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他比李建成,更配做大唐的皇帝——!!(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来,快点!”

    这事必须赶紧弄明白!

    没过多久,皇太孙朱瞻基便走入大殿。

    一进门,他就察觉气氛不太对。

    今天不是讨论出兵的日子吗?自己按理说应该不用露面。

    “太祖爷突然召我,什么情况?”

    朱瞻基心里犯嘀咕,脸上却不敢表露分毫。

    “过来,来陪朕看段好东西。”

    朱棣笑得有些阴测测,朝他招了招手。

    朱瞻基小心翼翼地靠近爷爷身边,刚想坐下,抬头一看天幕,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天幕上播放的,不正是赵光义那段千古一飙的“逃命纪录”吗?!

    他惊愕地望着画面,心头一紧:

    坏了,这事儿可能真跟自己有点关系……

    ……

    康王时期!

    赵构凝视着天幕中,那辆缓缓驶离战场——

    由驴子拉着的车子上,赵光义面色苍白,狼狈逃离的身影,眼神中满是复杂情绪。

    “若是太宗当年能够重新集结军队,未必不能再拼一局。”

    “可惜,这一战的溃败,等同于彻底断送了燕云十六州的希望。”

    此刻的赵构,还只是满怀理想的少年。

    彼时,太宗赵光义刚登基不久,兵锋正盛,轻松吞并北汉,随即转头北上,对辽国展开主动攻势。

    奈何他太过急于求成,未待部队整备,就匆忙发起进攻。

    结果便是高粱河畔一败涂地。

    那时的宋军虽然遭到打击,但尚有余力再战。

    倘若太宗能够稳住阵脚、重整旗鼓,战局或许尚存转机。

    更何况,辽军主将耶律休哥强渡大河,己方也并非毫无胜算。

    只是太宗中箭之后,竟连夜乘驴车狂奔两百余里,彻底打乱了军中节奏。

    军心瞬间溃散,士气全无,大军群龙无首,被辽军一路追杀。

    自那一役之后,太宗再未亲征,这对军队士气造成了难以逆转的打击。

    “即便不再亲自带兵,他也本可委任良将,只是他偏偏……”

    想到这里,赵构长叹一声。

    【微操大师———】

    【高粱河一役的兵败逃奔,彻底打消了赵光义御驾亲征的念头,但他却并未因此放弃对战局的掌控。】

    【他成立了枢密院,建立一套所谓的"必胜阵图"——】

    【那就是“平戎万全阵”,用于统筹军务。】

    【每当将帅出征,赵光义都要亲手将这阵图交付,要求必须严格照图行事,不得随意变动。】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他还警告:“阵图不可轻易示人,否则威力失效。”】

    【问题是,这位皇帝本人兵法并不精通,却始终死抓军权不放。】

    【战场上,许多将领按图行事,刚布好阵型就被敌军冲得七零八落。】

    【若非几位悍将临场机警、敢于违命变阵,宋军早就全军覆没。】

    【几番挫败之后,燕云十六州的复土之梦,彻底化作泡影。】

    【赵光义因此也被后人调侃为“微操大师”。】

    回顾整个大宋皇帝们的军事实力,除了开国的赵匡胤可称一流,其余多数皆乏善可陈。

    赵匡胤当年之所以能“遥控指挥”,是因为他真正懂行,经验丰富,远程也能看得清局势。

    可偏偏后来那些不通兵事的皇帝,也学着玩起了“远程操作”。

    其中赵光义最是典型,硬要让将帅死守阵图——

    结果自然是一场场败绩收场。

    赵匡胤压制孤儿寡母;赵光义,却反被孤儿寡母打得满地找牙。

    千年之后,还有另一位著名的“微操达人”。

    “机枪阵地左移十米!”

    看着赵光义被后人戏称“微操大师”,一众历史上的帝王纷纷莞尔。

    李世民、朱元璋这些能征善战的皇帝,自然明白这种做法有多荒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