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022章毛顺生的经济各来源(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p; 他抬头看向两人:“咱们就假设典当时是八两银子一亩,那么赎回的时候,就得九两银子一亩,这还算是公道的价格。按照这样算下来,要想全部赎回十亩土地,就得九十两银子。现在问题就来了,给毛克宇还债五十两银子,给大伯毛德臣赎回土地九十两银子,加起来就是一百四十两银子。那么,毛顺生当兵五六年,到底带回了多少银子呢?”董醉听完,清了清嗓子,马上接过话头说道:“毛顺生当兵归来,到底带回了多少银子,并没有直接的史料记载,但是,咱们可以结合清末士兵的饷银水平和当时的经济背景,做一个大致的推测:
第一,清末的普通士兵,比如湘军、绿营兵,他们的饷银水平其实很低,每个月大概也就一两到二两白银。如果服役时间只有几年,扣除掉自己的吃穿用度,能积攒下来的银两其实非常有限,可能也就几十两白银左右。”
董醉伸出一根手指,认真地说道,“所以,从毛顺生回家后,又是还债又是赎地,一共花了一百四十两银子来看,他当的肯定不是一般的兵,这也证明了我们之前的推测,他很有可能是当了采购员。”
“第二,清末的军队里,后勤、采购这些岗位,可比一线的士兵好多了,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物资流通,甚至能参与到商业运作当中。”董醉又伸出一根手指,继续分析,“他们可以通过赚取差价,或者在采购的过程中,节省一些不必要的开销,从而积累额外的收入。毛顺生后来展现出的那些经营头脑,比如做米生意、放贷等等,说不定就是在军队里,干这些活计的时候慢慢磨练出来的。”
董醉顿了顿,语气更加肯定:“就算他不是专职的采购员,在后勤体系里待久了,耳濡目染,也肯定比普通的士兵更懂得如何理财,如何积累财富。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但从他返乡后的一系列经济行为来看,‘带回更多资金’的可能性很大,这也让他能够更快地摆脱家庭之前的债务困境,为后来家境的改善打下了基础。”
村愚听了,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他拍了拍大腿,说道:“夏小子,老锥头,你们的分析得都很有道理,的确,毛顺生回村后,马上就着手解决债务问题、赎地问题,紧接着就是其他各种杂七杂八的事情。
首先,赎回土地后,他家的土地一共有十五亩,大概就是一百米见方,面积差不多有一万平方米。”
村愚马上抢过话题说:“其次,现在家里有毛顺生和文七妹主劳动力,这时的毛翼臣已经四十七岁了,再加上眼疾的拖累,基本上已经不是主要劳动力了,能干的活非常有限。”
夏草抢回话题说:“不过,只要能有合适的农具,夫妻俩要是肯拼命干,日子还是有盼头的。只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毛顺生的全部精力,会被捆绑在土地上。”
夏草笑了笑又说:“从现有的材料来看,毛顺生赎回土地后,后来又通过务农、做小生意,进一步积累财富,又买了二十亩土地,如果不雇人帮忙干活是不可能的。不过,毛顺生当兵回来后,当年春季忙完着播种后,他便想到做采购员时,对市场有了一定认知,如大米和其他农作物产品,是向农民收购后再运到市场上去贩卖,这样就能获取差价,这一点成本,以他当兵带回来的积累,还是能够承担的。二老你们想想,毛顺生回村后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做生意的呢?”
村愚听了,抢先说道:“夏小子,毛顺生做米生意,刚开始的时候,就是从买和卖中赚取差价。他先是用合适的价格从农民手里收粮食,然后自己想办法运到附近的湘乡镇上卖,从中赚点差价。其实啊,天下的生意,差不多都是为了赚这个差价而奔波的,道理都一样。”
夏草这时也笑了笑说:“其实,做生意,也分三六九等,有大中小三种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