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汉王初露锋芒(一)(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臣参加。李锐带着萧琰与陈武一同前往。围场里草木枯黄,风声呼啸。李锐骑着一匹黑色骏马,手持弓箭,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前方的树林。萧琰骑着一匹白马,跟在李锐身后,手里拿着一本小册子,似乎在记录着什么。
“殿下,前面有一群鹿,要不要过去看看?” 陈武指着不远处的树林,低声说道。
李锐点头,催马向前。萧琰与陈武紧随其后。走进树林,果然看到十几只鹿在林间吃草,听到马蹄声,鹿群受惊,四散奔逃。
李锐拉弓搭箭,瞄准一只跑得最慢的鹿,正要射出,突然听到一声尖锐的呼啸,一支冷箭从旁边的树丛中射出,直奔李锐而来!
“殿下小心!” 陈武反应极快,立刻拔出腰间的佩刀,挡在李锐身前。“铛” 的一声,冷箭被佩刀击落,落在地上,箭头闪着寒光。
“有刺客!” 陈武大喊一声,拔出信号弹,点燃后射向空中。红色的信号弹在天空中炸开,很快,周围的卫兵纷纷赶来,将李锐等人团团围住。
李锐翻身下马,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四周。“搜!给我仔细搜,一定要把刺客找出来!”
卫兵们立刻分散开来,在树林里仔细搜查。萧琰也下了马,走到李锐身边,脸色凝重。“殿下,看来有人想对您不利。如今朝局动荡,您一定要多加小心。”
李锐看了萧琰一眼,心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这次遇刺,会不会和萧琰有关?萧琰一直劝他削减私兵,若他死了,私兵群龙无首,自然会被朝廷收编。而且,萧琰是父皇派来的人,说不定,这是父皇对他的警告?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就像藤蔓一样在李锐心中疯狂生长。他看着萧琰,眼神里充满了怀疑。“先生觉得,这次刺客会是谁派来的?是太子,还是三皇子?”
萧琰沉吟片刻,说道:“太子懦弱,未必有如此胆量;三皇子虽有野心,可他刚因赈灾款一事被殿下抓住把柄,此时动手,未免太过明显。臣觉得,此事恐怕没那么简单,或许是朝中其他势力,想趁机挑起皇子间的争斗,坐收渔翁之利。”
“其他势力?” 李锐冷笑一声,“先生倒是分析得头头是道。可我怎么觉得,这刺客,来得未免太巧了?刚好在我拿到三皇子的证据之后,刚好在这围场之中,而且,刚好没有伤到我性命。”
萧琰脸色一变,急忙说道:“殿下,您这是怀疑臣?臣怎会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若臣想对殿下手,何必等到今日?”
“因为你需要一个合适的理由。” 李锐一步步走向萧琰,眼中的杀意越来越浓,“你若直接对我下手,会引起我的手下不满,甚至可能引发叛乱。可若是借刺客之手,既能警告我,又能让我怀疑其他皇子,可谓一举两得。萧琰,我说得对吗?”
“殿下,您真的误会了!” 萧琰后退一步,眼中充满了震惊与失望,“臣追随殿下三年,尽心尽力,从未有过二心。殿下怎能如此怀疑臣?”
“尽心尽力?” 李锐猛地拔出腰间的佩剑,剑尖直指萧琰的胸口,“你所谓的尽心尽力,就是劝我削减私兵,就是在我遇刺时,还在这里巧言令色,试图掩盖你的罪行?萧琰,今日我就让你知道,背叛我的下场!”
萧琰看着胸前的剑尖,脸色苍白,可他却没有再后退,只是定定地看着李锐,眼中带着一丝绝望,还有一丝不甘。“殿下,臣若真有二心,此刻您早已性命不保。臣之所以没有对您下手,是因为臣相信,殿下是能成就大业之人。可殿下如今却因一己之私,怀疑忠良,若长此以往,恐怕会众叛亲离,悔之晚矣!”
“放肆!” 李锐怒喝一声,剑尖向前递了一寸,划破了萧琰的衣衫,在他胸口留下一道浅浅的血痕。“到了现在,你还敢狡辩!我看你是不见棺材不落泪!”
就在这时,陈武急忙跑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件黑色的衣服。“殿下,找到刺客的踪迹了!刺客穿着黑衣,已经逃出围场,不过留下了这件衣服。您看,这衣服上有三皇子府的标记!”
李锐低头看向陈武手里的衣服,果然在衣角处看到了三皇子府特有的云纹标记。他心中的疑虑稍稍动摇了一下,可看着萧琰胸口的血迹,还有他眼中那倔强的眼神,心中的杀意却并未完全消失。
他缓缓收回佩剑,冷冷地说道:“今日之事,暂且记下。若日后让我发现你有二心,我定不饶你!”
萧琰捂着胸口的伤口,躬身说道:“臣遵旨。”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不知是因为疼痛,还是因为失望。
李锐不再看萧琰,转身对陈武说道:“传令下去,加强戒备,密切监视三皇子的动向。另外,把这件衣服交给父皇,让他看看三皇子的所作所为!”
“是,殿下。” 陈武躬身应道。
萧琰看着李锐离去的背影,胸口的伤口隐隐作痛,可他心中的痛,却比伤口更甚。他知道,汉王对他的杀意,已经初露锋芒,日后,他在汉王身边,将会更加如履薄冰。
秋猎遇刺一事过后,李锐虽然没有再直接怀疑萧琰,可两人之间的关系却变得越来越微妙。李锐对萧琰的态度时冷时热,时而让他参与重要谋划,时而又对他避而不见。萧琰心中清楚,汉王对他的提防,从未消失。
这日,萧琰正在书房整理文书,陈武突然走了进来,神色有些凝重。“萧先生,殿下让您去前厅一趟,说是有客人来了。”
萧琰放下手中的文书,疑惑地问道:“不知是什么客人?”
陈武摇了摇头,“不清楚。不过看殿下的神色,似乎有些不高兴。先生过去的时候,还是小心为妙。”
萧琰点头,整理了一下衣衫,跟着陈武走向前厅。刚走到前厅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争吵声。
“李锐!你不要太过分!萧琰是父皇派来的伴读,你凭什么对他呼来喝去,甚至怀疑他的忠心?” 一个女子的声音响起,带着愤怒与不满。
萧琰心中一怔,这声音他很熟悉,是长公主李玥。长公主是圣上唯一的女儿,性格直率,与李锐关系一向很好,可也常常因为一些事情与李锐争吵。
“皇姐,这是我汉王府的事,与你无关!” 李锐的声音带着一丝不耐烦,“萧琰是我的人,我想怎么对他,就怎么对他,轮不到你管!”
“你!” 长公主气得说不出话来,“李锐,你别忘了,当年若不是萧先生在父皇面前为你求情,你根本不可能得到这块封地!你现在这样对他,良心何在?”
萧琰深吸一口气,推门走进前厅。只见长公主穿着一身粉色长裙,站在厅中,脸色涨得通红;李锐坐在主位上,脸色阴沉,手里端着一杯茶,却没有喝。
“臣萧琰,参见殿下,参见长公主。” 萧琰躬身行礼。
长公主看到萧琰,脸色稍稍缓和了一些,急忙走上前,扶起萧琰。“萧先生不必多礼。我听说李锐近日对你百般刁难,甚至在秋猎时还拔剑指着你,可有此事?”
萧琰看了李锐一眼,见李锐眼中闪过一丝冷意,便轻声说道:“长公主误会了。殿下对臣一直很器重,秋猎之事,只是一场误会,殿下并非有意为难臣。”
“误会?” 长公主冷哼一声,“我看是李锐他居心叵测!萧先生,你就是太善良了,总是为他说话,可他呢?他根本不把你的忠心放在眼里!”
李锐放下茶杯,冷冷地说道:“皇姐,你要是来为萧琰求情的,那就请回吧。我还有要事与萧先生商议,没时间跟你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