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穿越之界碑旁的忠诚(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家庭的 “牵挂线索”,“妈手术押金 5000 元(跟班长借);妹妹高考:发消息提醒她别紧张;写平安信(怕出意外没机会说)”;身体的 “警报信号”,“高原反应:随身携带小氧气瓶;冻疮开裂:涂冻疮膏后缠纱布;胃寒:尽量喝热水,别吃凉的压缩饼干”。

    我摸向迷彩服口袋里的零钱,昨天省下来的 200 元,给新兵买了冻疮膏花了 30 元,还剩 170 元 —— 离母亲的手术押金还差 4830 元,只能找班长借,心里像压着块石头,既担心母亲的手术,又怕耽误巡逻任务。

    早上 6 点,我爬起来开始检查装备。给新兵小陈、小李分发抗寒大衣时,发现少了一件,我把自己的大衣递给小李:“我穿得多,不冷,你拿着,巡逻路远,别冻着”,自己只穿了件黑色保暖内衣加荒漠迷彩服,寒风灌进衣服,冻得我打哆嗦,却不敢表现出来 —— 怕新兵担心。

    早上 7 点,带着新兵出发。我走在最前面,用脚用力踩出脚印:“跟着我的脚印走,雪壳子下面是空的,踩进去会陷很深”,走了 5 公里,小陈突然停下脚步,脸色苍白地扶着胸口,我赶紧跑过去,拿出随身携带的小氧气瓶:“是不是高原反应?快吸两口氧气,缓缓”,又把自己的军用水壶递给他:“喝点热水,别紧张”,小陈吸完氧气,小声说 “班长,对不起,耽误巡逻了”,我拍了拍他的肩膀:“没事,安全第一,我们慢慢走”。

    中午 12 点,终于到达 4 号界碑。界碑上的 “中国” 二字被风雪侵蚀得模糊不清,我拿出红色油漆和刷子,跪在雪地上开始补刷,膝盖的冻疮被冻得发疼,每弯一下都像针扎,却没敢停下 —— 怕暴雪来了,界碑被埋,别人看不见这两个字。小李想过来帮忙:“班长,我来刷,你歇会儿”,我笑着说 “没事,我刷得匀,你们保存体力,等会儿还要赶路”。

    下午 2 点,补刷完界碑,我趴在雪地上侦查边境情况,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眼睛疼得睁不开,只能偶尔眨一下,手冻得握不住望远镜,只能放在怀里暖一会儿再用。下午 3 点,远处传来 “轰隆” 的风雪声,我赶紧喊新兵:“暴雪来了,我们赶紧返程!”

    刚走了 3 公里,暴雪就席卷而来,能见度不足 3 米,小李慌得哭了:“班长,我们会不会迷路?我想我妈了”,我赶紧拉住他的手:“别怕,跟着我,我记得路,我们一定能回去”,心里却也没底 —— 去年有战友在暴雪里迷路,走了 10 小时才回到营地。我把两个新兵护在身后,用身体挡住风雪,走了没几步,脚就陷进雪坑,拔出来时,鞋里全是雪,脚趾冻得没了知觉,只能强忍着疼继续走。

    晚上 7 点,终于回到营地。我冻得说不出话,嘴唇发紫,战友赶紧给我递来热水和抗寒大衣,我喝了几口热水,才缓过来,赶紧拿出手机给家人发消息,却发现信号极差,编辑好的 “妈,你安心做手术,我借了钱,让妹妹先交押金” 发了半小时才发出去。

    晚上 10 点,我坐在帐篷里,给母亲写平安信,膝盖和脚趾疼得睡不着,只能边涂冻疮膏边写:“妈,我在这边很好,今天巡逻很顺利,战友给我煮了热汤,你做手术别紧张,我会尽快申请探亲假回家陪你;妹,高考别慌,哥给你买了复习资料,等补给车来了就寄回去,你要加油,哥等你考上大学的好消息;爸,我没给你丢脸,今天把 4 号界碑的红漆补刷好了,界碑我守得很好”。

    早上 8 点,我在营地训练新兵,听见小李跟小陈说 “我妈总让我退伍,说守边又苦又没前途,内地的朋友都不知道我们在这边有多难”,小陈点点头:“我爸也说,不如回家找份安稳工作”。我攥着钢枪,指节发白 —— 昨天在暴雪里走了 12 小时,冻得差点截肢,却被说 “没前途”“没人知道”,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

    这时远处传来补给车的声音,我赶紧跑过去,司机(也就是你)递给我一个包裹:“李卫国,你家寄的,里面有件毛衣和冻疮膏,你妹妹说让你巡逻时穿,别冻着”。我打开包裹,看见母亲写的便签:“儿子,妈手术很成功,你别担心,好好守边,妈为你骄傲,这件毛衣你一定要穿,别舍不得”,眼泪掉在包裹上,瞬间结成冰 —— 原来家人一直懂我的付出,再苦再累也值得。

    后颈的麻意袭来时,我正把家人的合照放进睡袋,旁边摆着给妹妹买的高考复习资料。月光透过帐篷缝隙照进来,照亮了军用水壶,壶身上的 “雪域边防连” 字样泛着温柔的光。我突然明白,自己握的不只是钢枪,是祖国的边境,是家人的希望;守的不只是界碑,是对使命的忠诚,是对家国的承诺 —— 哪怕脚趾再疼、再被误解,只要能守住这片土地,让家人和祖国安稳,一切都值得。

    三、界碑外的暖阳

    再次醒来时,身上还带着淡淡的雪粒味。我摸向脚趾,没有冻疮的刺痛,只有补给车方向盘边缘蹭的小划痕。手机在裤兜里震动,是边防连的消息:“李卫国同志在暴雪夜成功维护 4 号界碑,保障边境安全,被评为‘戍边英雄’,上级特批探亲假 15 天,母亲的手术费由部队补贴,妹妹的高考资料已由补给车送达!”

    我开着补给车返回边防连,看见李卫国穿着母亲织的军绿色毛衣,胸前别着 “戍边英雄” 的金色徽章,正在给新兵演示雪地巡逻技巧。他的母亲也来了,坐在轮椅上,由妹妹推着,母亲笑着说 “儿子,妈为你骄傲”;父亲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小子,没给爸丢脸,守住了我们的边境”;连长手里拿着探亲假批准单:“卫国,好好回家陪家人,营地有我们,放心”。

    新兵小陈和小李跑过来,手里拿着自己做的小红旗:“班长,我们也要像你一样,守好边境,不让你失望”;其他战友也围过来,有人递上抗寒手套:“探亲假回来冷,戴着这个”,有人递上家乡特产:“给阿姨和妹妹带回去”。

    李卫国接过探亲假批准单,笑着说 “谢谢大家,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守边是我的使命,也是我的骄傲”。他的指尖不再沾着冰霜,指甲盖也恢复了血色,眼神里满是自信与从容 —— 那件荒漠迷彩服被他叠好放在装备箱里,旁边摆着家人的合照;冻疮也好了很多,他说 “部队给配了新的冻疮膏,探亲假回家还能陪妈做康复训练”。

    “卫国,上车,我送你去车站!” 我笑着喊他。风卷着高原的雪花,哗啦啦地响,像在应和边防连的笑声。我咬了口热乎的馒头,突然明白李卫国钢枪里的秘密 —— 那些冻裂的冻疮、没拆封的毛衣、写满牵挂的平安信,不是 “狼狈的证明”,是他把对祖国的忠诚,融进了每一次巡逻里,把对家人的爱,藏在了每一次坚持中。就像那杯装着热水的军用水壶,看似普通,却藏着他对使命的坚守;就像父亲的退伍证复印件,看似微小,却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勇气。

    下次送补给时,我还要来边防连,李卫国说 “探亲假回来后,要把母亲做的冻疮膏分给战友,让大家巡逻时都能暖和点”。顺便问问他,母亲的康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