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听风的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凌晨四点十七分,上行脉冲信号的记录在系统日志里像一道微弱的电火花,短暂却刺眼。

    江临风的指尖在触摸板上划过,将那条持续了1.8秒的数据流放大、解析,每一个字节都清晰地指向了同一个源头——清明桥村,那个被他亲自下令整改的“甲子-9”节点。

    数据包的内容简单到近乎原始:一个标准的心跳响应。

    然而,它的触发时间,恰好在王有福那段忏悔录音的最后一个字落下后的静默期内。

    这不是系统自检,更不是网络抖动。这是人为的、蓄意的回应。

    引擎的轰鸣撕破了黎明前的宁静,车灯如两柄利剑,劈开笼罩在乡间公路上的薄雾。

    江临风没有通知任何人,甚至没有带上李春来。

    这件事,已经超出了常规调查的范畴,更像是一场跨越了三十年的私人对话,而他,只是一个无意中闯入的窃听者。

    清明桥村依旧沉睡,连狗吠声都吝于响起。

    基站小院的铁门没有上锁,只是虚掩着,门轴在被推开时发出一声疲惫的**。

    一股松香和焊锡混合的焦糊味扑面而来,屋内的灯亮着,一道瘦削的身影正伏在工作台前,背对着门口,手里的电烙铁尖端闪烁着橘红色的光点。

    是杨小满。

    江临风放轻了脚步,像个幽灵般靠近。

    桌上摊着一张用铅笔画在牛皮纸上的电路图,线条歪歪扭扭,却逻辑清晰。

    核心区域用红笔圈出,旁边标注着一行小字:静默=倾听,按钮=回应。

    图纸旁,一块烧得焦黑的继电器板躺在那里,显然是这次“对话”的牺牲品。

    杨小满正用焊枪,小心翼翼地将一颗新的继电器焊接到备用板上,他的动作专注而虔诚,仿佛在修复一件神圣的法器。

    他没有注意到身后的来客,直到一双大手按在了他的工作台上。

    杨小满的身体猛地一僵,触电般抬起头,惊恐地看着江临风。

    他以为等待自己的是一场风暴,是对于他擅自改装国家通信设施的严厉问责。

    他下意识地想用身体挡住那张电路图,嘴巴张了张,却发不出任何声音,只有急促的喘息。

    然而,江临风并没有像他预想中那样勃然大怒。

    这位身形高大的警官只是静静地看着他,眼神里没有责备,只有一种复杂的、探究式的平静。

    然后,他蹲下身,让自己的视线与坐在椅子上的杨小满平齐。

    他抬起手,用一种略显生涩但准确无误的手语,比划出了一个简单的问句。

    “你,听见了?”

    杨小满的瞳孔在瞬间放大,所有的惊恐、慌乱和戒备都在这一刻土崩瓦解。

    他怔怔地看着江临风的手,仿佛不敢相信自己所看到的。

    那不是审问,而是确认。

    不是质问,而是理解。

    他紧紧抿住嘴唇,防止自己发出不成调的呜咽,然后,他用尽全身的力气,重重地点了点头。

    一次,又一次。

    眼眶里迅速积聚起一层水雾,在灯光下,像两颗即将升起的、明亮的星。

    他听见了。

    在那个死寂的凌晨,王有福跨越三十年的忏悔,被他用自己创造的方式,听见了。

    杨小满从床底下拖出一个落满灰尘的木箱,打开锁扣,小心翼翼地捧出一本封面已经磨损得看不清字迹的硬壳笔记本。

    他将本子递给江临风,像递交一份迟到了太久的答卷。

    江临风接过本子,一种沉甸甸的、属于时间的重量压在掌心。

    他翻开泛黄的内页,里面贴满了从各种报纸上剪下来的新闻简报,大多是关于通信技术发展的报道,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从BP机到大哥大。

    每一篇剪报旁边,都用清秀的字迹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注释和心得。

    这是一个沉默者的世界,一个用文字和电路构建起来的、渴望沟通的灵魂。

    翻到中间,一则本地新闻的豆腐块报道吸引了江临风的注意。

    标题是《村口小卖部意外频发,老人摔伤引关注》,日期是1996年秋。

    报道内容语焉不详,只说一位姓周的女士在自家店铺内摔倒,头部受伤,因其有语言障碍,无法清晰描述事发经过,警方初步判断为意外。

    杨小满伸出手指,轻轻点在报道上,然后又指了指自己。

    江临风瞬间明白,报道里的周女士,就是他的母亲。

    他继续向后翻,一页手绘的草图赫然映入眼帘。

    那是小卖部的平面图,画得极为精细。

    柜台、货架、门窗的位置都标注得一清二楚。

    最让江临风心头一震的是,图中那个本应立着的柜台,被画成了倾倒状,倒下的方向是朝着店铺内部,而不是顾客站立的外部。

    更重要的是,在柜台倒下的位置旁边,地面上被着重画出了几道平行的、断断续续的划痕,旁边用三个字注解:拖拽痕。

    这与他记忆中那份早已归档的卷宗记录截然相反。

    卷宗里写着,柜台是向外倒塌,现场无明显搏斗痕迹。

    一个简单的方向差异,一个被忽略的细节,瞬间将“意外摔倒”的结论撕开了一道巨大的裂口。

    江临风的呼吸陡然急促起来,他猛地意识到,杨小满不仅仅是想让母亲未曾说出的话被听见,他更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调查着一桩被全世界遗忘的罪案。

    这或许不是“十七案”的延伸,而是被遗漏的第十八起案件。

    一个被错误定性,从而完美隐匿在时间尘埃里的开端。

    “还有别的吗?”江临风的声音有些沙哑。

    杨小満点了点头,转身从箱子底翻出一盘用塑料袋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老式录像带,上面贴着标签:清明桥供销社,1996。

    回到市局技术中心时,天已大亮。

    金小霜顶着两个黑眼圈,正在调试一台布满接线的古怪设备。

    “数字考古,”她灌了一大口咖啡,言简意赅地解释,“专门对付这种快要变成化石的磁带。”

    当江临风说明磁带的来历和重要性后,金小霜的表情严肃起来。

    她将磁带小心地送入修复设备,屏幕上先是满屏的雪花和刺耳的噪音。

    金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