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节二:地心低语(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p; 与此同时,智灵 “地质之思” 的合成音在主控室的扬声器里响起,比平时慢了半拍,像是在处理极其复杂的逻辑:“已调用盖亚星地质模型,进行十亿次蒙特卡洛模拟。排除放射性衰变(信号频谱不匹配)、矿物相变(能量释放周期不符)、热核反应(无中子流伴生)…… 唯一无法排除的假说:超大规模休眠生命体的基础代谢。”它的虚拟界面上,弹出一组对比图:左边是地球深海热泉口古菌的代谢信号,右边是盖亚星地心的信号,两者的周期波动规律竟有 23% 的相似度。“古菌代谢信号会受环境影响波动,”“地质之思” 补充道,“但盖亚星的信号,五十年内误差不超过 0.1%—— 它的‘代谢’极其稳定,像是在极度节能的休眠状态。”
瓦尔看着对比图,突然想起自己在地球时,曾研究过南极冰层下的休眠微生物 —— 它们能在零下 50℃的冰层里沉睡几十万年,只要环境适宜,就能重新苏醒。“盖亚星的地心,会不会就是一个‘冰窖’?” 他提出猜想,“地表的硅化灾难没有波及地心,那里的生命用休眠躲过了灭绝,一直在等待……”
“但它们怎么维持五十年的代谢?”“深瞳” 的光雾闪烁了一下,“地心的温度接近 - 263℃,压力是地表的百万倍,没有能量来源,任何已知生命都无法存活。”
“地质之思” 的界面上,突然弹出一组新数据:盖亚星地核的成分分析 —— 除了铁镍合金,还有一种未知的、富含氢的有机化合物,“这种化合物能在极端环境下缓慢分解,释放能量…… 或许,这就是它们的‘食物’。”
地心的 “生存宣言”
接下来的三天,三人几乎没有休息。瓦尔反复对比地球与盖亚星的地质数据,“深瞳” 持续接入信号,试图与那 “休眠的生命” 建立更深的连接,“地质之思” 则不断优化模型,寻找更多证据。
第三天凌晨,“深瞳” 的光雾突然剧烈波动起来,像是遇到了强烈的意识冲击:“我‘听’到了!不是声音,是一种‘情绪’—— 疲惫,非常疲惫,像走了一千年的路。但还有‘不甘’,像抓住最后一根稻草的人,在说‘我还在’。”
她的光雾中,那个模糊的暗红色影像突然清晰了一瞬:无数光点凝聚成一条巨大的、类似 “根” 的结构,扎根在地核深处,每一次搏动,都有微弱的能量顺着 “根” 蔓延 —— 那正是信号的来源。“这是一个‘网络’,”“深瞳” 的声音带着哽咽,“不是个体生命,是一个共生的生命网络,它们连在一起,共享能量,一起休眠,一起坚持。”
“地质之思” 的模拟也有了新突破:它计算出,这个生命网络的规模覆盖了盖亚星整个地核,相当于 10 的 18 次方个地球微生物的总量,“它们的‘代谢’速率是地球微生物的十亿分之一,所以能存活这么久 —— 这是一种为了‘活下去’,把自己的生命节奏降到极致的策略。”
瓦尔走到主控室的观测窗前,望着外面的盖亚星 —— 地表的硅化森林在橙红色阳光下泛着冷光,死寂一片。可谁能想到,在这颗 “死亡星球” 的心脏里,还有生命在坚持?他想起自己驻守观测站的三十年,每天看着这片死寂,曾无数次怀疑过 “寻找生命” 的意义,现在,他找到了答案。
“深瞳,‘地质之思’,” 瓦尔的声音沙哑却坚定,“把所有数据加密传回太阳系,标记最高优先级 —— 盖亚星不是死星,它的地心,还有生命在等待。”
光雾中的 “深瞳” 点了点头,“地质之思” 的合成音也恢复了平稳,却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 “郑重”:“数据传输中…… 已将信号波形命名为‘地心低语’。”
瓦尔再次触摸屏幕上的信号曲线,这一次,他不再觉得冰冷 —— 那道光滑的绿色波形,像一颗跳动的心脏,在宇宙的黑暗中,固执地证明着生命的韧性。他仿佛能听到,从数千公里深的地心传来的声音,穿越了硅化的岩层,穿越了时间的长河,在对他说,在对整个宇宙说:
我,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