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节二:守护者低语(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晨曦之城的穹顶总在黎明时分泛起琥珀色的光。那不是金属的冷硬反光,而是覆盖穹顶的 “光合膜” 在吸收晨光时的自然晕染 —— 这种由植物文明与人类联合研发的生物材料,既能隔绝宇宙辐射,又能将散射的星光转化为辅助能源,边缘垂落的 “膜须” 像柔软的藤蔓,随城市内部的气流轻轻摆动,在地面投下细碎的光斑。此刻,光斑正落在中央广场的 “生命织锦” 祭坛上,祭坛由三块弧形晶石拼接而成,分别刻着人类的星图、云民的数据流纹路、植物文明的叶脉图腾,象征着三元文明的共生。

    广场上已挤满了人。穿素色长袍的植物文明 “种者” 正将培育出的 “光穗” 插在祭坛周围,这种作物会随声音绽放淡金色的花;云民的意识流在空中汇聚成半透明的光带,随着音乐节奏变换形状,像流动的彩虹;人类孩童则举着发光的纸鸢,在广场边缘追逐,纸鸢上印着 “希望号” 的简笔画。这场集会是为了纪念 “环带奠基日”,全文明的全息直播信号正通过城市的 “织网” 系统传向各个穹顶社区,仅广场区域的能源需求就比平日高出 30%,加上直播设备的高负荷运转,能源网络已处于 “满弦” 状态。

    负责能源监控的老工程师林,正坐在主控室的观测台前揉了揉太阳穴。他的桌上放着一杯温热的植物茶,杯壁印着 “磐石” 的名字 —— 那是十年前,他作为学徒时,这位守护者亲手送给自己的礼物。如今,磐石的实体早已消散,但这只杯子成了林的念想。他盯着屏幕上的能源曲线,绿色的供需线原本像平缓的河流,此刻却开始微微颤抖 —— 屏幕左侧,标注 “东穹顶太阳能阵列” 的红色警告灯突然亮起,紧接着,一连串警报弹窗像潮水般涌出。

    “林工!东穹顶 C3 到 C7 区的太阳能板,被宇宙尘暴覆盖了!” 年轻助手阿夏的声音带着慌乱,她调出穹顶外的实时画面:黑色的 “尘雾” 正像墨汁滴入水中般扩散,那些直径不足毫米的星际尘埃,看似细微,却能牢牢附着在光电板表面,形成一层不透光的薄膜。画面右下角的数据跳动着:光电转换效率从 92% 骤降至 51%,还在以每分钟 2% 的速度下降。

    林的心猛地一沉。他立刻调出 “织能者” AI 的应急方案 —— 屏幕上弹出的逻辑树像密密麻麻的树枝,每一条分支都对应着一种应对策略:第一条是从西穹顶调运能源,但西穹顶负责为精密仪器工厂供电,调拨会导致工厂的电压波动,可能损坏正在生产的 “生态监测仪”;第二条是启动地下备用核聚变机组,但机组启动需要 15 分钟预热,且启动瞬间的能耗会让电网出现短暂的 “电压低谷”,届时广场的直播信号可能中断;第三条是派遣 “清尘机器人”,但机器人从停机库出发,到抵达东穹顶需要 20 分钟,加上清扫时间,至少要 40 分钟才能恢复效率。

    “先按方案二准备,通知核聚变机组待命!” 林抓起通讯器,手指却顿在发送键上 —— 他想起十年前,磐石在应对 “引力波冲击” 时说过的话:“守护不是选择最稳妥的路,是选择对文明伤害最小的路。” 就在这时,屏幕上的红色警报突然开始消退,原本急剧下降的能源供给曲线,竟以一种近乎温柔的弧度,重新向上攀升,与需求曲线缓缓贴合,像两双手轻轻握在了一起。

    “林工…… 你看!” 阿夏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惊讶。林抬头望去,屏幕上的 “织能者” 系统正自动执行一套从未见过的方案:东穹顶 C8 到 C12 区的次级太阳能板,原本处于 “半休眠” 状态,此刻却在同步调整角度 —— 它们微微转向银心方向,捕捉到更多未被尘暴遮挡的散射星光,同时,板体表面的 “热释电涂层” 开始轻微发热,将附着的少量尘埃烘干脱落,效率在 5 分钟内提升至 110%(仍在安全阈值内),刚好填补了 C3 到 C7 区的缺口。

    更精妙的是,城市的非关键能耗正在 “隐形削减”:居民楼的公共照明亮度从 80% 降至 75%,这种细微变化没人能察觉;行政中心的中央空调温度上调了 0.5℃,办公室里的职员只觉得空气比平时稍暖,却不知道这一调整释放了 3% 的能源冗余;甚至连广场直播设备的 “动态分辨率” 都在微调 —— 当镜头对准祭坛时,分辨率保持最高,当镜头扫过人群时,分辨率悄悄降低 0.1K,肉眼完全无法分辨,却节省了 12% 的传输能耗。

    “清尘机器人也动了!” 阿夏指着另一块屏幕:六台 “蜂鸟” 型机器人没有走常规的 “穹顶通道”,而是沿着光合膜的 “膜须” 滑行 —— 这些藤蔓状的结构刚好能避开尘暴的核心区,机器人的机身展开了微型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