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一章 疯抢EYEQ7的车企们(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nbsp;大概就是同时代旗舰产品和中低端产品的差异……其性能差距很大的。海蓝汽车的L3辅助驾驶,使用的其他零配件,尤其是感应器方面的硬件成本都是成熟产品,并且经过多年的大规模生产,成本已经下降到了一个非常便宜的程度。
而智云集团的发布的EYEQ7系统,那可就不一样了,虽然感应器东西也差不多,但是智云集团那边还要加一手价格……人家打包卖的,要赚差价的。
这样也就导致了,其他汽车厂商使用这个EYEQ7方案的成本,其实比海蓝汽车用L3辅助驾驶的成本,要高很多……至少是翻倍的成本。
各汽车厂商采购EYEQ7方案,其成本支持并不低……然而,没有哪怕一家汽车厂商在价格上进行纠缠,都很痛快的签署了合同,为的就是尽快进行适配。
短短几天内,先是小蓝汽车,然后是大米汽车,紧接着华威汽车这三家智能终端厂商转行来的代表厂商,随后比亚迪方面也是和智云集团签署了合作协议……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虽然签署合同的时间更晚,但是拿货的价格更低,并且智云集团那边还会优先派遣团队为他们进行优化适配。
因为比亚迪的体量足够大,订单量更多!
人家的新能源车型可是一年产销量奔着两百万台去了……并且走的还是比较特殊的插混车型,差异化竞争优势很明显,二十万价格左右的车型也卖得很红火的。
小蓝汽车一年销量看似十多万辆很牛逼了,但比亚迪有好几款同等价位的车型销量都超过它……
更别说人家还有一大堆十五万到二十万价格区间的车型了,其销量非常大的……
同时比亚迪也是目前智云集团EYEQ项目组的核心大客户,以往为他们提供L2级别以及L2+级别的辅助驾驶方案。
大客户是有优待的……小蓝汽车这些吹得再牛逼,销量也就这么点,拿货的价格自然没有比亚迪拿货的价格便宜!
比亚迪之外,国内的其他一些搞新能源车型的厂商也陆续找上来谈合作,只不过他们的订单量都不大……
海外车企方面,最先找过来的是特斯拉,尽管他们之前已经放弃了使用EYEQ方案转而使用自研辅助驾驶技术,但是现在情况又不一样了……现在行业内稍微消息灵通点的人都知道,明年的L3辅助驾驶技术不说烂大街,但是也能够在二十万售价以上的新能源车型上大规模普及了,他们特斯拉自然不会死抱着自家的辅助驾驶不撒手。
于是乎,他们又跑回来和智云集团签署了合作协议,订购EYEQ7方案,准备用在他们的高配车型上,而低配车型则是继续用他们自己的辅助驾驶技术。
水果汽车更不用说了,同样也下单订单……他们本来还打算用自家的好不容易研究出来的辅助驾驶技术呢,但是现在一看智云集团的EYEQ7方案都出来,还考虑啥,订购一批用在高配车型上是必须的,低配车型用自家的辅助驾驶方案就行了。
特斯拉和水果汽车的选择,都差不多……高配车型上打算用EYEQ7方案,低配车型上用自家的辅助驾驶技术。
而海外的大型汽车厂商们,和徐申学关系良好,之前就在动力电池,汽车零配件领域以及欧洲建厂等领域里有着众多合作的大众集团,是第一家和智云集团在EYEQ7方案上达成合作的国际燃油车车企巨头。
他们也是准备在明年大干一场的……明年他们准备在欧洲以及华夏市场,乃至美洲市场里,同步上市一款全新的智能电动车!
值得注意的是,这款他们还在研发中的重磅车型,动力电池预定使用的是海蓝电池的固态电,辅助驾驶技术使用的是智云集团的EYEQ7方案……这两点不特殊,其他车企基本也都这样,水果,特斯拉都不例外。
但是他们的这辆车,实际上是在华夏,使用华夏子公司的团队进行研发的,包括车辆整体设计,内饰设计,然后电控系统……包括能量管理、制动系统、电机驱动系统、转向系统、动力总成系统等核心子系统,全都是华夏这边的研发团队搞的。
然后其他核心零配件大多也是采用国内的成熟先进供应链……
他们选择了:打不过就加入!
华夏的汽车市场现在竞争实在太激烈了,他们在海外的团队已经跟不上研发步骤了,所以他们耗费巨资在国内设立了多个大型研发中心,也和合资公司一起搞研发了……并且这个研发还是以国内团队为主。
这样搞出来的新一代大众智能电动车,你很难说这是德国车还是华夏车……
也不仅仅大众集团这么搞,其实很多国际汽车巨头都这么搞,甚至有些在燃油车时代就已经这么玩了。
当然,能够玩的成功的还是极少数……大部分数国际车企即便是这么做,也扑街了!
大众之后,其他很多国际车企也陆续和智云集团达成合作协议,采购EYEQ7系统,不过规模都不算大,很多都是属于试水的。
比如日本的几家车企虽然也选择了采购EYEQ7方案,但是非常谨慎,订单量也小。
他们的在燃油车领域里技术优势极大,市场稳固,全球范围内,其燃油车销量甚至还在有所攀升,并且他们依旧念念不忘想要搞氢能源……再加上他们的供应链包袱巨大,想要转型的话,内部阻力极大!
并不是几个管理层想要搞新能源就搞的!
然后韩国的现代那边也类似,也来合作,但是似乎不是很着急的样子,他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里的重视程度一向来不足,几乎没有什么靠谱的大规模转型计划……而代价就是:在华销量暴跌!
而仅仅是四五年前,他们在国内市场的年销量还有一百多万辆,但是现在,他们的年销量已经只有十万辆出头,并且还在持续下跌当中……销量都还没有小蓝汽车多。
美国的通用和福特倒是想要,尤其是福特,他们并不保守,也想要搞新能源车,但是他们自身技术不行,也想要采购EYEQ7方案……
要是换成以前,徐申学都不带搭理他们的,因为早年在汽车领域的巨大冲突,对方很不要脸的动用场外手段,给海蓝汽车在美国市场里弄了个百分百关税,把徐申学给惹毛了……
老子又不是往美国市场里卖廉价车型,老子卖的可是几十万起步的海蓝汽车,走的是高端豪华市场,又不动你中低端车型的命根子,你脑子有病了搞我?
徐申学当年直接反制,也推动了对美汽车的百分百关税,而且还拒绝和这两家公司进行任何形式的新技术合作!
多年前开始,他旗下所有企业的各类新技术,通通都不卖给这两家车企……只卖落后一两代的技术。
不过最近徐申学转变了心态……他要推动全球范围内的智能电动车发展,他想要当全球汽车市场的上游核心供应商。
通用和福特也是重要的大型车企,其销量也不低,所以这一次是开了口子,准许他们采购EYEQ7方案,最好是让他们在未来对自家的动力电池以及辅助驾驶形成技术依赖……
一旦形成技术依赖后,可就不要怪徐申学拿起大砍刀砍它们的大动脉了!
徐申学是记仇的!
当他发现技术封锁打不死对方后,反而让对方积极寻找其他代替厂商的时候,他就果断换用技术倾销。
但是干死它们的心思依旧不变!
————
就当大量车企陆续和智云集团达成EYEQ7方案的合作时,作为背后操控了这一切的徐申学则是没有出现在目前,他甚至都没有参加EYEQ7方案的测试现场。
后续的各种合作也见不到他的身影!
他在敲定整体的发展计划后,就撒手不管了……后续的事情自然会有他手底下的高级管理层负责处理这些琐碎的事情,最终把他的意志贯彻下去:推动全球范围内的智能电动车发展。
而徐申学自己制定了战略计划后,已经转移了关注力……进入八月份后,徐申学的工作重心已经切换到了智云集团的秋季发布会上。
相对未来诸多战略,现在智云集团的智能终端业务,尤其是S系列手机业务依旧是非常重要的现金奶牛业务。
S系列手机是智能终端业务的核心产品,其本身营收以及带动的其他智能终端营收草超过三千亿美元。
然后还会带动相应的软件以及互联网业务,零配件业务、硬件外设等,这些加起来也有好几百亿美元营收的。
智能终端业务,尤其是其核心S系列手机,对于庞大的智云集团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业务板块,不容有失!
每年临近秋季发布会的时候,徐申学都会亲自坐镇掌管新款S系列手机的生产备货、供应链运转、发布会以及后续的销售方面的事务。
哪怕从技术上来说,现在的S智能手机已经陷入了创新匮乏,技术特征没啥太大的变化了,也没有什么能引爆全球的黑科技之类的东西了。
但是从营收以及利润,还有其带动的产业链整体发展,提供直接以及间接千万级别的就业岗位来看,智能终端业务依旧是智云集团最为核心的业务,没有之一!
徐申学历来是高度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