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穿越之编织袋里的牵挂(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p;  窗外天刚亮,城中村的街道上只有清洁工在扫地,冷风吹过桥墩,带着雨水的湿气。我这才惊觉,自己变成了周阿公。

    摸向后腰,昨天搬旧冰箱的疼痛还在,一按就像针扎;左手的塑料瓶倒在旁边,凉白开洒了点在笔记本上;中山装内袋里,孙子的成绩单复印件硌着胸口,纸页边缘磨得发亮。编织袋里,压着三份 “生存难题”:拾荒的 “目标清单”(红色标注 “4 点半 - 10 点:捡纸箱 50 斤(20 元)、塑料瓶 300 个(10 元)、旧家电 1 台(30 元);10 点卖废品,凑够 100 元资料费”)、家庭的 “牵挂线索”(“孙子资料费:100 元,今天必须寄;给孙子买《中考作文大全》(废品站老板说有货);提醒孙子穿厚点(昨晚天气预报说降温)”)、身体的 “警报信号”(“腰椎间盘突出:别搬重废品,贴膏药;口渴:喝自带凉白开;饿了:吃昨天剩的馒头”)。

    我摸向中山装口袋里的零钱,昨天卖废品剩的 28 元,给孙子买了支钢笔花了 10 元,还剩 18 元 —— 离 100 元资料费还差 82 元,只能靠今天多捡废品,心里像压着块石头,既担心孙子交不上资料费,又怕自己的腰撑不住。

    凌晨 4 点半,我准时拎着编织袋出门。沿着街道翻找第一个垃圾桶,里面只有几个塑料瓶,我小心地放进袋里,怕压坏;第二个垃圾桶里有一摞纸箱,我弯腰去捡,腰突然疼得直咧嘴,只能用铁钩撑着地面,慢慢直起身,心里想着 “再疼也得捡,这箱纸箱能卖 5 元”。早上 6 点,我已经走了两条街,捡了 30 斤纸箱与 200 个塑料瓶,却没找到旧家电,我着急地往城东工业区走,终于在工厂门口发现一台旧电视机,外壳有点破,我试着搬了搬,很重,腰又开始疼,只能一点点挪到编织袋旁,心里松了口气 —— 这台电视机能卖 30 元。

    上午 10 点,我把废品送到废品站,老板称了称:“纸箱 50 斤 20 元,塑料瓶 300 个 10 元,旧电视机 30 元,一共 60 元”。我攥着钱,小声说 “老板,能不能多给 2 元?我孙子等着交资料费”,老板犹豫了一下,从抽屉里拿出 2 元递给我:“周阿公,下次有旧家电再给我送来”,我接过 62 元,加上口袋里的 18 元,终于凑够 80 元 —— 还差 20 元,只能再去捡点废品。

    中午 12 点,我在小区垃圾桶旁捡到个旧电水壶,还能用,赶紧放进编织袋,又捡了 20 个塑料瓶,才往废品站走。中午 1 点,卖了旧电水壶 20 元、塑料瓶 1 元,终于凑够 100 元,我赶紧让废品站老板帮忙把钱转到孙子的饭卡上,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下午 2 点,我在废品站找到《中考作文大全》,是老板从旧书堆里翻出来的,很干净,老板说 “算你 5 元”,我递过 5 元,小心地把书放进编织袋,怕弄脏。下午 4 点,我去便利店买了两个馒头,花了 3 元,这是我今天唯一的一顿饭。

    傍晚 6 点,我在桥下煮泡面,是最便宜的红烧牛肉面,加了点捡来的青菜,吃完后把碗洗干净,收进编织袋。晚上 8 点,我用旧手机给孙子发视频,他笑着说 “爷爷,资料费我交了,老师还夸我作文写得好”,我看着孙子的笑脸,心里满是温暖,忘了腰的疼。

    晚上 10 点,我铺好旧棉被,贴了片止痛膏药,拿出孙子的照片和《中考作文大全》,翻了几页,才慢慢睡着。

    三、编织袋外的暖阳

    再次醒来时,身上还带着淡淡的馒头香。我摸向后腰,没有腰椎疼痛的刺痛,只有便利店柜台边缘蹭的小划痕。手机在裤兜里震动,是城中村社区群的消息:“周阿公的孙子考上重点高中了!社区特意给周阿公申请了低保,每月有 500 元补助,还帮他找了个小区保洁的工作,不用再拾荒了!孙子还特意给周阿公买了件新棉袄!”

    我跑到桥下,看见周阿公穿着新棉袄,是深蓝色的,孙子站在他身边,手里拿着录取通知书:“爷爷,我考上重点高中了,以后我会更努力读书”;社区工作人员手里拿着低保手册:“周阿公,以后你每个月能领 500 元低保,小区保洁的工作明天就能上班,轻松不累”;废品站老板也来了,手里拿着台新电风扇:“周阿公,这是给你的,天热时用”;便利店老板递过两袋馒头:“周阿公,以后想吃馒头就来我这拿”。

    周阿公接过录取通知书,笑着说 “谢谢大家,我孙子终于有出息了,我不用再拾荒了”。他的指尖不再沾着灰尘,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眼神里满是幸福与从容 —— 那件蓝色中山装被他叠好放在编织袋里,旁边摆着孙子的照片和《中考作文大全》;腰椎也好多了,他说 “以后做保洁工作,不用总弯腰,腰也不疼了”;孙子的录取通知书被他放在最显眼的地方,他说 “等孙子上大学,我还要去送他”。

    “周阿公,来两个热馒头!” 他看见我,笑着挥挥手。风卷着便利店的塑料袋,哗啦啦地响,像在应和桥下的笑声。我递给他两个热馒头,突然明白周阿公编织袋里的秘密 —— 那些磨破的铁钩、贴满膏药的腰、没拆封的毛衣,不是 “狼狈的证明”,是他把对孙子的爱,融进了每一次拾荒里,把对生活的希望,藏在了每一次坚持中。就像那杯装着凉白开的塑料瓶,看似普通,却藏着他对孙子的牵挂;就像孙子的照片,看似微小,却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勇气。

    明天我还要来便利店上班,周阿公说 “明天他就要去小区做保洁了,以后会常来买馒头,还要给孙子带点零食”。顺便问问他,新棉袄穿得暖不暖,小区保洁的工作累不累,我也想听听,那个终于不用拾荒的老人,笑着说起这些时的声音到底有多甜。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