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022章毛顺生的经济各来源(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第 022章毛顺生的经济各来源典地艰难将欲去,身回家计支撑。从军到底向哪程。白银多少数,创业起真情。
格局哪知缘昔意,思怜人性亏盈。务农生意问何盛。韶山基础筑,苦志驻心亭。
临江仙--思量
董醉端着茶杯,慢悠悠地说出“毛顺生回家第二天,第二个上门的保准是他大伯毛德臣”时,夏草听到这话,抬眼看向董醉说:“这大伯倒是急性子,昨天刚把人盼回来,今天就登门拜访?莫不是鼻子比狗还灵,闻着银子的味儿了?”
坐在一旁的村愚也跟着点了点头:“按咱们韶山冲的老规矩,怎么也得让人家歇上三五天,跟街坊邻里打个照面,认认门,再摆上一桌简单的接风酒,才算合乎情理。这么急匆匆地赶来,确实透着点不寻常。”
董醉笑了笑说:“这毛德臣虽是大伯,可家里的情况并不宽裕,膝下四个儿子,还各带有半大不小的儿女女儿,正是能吃能喝的年纪,张嘴就要吃饭。”
他顿了顿说:“这些年,他和弟弟毛翼臣之间,早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相处模式——只要毛翼臣家里遇到过不去的坎儿,无论是嫁女,治病,办丧,乃至儿子娶媳妇筹备彩礼、婚宴,甚至是养活侄儿、给侄儿治病,最后侄儿不幸夭折要处理后事,还有那些像影子一样甩不掉的债务,桩桩件件,几乎都是靠着把家里的土地典当给这位大伯,才能换得些银两来应急。”
“尤其是在毛顺生外出打工,一去就是好几年,连个音讯都没有的那些日子,毛德臣的处境其实也难过得很。”董醉的声音里带上了几分感慨,“一方面,他得不断接受弟弟典当过来的土地,不然以毛翼臣家的那点家底,早就撑不下去了,一家人怕是要喝西北风;可另一方面呢,看着弟弟家的日子过得那么艰难,他又实在不忍心开口让他们赎回那些典当出去的土地,毕竟都是一个娘胎里出来的亲兄弟,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
他收回目光,看向夏草和村愚:“如今倒好,当年那个外出打工、杳无音信的侄儿回来了,而且看那样子,似乎还发了点小财。你说,毛德臣能坐得住吗?他以探亲的名义第二天就赶过来,虽然‘此地无银三百两’,可话又说回来,人家毕竟是亲大伯,来探探刚回家的侄儿,于情于理都挑不出错处!”
村愚听完,忍不住抚掌笑了起来:“老锥头,你这分析算是说到点子上了,分毫不差。第一个上门的是毛克宇,那家伙可真能磨,最后总算逼着毛顺生还了五十两银子,剩下的五十两说好以后再慢慢还。”
他停了停又说:“你们想想,毛顺生刚回来,手里就算有俩钱,一要还债、二要赎地、三要种田如添置些新的农具,犁呀、耙呀、镰刀等,最后还得留一点点银子,应付家里的日常开销。”
董醉听了,脸上露出一抹了然的笑容说:“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毛顺生最后是把那些典当出去的土地全都赎回来了。根据现有的材料记载,在毛顺生当家的时候,传到他手里的土地只剩下六亩左右了,在他外出打工六年没归来期间,家里得为毛翼臣治疗眼疾,还得为二儿子宝宝治病,花钱有点是无底洞。”董醉又屈着手指数着,“总之,家里的各种开销,全靠文七妹一人,还好菜园里种红薯、土豆、青菜之类的抵挡着,总算勉强糊口。除此之外,还得按时给毛克宇家返还债务的利息,日子过得捉襟见肘。这么算下来,这六年时间里,他们家大概只典当了一亩土地,已经算是很不容易了。”
夏草接过话头说道:“一般来说,赎回土地的时候,要付出的银子可比典当时多一些。毛翼臣把土地典当给亲哥哥,一亩地算八两银子,当然是看在兄弟情分上,给了天大的面子了。”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