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穿越之记事本里的民生(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一、社区办公室的记事本与带墨的指尖

    某市向阳社区的清晨总飘着早餐摊油条香与文件纸张的混合味道,我守在便利店柜台后,看陈芳穿着藏蓝色制服忙碌。她的袖口沾着淡黑色墨水渍,是昨天记录居民诉求时蹭的;胸前别着 “党员服务岗” 徽章,边缘被岁月磨得发亮;左手夹着蓝色文件夹,里面装着居民档案,文件夹边缘因反复翻阅泛着毛边;右手握着钢笔,正低头记录独居老人的用药需求 —— 指尖因长期握笔、整理资料泛着薄茧,指缝里藏着点粉笔灰,连指甲盖都被染成了淡灰色,是帮王奶奶写留言条时蹭的。

    她的社区办公桌旁永远摆着三样东西:泡着枸杞的保温杯,杯身印着 “为人民服务” 的红色字样,杯盖缠着圈黑胶布防漏,是长期说话多导致嗓子沙哑,用来润喉的;记满 “民生清单” 的黄色记事本,封面用透明胶带粘补过,某页用铅笔写着 “王奶奶:周三上午 9 点帮买降压药(XX 牌,5mg),提醒她每天吃两次”“3 号楼张叔家:漏水问题,联系物业周四上门,跟进维修进度”;还有张女儿的高三课程表,用磁铁贴在电脑旁,课程表背面写着 “女儿模考:18 号,记得打电话鼓励,别让她紧张”。午休时,她会靠在办公室椅背上啃盒饭,是社区食堂订的家常菜,铝箔盒里偶尔有块糖醋排骨,她说 “女儿爱吃,我先替她尝一口,等她周末回家再做”,左手捏着筷子,眼睛却盯着办公室门口 —— 怕错过居民上门求助,也怕丈夫发来 “运输遇堵” 的消息,她说 “社区事无小事,多听一句、多记一笔,居民才能住得安心,家里的牵挂和社区的责任,我都得扛着”。

    上周暴雨夜,我关便利店门时,撞见她在社区门口对着手机红着眼。藏蓝色制服被雨水打湿,紧紧贴在身上,头发上滴着水,顺着脸颊往下流;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维修单据,上面写着 “3 号楼张叔家漏水维修费用 800 元,居民暂时无力承担”;手机屏幕亮着女儿发来的消息:“妈,明天模考,我有点紧张,你能不能来学校陪我走一段路?上次生日你就没陪我”。而她刚组织完社区积水清理,浑身湿透,还要去独居老人家里查看漏雨情况,丈夫在外地跑运输遇台风,货车被困在路上,已经半天联系不上,女儿的模考她想陪却走不开,心里像压着块石头。

    这时居民李阿姨发来消息:“陈主任,我家孙子突然发烧到 39 度,孩子爸妈都在外地,我一个老人不知道怎么送医院,你能不能帮帮我?” 她赶紧用手背擦眼泪,对着手机挤出温柔的笑,回复 “李阿姨别着急,我马上到你家楼下,咱们一起送孩子去医院”。挂了电话,她却对着社区办公室的灯发呆 —— 办公室窗户还亮着,桌上放着给女儿买的模考加油笔,上次女儿生日,她因调解邻里纠纷缺席,这次又要失信,不知道女儿会不会怪她。后来才知道,她连夜送孩子去医院,自掏腰包垫付了 300 元医药费,在医院陪到凌晨 2 点,早上 6 点又准时到社区组织清理积水,自己却因淋雨发烧,在办公室抽屉找退烧药时,发现女儿偷偷放的纸条:“妈,我知道你忙,模考我会加油,你也要照顾好自己”,瞬间红了眼眶。

    帮便利店送矿泉水到社区办公室时,我见过她在卫生间偷偷穿弹力袜。她背对着门口,卷起制服裤腿,小腿上的静脉曲张像蚯蚓一样凸起,皮肤泛着紫红色 —— 是长期爬楼梯、跑楼道帮扶居民导致的,昨天帮张叔搬漏水损坏的家具后,疼得一晚上没睡好。刚把弹力袜拉到膝盖,就听见办公室传来争吵声:“你这社区干部怎么回事?我反映漏水问题都一周了,到现在还没修好,是不是不作为?”

    陈芳赶紧整理好裤子,走出去递上一杯热水:“张姐,实在对不起,物业那边我已经催了三次,今天下午肯定让维修师傅上门,我陪你一起等,要是再不来,我帮你联系其他维修队”。等张姐走后,她才坐在椅子上,双手按着小腿叹气 —— 社区经费紧张,申请维修补贴流程慢,她想着实在不行就自掏腰包垫付,不能让居民住着漏水的房子。她的衣柜里,藏着件没拆封的米白色连衣裙,是丈夫去年结婚纪念日买的,标签上还贴着便签:“老婆,你总穿制服,也穿件漂亮的裙子”,可她舍不得穿,怕社区突发事务弄脏,想留到女儿高考结束后穿;制服内袋里,永远装着独居老人的联系卡,上面写着每位老人的用药禁忌与家庭情况,比如 “王奶奶:对青霉素过敏,儿子在外地,每周三需上门探望”,怕紧急情况找不到记录。

    扫社区楼道时我捡过她扔掉的盒饭包装,上面用马克笔写着 “今日事务:帮王奶奶买降压药 50 元(垫付),协调张叔家漏水维修,组织青少年读书活动”“给女儿充饭卡 200 元(明天必须充,别忘)”“帮李阿姨孙子付医药费 300 元(记居民账上,等她有钱再还)”“明天早起:7 点查看 4 号楼积水情况,8 点前给女儿打电话”。那天上午,我看见她在社区楼道帮王奶奶拎菜篮,王奶奶腿脚不方便,她就把菜篮拎到五楼,回来时小腿疼得直咧嘴,却还笑着跟居民打招呼。这种 “对居民用心到极致,对自己苛刻到骨子里” 的坚持,曾让我站在便利店门口鼻尖发酸:原来有人把 “社区干部” 当成战场,每一次调解都是与矛盾的较量,每一次垫付都是对责任的承担,那些沾着墨水的制服背后,藏着比社区更沉重的 “民生担当”。

    后颈的麻意袭来时,我正靠在便利店玻璃门上打盹,梦里全是钢笔写字的 “沙沙” 声与女儿的笑声。晨光透过社区办公室的窗户照进来,在陈芳的记事本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极了她写在上面的民生标注。

    二、记事本旁的荆棘与掌心的温度

    再次醒来时,小腿传来一阵刺痛。我猛地坐起身,发现自己趴在陈芳的社区办公桌上,手里还攥着那支旧钢笔,手机在裤兜里震动不停 —— 早上 7 点,居民张叔发来的紧急消息:“陈主任,我家漏水更严重了,天花板都掉皮了,今天必须修,不然家具都要泡坏了!” 还有女儿发来的消息:“妈,今天模考,我还是想让你送我去学校,就走一段路也行,我怕考不好”。

    窗外天刚亮,社区里只有清洁工在扫地,冷风吹过,带着早餐摊的香味。我这才惊觉,自己变成了陈芳。

    摸向小腿,昨天爬楼梯的静脉曲张还在疼,一按就钻心地疼;左手的保温杯倒在桌上,枸杞水洒了点在记事本上;制服内袋里,独居老人的联系卡硌着胸口,卡片边缘磨得发亮。办公桌抽屉里,压着三份 “生存难题”:工作的 “事务清单”,红色标注 “3 号楼张叔家:10 点前联系物业上门维修;王奶奶:9 点前买降压药送去;青少年读书活动:下午 2 点开始,准备宣传物料”;家庭的 “待办清单”,“给女儿充饭卡 200 元,打电话鼓励模考;联系丈夫,确认是否安全”;还有张 “身体警报” 便签,是医生写的 “静脉曲张加重,避免久站久蹲;嗓子沙哑,减少说话,多喝温水”。

    我摸向制服口袋里的零钱,昨天垫付医药费后还剩 380 元 —— 今天必须先帮张叔解决漏水问题,再给王奶奶买降压药,女儿的饭卡钱只能从这里面省,弹力袜昨天放在办公室忘了带,只能先忍着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