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放榜异象(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韩蝉运看着指尖,一夜清梦后留下的灼痕,伤口蠕动,似有生命孕育。

    那片边缘卷曲而焦黑的莲片,似在诉说令人惊异的潮涌。

    他轻轻的,将薄薄的一层灯花剪掉,几番拨弄让灯芯变得长些。

    他静静的凝望着,桌上铺开的一张宣纸,将粘着花瓣的手指放在灯芯前似在追忆。

    无绝之间,灯心的一簇火苗攀上首长,韩蝉运吃痛,忙将手掌倒扣,掀起的劲风刹那将焰火熄灭。

    可那指尖的灼痕竟是变得更加清晰。

    韩蝉运突的看到,那黢黑的血槽里,竟是钻出一只嫩白的触手,一显而没恍若不存。

    这时,在他袖口处却划出三粒翠色莲子,触碰到皮肤时,感到湿润与黏腻。

    他坐下来竭力平复心绪,开始复盘那个梦境。

    不知是谁,将一片巨大的荷包放在江面上,里面是一株极为干小的河莲。

    荷包浮在水面上,没有向下沉的迹象,那株幼小的花苗竟是将根系扎在了荷包中,而后费力的站起,迎着江风宣告自己的诞生。

    岁月迁移,他日日增长无限膨胀,而那足有数亩大小的荷包,边缘处散发出朽烂的气息,而后渐渐消亡。

    碧翠的叶片延伸铺展,像是巨大的帷幕,江水天分隔,使天不应水,水不照天,无限归美。

    在这绿意的生机之海里,有一个亩许大小的雪白花包,巨大的躯体,素白的线条归美清丽,蛋黄与翠绿的点缀,却不失淡雅。

    时间再次流淌,那巨大的花苞朽烂的更加明显,最后炸碎为粉尘,散入无尽江面之中。

    在那一刹那,花开了,他是一片片剥开,若流水般自然。

    随着那一片片的净白展开,点缀在无边的绿海,倒不显得沧海一粟,能让人一眼即见。

    随着清雅的花蕊片片分离,渐渐透出一点嫩黄,到了最后他也藏不住了,浅黄的花心暴露在天宇之下。

    绿海簇拥着素白,素白又衬托着黄心,无限典雅而静谧。

    可正在此时,湛蓝的天宇变得阴沉,像是坠着亿万铅云,像是即将压到水面上。

    天地之间,渐渐浮现一条条血红的纹路,密而无隙,渐渐清晰。

    线条勾勒,像是形成了一间牢笼,囚禁天地的意象。

    那锁链构成的牢笼,包裹住了一切,包括那清心刚起的荷莲,碧翠的滔海与嫩白的花蕊,都攀上了深刻的血丝。

    那一抹淡黄的花心在跳动,欣欣然的双眼刚看到世界的一角,就要消迷于既定的宿命中。

    他身下的江水也起了变化,清澈的水幕,不知是晕染上了什么,变得浑浊而粘稠了。

    细长的根茎开始摆动,可却不知是弥散天地的锁链,还是如幽墨蜜糖般的江水,所限制,巨大的身躯只得在清风中摇曳,却无法偏离一分。

    江面荡起波澜,像是有物体在涌动,忽而一群黑影跃出水面。

    初识看去,还以为是鳅泽,直到看到那一片片黑色的鳞甲,才只是鱼类。

    他们不断跃出,建起无数污点,建设到庞大的青莲身上,使得这世间最,高洁清雅的生命,染上了尘俗的秽污。

    他变得停止颤动,向着阴云长天,等待消亡的终极。

    画面停止,场景变化,韩蝉运坐在一间茶馆里,对面坐着个青年,面前摊开一幅画卷,乌黑而妖异的莲花,沉入绝望的幽渊。

    不知青年是做了什么,他隐隐记得,对方对他说着。

    “这是命运的先知,也将是你的宿命,坚守本性吧,他是迷途中的灯花。”

    韩蝉运的意识在非有非无之间飘荡,一道声音却将他拉回到了实事中。

    “小运,今天是要看榜,得早行些,勿走迟了。”

    蝉运听了,忙将手指缩回袖中,平复了下心绪,轻轻的应了声,便推开了门。

    朝霞隐去,日上高竿,献出一片青天。

    一日的光景,将在繁杂的琐事中逝去,正因如此,所以忙碌的人们不会驻足欣赏。

    不会发现生机在凋敝,也不会觉得寒暑在交替。

    而对于天下学子来说,这是一个决定成败,决定是展翅翱于青天,还是退守游余渊海的日子。

    境内诸郡皆动员,净水以洒扫街亭,泥沙已整修官道。

    其盛况,彼之佳节毫无逊色,可见众王氏对科考的重视。

    西周境内的意安郡,水草鲜美,江河纵横,景致如画,有“水中仙境”之称。

    尤以郡城北,江门关最有特色。

    湘江水浩浩而过,江面宽度近似,地形走势形成了一个圆。

    像是用规尺画出来的,真是自然的杰作。

    城城、镇镇,人家万户,田宅无数,都被他包容其内。

    江风徐徐,吹去三伏炎炎之热意,吹来初秋微微之寒霜。

    关城之内,一片壮丽之景。

    街道一侧,五步一彩旗,一旗手。

    彩旗于空中烈烈飘飞,彩旗正反两面,皆有祈福祝愿之语。

    字迹秀丽,古朴苍劲。

    千旗于空中舞,福语无一重复。

    十步一纸鸢,一引线手。

    各色纸鸢于碧蓝天中,迎风而舞。

    有云中之龙,岭上之虎,攀壁之猿,沉海之鲸。

    可谓是,极尽万象之变。

    摆出此番盛大的仪帐,不仅是这太守对科考的重视,而是,不知何故,这届监考官竟临换为,素有刚毅严法浩大目空的尚书令。

    卯时方过,东门处便响起一阵锣声。

    人群中分,车轿便从中行过。

    亲临现场的考生,都屏气凝神,双目灼灼的紧盯着。

    车轿在圆形高台一侧停靠下来,车帘撩起先行下一人。

    身着大红色长袍,头戴长翅乌纱,袍底微露深青色皂靴,正是监考官尚书令。

    身形刚一站定,便有卫士上来搀扶。

    长翅下面容微寒,袖袍一卷将他们挡下。

    他双手抱紧赤金色轴卷,三两步便登上阶梯,立身于高台中。

    他面色刚毅,眼眸闭而又争。

    这时无数根线,将他的瞳孔与诸多考生相连接。

    无形无相,确实实存在。

    丝线大多银白,也有血红耀目者,虽不足其百一,却仍醒目至极。

    它像是全知的神奇,脑中尽是考生的根底。

    双目渐渐迷离,做沉思之意,丝线倒转重回脑中。

    须臾,便又自轿中下来一人,竟是个怀抱玉盒的白衣宦官。

    卫士与他同上高台,分裂于二人两侧。

    圆台中心,有一面四镜般的石壁,供贴金榜;前有一个,金边檀木桌,供贡圣旨。

    宦官对空三拜,展开圣旨尖声言读:“奉天承运,吾王诏曰:科举已毕,孤心甚慰。

    今应试学子,皆怀报国之志,文意斐然。

    考官以尽心平定,已确定举人名单。

    望诸学子珍惜殊荣,常修身,以明德;增学力,以广才。

    为朝廷效力,不负孤之期许,不负与内之人民。

    钦此。”

    宣读声方闭,一旁的尚书令便撩起衣袍,腋下夹紧金榜,双膝及地,高声喊道:“臣接旨。”

    话罢,场中一众学子,及围观者,皆跪伏于地,齐声贺道:“臣民遵旨。”

    萧瑟秋风起,吹起众人的衣袍,烈烈作响;吹来一片黑云,须臾便遮了青天。

    细细感知,那与云的根基竟是在举子身中,那是喜悦和凄然的结合,甚为神异。

    盏茶过后尚书令才起了身来,场中众人才敢轻声而起。

    他信手一抬,便有工匠上前。

    几番丈量,又掏出两枚金钉,几阵敲打,金榜便悬于壁上了。

    他依旧是形不带神,动无有色,只是谨慎的缓缓揭开轴卷。

    金榜每现出一个排名,那白衣宦官便尖声报出。

    空旷的场地借着风,将声音传得很远,似要着天下都知晓。

    当金榜整个展开,乡试便已,尘埃落定。

    尖锐的声音早已不再响起,场中仍是静谧。

    这种诡异的氛围,终于被某人大吼一声:“中了”,打破。

    那人连声大笑,抚掌数声,翻身上马。

    一拉缰绳,大有放荡天涯之意,游于九天之心。

    而更多的人,却是瘫软在了地上,怔怔出神,更有甚者,以头触地,空气中立时便弥漫出一种血腥气。

    哭嚎声、叫喊声、谩骂声连成一片,似要震破那黑云。

    而那尚书令,对此景确是淡然。

    只是唤来人,淡淡地说了句:“起驾回府”,便与白衣宦官,同城这车叫,出西门先行离场。

    渐渐地也有考生径直离去,或心怀志向,或满心苦闷。

    在场地后方,一个家臣搀扶着一位迟暮老人,向前走去。

    那老人一直在沉思着,双目紧闭。

    忽的,他不知怎的有了气力,挣脱开家臣的手。

    他目视阴云长天,平静而沉着的说道:“我于而立之年,初入考场,不得成。

    发奋苦读,三年必考。

    今年将进期颐,身已入土。

    曾孙之辈,亦有出入庙堂之人。

    是因为我不够刻苦?对圣贤不够崇敬?对鬼神不够敬畏?”

    他摇头微叹,遥指向北方,声音大了些许,微带凄笑:“是不愿啊!

    不愿有人平分尔等的利益,不愿有人才高于己。

    我要化作妖邪,与儿等同命。”

    他一脸怒容,不停呢喃,却已不知在说些什么了。

    他疯了似的跑,干笑着,脸上的肌肉拧在一起,甚为诡异。

    扑通,他重重的摔在地上,两只靴缕不知飞去了何处。

    脸上有多处磕破,鲜血渗了出来,更显得狰狞可怖了。

    他紧瞪双目,眼角出了血丝,怨毒的目光看向那些高种的人。

    他望向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