滑如镜,显然经年累月被人摩挲。
老僧枯瘦的手指轻轻打开匣盖,取出一张泛黄的纸条,小心翼翼地递给陆景。
烛火忽明忽暗,照出纸上那个已经褪色的墨字??
"隐"。
陆景接过纸条,指尖轻轻抚过那个字迹。两百年的光阴在这一刻仿佛被折叠,她似乎又回到了当年那个重阳日,立在佛前摇晃签筒时的情景。
纸上的字迹已经黯淡,却依然力透纸背,一如当年那个解签的老僧意味深长的眼神。
"师祖圆寂前曾言,"慧心的声音苍老而悠远,"此签非不解,而是时候未到。如今仙子重临,想必机缘已至。"
陆景凝视着那个"隐"字,忽然想起方才殿外,谢承霄望着她时那炽热而执着的眼神。
陆景将那张泛黄的签纸轻轻置于案几之上,纸张与木质相触,发出细微的沙响。
"说来。"她声音清冷,似山涧流过青石的溪水。
慧心主持枯瘦的手指缓缓拨动佛珠,檀木珠子相撞,发出沉闷的"嗒嗒"声。
他浑浊的双眼望向窗外的月色,声音苍老而悠远:"施主当年问的是'道'。"
禅房内,一缕青烟自香炉中袅袅升起,在空中勾勒出变幻莫测的形态。
"道之本身有多解。"老僧的声音仿佛从很远的地方传来,"一草一木,一言一行皆为道,世间万物无不在道中。"
陆景抬眸,烛光在她眼中流转,映出几分似曾相识的恍惚:"这话了尘当年也说过。"
慧心微微一笑,皱纹舒展开来,像是一幅徐徐展开的古画:"但道与道不同。"
他抬起颤抖的手,指向窗外,"于明月山河,时间是它们的道;于花木,阳光雨露便是它们的道;而于人..."
佛珠突然停住。
"心??即是道。"
"心?"陆景轻声重复,这个简单的字眼在唇齿间流转,竟带着前所未有的重量。
禅房内一时寂静,唯有窗外竹叶沙沙作响,仿佛在应和着这个字的分量。
过了许久,陆景才开口:"此话何解?"
慧心缓缓闭目,声音轻得如同梦呓:"目之所视,心之所感,便是道。道之一字藏于己心。"
一阵夜风穿堂而过,吹得案上的烛火剧烈摇晃。墙上的人影随之扭曲变幻,忽长忽短。陆景的目光越过晃动的火光,望向窗外??
遇仙庙的庭院中,香客们来来往往。有白发老者拄杖徐行,有稚子追逐嬉戏,有情人执手相依。
灯火映照下,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各自不同的神情,或喜或忧,或期盼或怅然。
而在那棵挂满红绸的古杉下,一道熟悉的身影静静伫立。
谢承霄仰头望着满树红绸,月光为他俊朗的侧脸镀上一层银辉。
他似乎感应到什么,忽然转头,目光直直望向禅房的方向。隔着重重院落,两人的视线仿佛在这一刻交汇。
陆景眼眸微颤。
许久,她起身,衣袂拂过案几,"多谢解惑。"
慧心依旧闭目,只是微微颔首。
陆景迈步向门外走去,就在她即将跨出门槛时,身后传来老僧苍老的声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