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章 默总的预判就是我的预判(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标、阶段计划、各成员职责。

    他特别强调了“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注重实效”的原则,要求先做出一个最小可行产品(MVP),在运维部小范围试用,收集反馈,快速优化,反对贪大求全。

    项目启动后,李文涛保持了适当的关注度,定期听取汇报,但并不过度干预细节,充分授权给项目组成员,只是在关键决策点上给予指导和支持。

    他的大部分精力,依旧放在全面了解部门运作、熟悉各路人员、处理日常管理事务上。

    他继续有选择地进行一对一访谈,范围逐渐扩大到一些关键的技术骨干。

    同时,他让秘书小杨开始系统地整理各部门的业务流程文档、项目历史资料、绩效数据,他需要这些信息来构建自己对这个庞大部门的全面认知,而不仅仅是依赖下属的汇报。

    几周时间在忙碌中飞逝。

    知识库优化项目的MVP版本比预期更快地开发出来,虽然功能简陋,但搜索效率显著提升,界面也清爽了许多。

    项目组挑选了运维部的一个科室进行了小范围试点。

    初步反馈相当积极。

    试点科室的工程师们普遍反映查找方案方便多了,节省了大量时间。

    虽然也提出了不少改进意见,但整体态度是欢迎的。

    李文涛在项目周报上看到了这些积极反馈,心中稍定。

    第一仗,开局良好。

    他特意在部门管理例会上公开表扬了项目组,特别是点名表扬了张福全派出的两名骨干,称赞他们“业务理解深刻,提出的建议非常实用”,并将试点成功的功劳首先归于“运维部的业务专家们”。

    张福全在会议上脸上有光,心里想的是果然不出我所料。

    然而,就在李文涛觉得一切正在步入正轨时,一个微小的信号引起了他的注意。

    在一次关于明年资源规划的部门内部预审会上,当讨论到系统实施部主导的“全球云化部署深化”项目时,徐双龙再次提起了区域本地化部署的需求,并且这次提出的理由更加具体,还附带了一份某国最新出台的数据安全法解读文件,暗示完全云化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而系统实施部的一个负责人(赵宏明下属的一位五级部门主管)则坚持认为,可以通过建设本地化的专属云区域(LOCal ZOne)来解决此类问题,强调技术上的统一性和管理效率,反对大规模部署独立的本地服务器。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下。

    李文涛注意到,赵宏明虽然没有直接发言,但明显倾向于下属的观点。

    而张福全则事不关己地喝着茶,没有掺和。

    李文涛再次采取了类似的策略,没有当场裁决,要求双方提供更详细的技术、成本、风险评估对比,择日再议。

    但他心里清楚,这个问题无法永远回避。

    徐双龙代表的区域灵活性诉求与赵宏明代表的技术统一性诉求,本质上是两种技术路线和管理哲学的冲突。

    知识库项目这种大家都能受益的“甜点”容易推动,但像资源分配、技术路线选择这种涉及深层利益和理念的“硬骨头”,才是真正考验他领导力和决策智慧的地方。

    徐双龙看起来温和精明,但立场却相当坚定,并且善于利用规则和外部形势(如法规)来为自己争取利益。

    而赵宏明则代表着技术派的执着和对最优技术方案的追求。

    如何平衡这两者,甚至引导他们找到双赢的方案,而不是简单地进行零和博弈,将是李文涛接下来面临的真挑战。

    李文涛预感到,关于资源分配和技术路线的争论,绝不会止步于一次会议,这或许只是更大风波的前奏。

    他坐在办公椅上,目光再次投向窗外。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