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 茶缘雅室(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酒宴散场后,爱旭婉拒了同学们去KTV的提议,趁着意识还清醒独自回到了酒店休息。次日一早,用过早餐,考察团便依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前往开发区进行考察。一行人先走访了已成熟运营的企业,仔细询问日常经营中遇到的困难,随后参观了在建项目工地,最后考察了待开发区域,实地查看“三通一平”的进展,并评估未来企业落地对周边居民的可能影响。
在三天的紧凑行程中,考察团几乎走遍了全县所有具备招商条件的区域。在初步总结会上,已有三个项目表达了明确的落地意愿,后续需安排专业团队进行细节磋商与评估。
永丰实业的李总对罗书记坦言:“公司下一步的战略确实是推动二次产业转移。我们的大部分客户仍集中在沿海和省会城市,老家在地理上确实存在一定局限。不过,我们可以考虑将部分三级配套产业先期迁移回来,以小规模投资试水,既响应号召,也为家乡发展尽一份心力。”
罗书记对李总的支持表示感谢,并真诚欢迎他下次再来深入洽谈。
爱旭也向各位领导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家乡的发展潜力很大,接下来我会对几个有意向的项目做进一步认证。但目前来看,本地企业普遍还不具备直接上市的条件。因此,我个人计划先通过旭薇慈善基金会对教育和民生领域提供一些捐助。同时,后续我会协助县里对企业进行上市资格辅导和培育,争取在未来几年内,助力一两家优质企业成功上市。”
罗书记率先鼓掌,诚恳地说道:“感谢爱总怀揣赤子之心回报家乡,县委县政府一定全力配合,做好服务,共同推动项目落地!”
考察团行程结束后,永丰的李总、爱旭以及三位有意向投资的企业家决定多留了一日。送走了其它考察团成员。罗书记和陈县长原本计划亲自作陪,却临时接到市里的会议通知,便委托县委办公室李主任代为接待。
随后。李主任安排车辆,将五人带到了一处名为“茶缘雅室”的私人茶舍。茶舍外观古朴,内饰极具格调,氛围宁静雅致。一位三十多岁、气质温婉的女士迎上前来,微笑着行了一个传统的迎客礼,言语间得体大方:“今早便听喜鹊声声,原是真有贵人光临。欢迎李主任,欢迎各位贵客。”
她身着素雅茶人服,举止从容。众人随她步入室内,只见内部装修精致,环境清幽,空气中若有若无地回荡着轻柔的古筝乐曲,令人心神宁静。
大家落座后,李主任笑着向大家介绍:“这位是茶缘雅室的主人,王丽鹃女士,也是我县小有名气的茶道师。”随后,他也一一介绍了爱旭等人。
王丽鹃语气温婉,向众人推荐道:“李主任才是真正懂茶之人,茶道修养极深。不知今天是否有幸,请李主任为我们讲讲茶?”
李主任并未推辞,欣然应允:“那我就献丑了。所谓茶道,说到底无非是品茶的艺术——既要欣赏茶的形色声香,也要体会其味其韵。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写道:‘茶滋于水,水藉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湏,缺一则废。’这番话点出了品茶最关键的三要素:茶具、茶叶与水。”
他娓娓道来:“先说水。茶性发于水,最好的水当属鲜活的山泉水。我们漳城矿泉水属一品,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特别富硒。这个茶室每天用的水均是当天清晨从天然洞穴取出送来,所以才能一品其清冽甘醇。”
“其次是茶叶。我们本县所产的炒青不适合茶道,所以选的是安溪铁观音,香气馥郁、回味绵长。此茶若以富硒泉冲泡,滋味更显醇厚别具风味。”
“再就是茶具。古法茶道讲究‘二十七器’,如今我们虽不必如古人般繁复,但基本的壶、盅、杯仍不可或缺。茶具不在多,而在于用得恰当、心至意到。”
言毕,李主任从容执壶,开始演示“壶盅双杯泡法”。他从赏茶开始,一步步温壶、置茶、注水、温润泡,动作流畅自如,如行云流水。当他提壶高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