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穿越之手机里的烟火(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卫衣内袋里,女儿的接送卡硌着胸口,卡面印着女儿的笑脸。帆布包里,压着三份 “生活难题”:工作的 “订单要求”(红色标注 “8 点前给李姐送纸尿裤(带 1 包试用装);10 点打包 5 个订单(绘本要签名款);14 点在宝妈群发辅食延迟通知(附 20 元补偿券)”)、家庭的 “牵挂线索”(“女儿早餐:做小熊 pancakes;接女儿时买拼图(15 元);哄睡后读绘本”)、身体的 “警报信号”(“颈椎劳损:每小时用按摩仪按 5 分钟;眼睛干涩:带眼药水;没胃口:早餐多吃点,别空腹”)。我摸向卫衣口袋里的零钱,昨天卖货剩的 112 元,给丈夫买解压球花了 15 元,还剩 97 元 —— 给女儿买拼图要 15 元,剩下的 82 元要留着补纸尿裤库存,心里像压着块湿棉花,既担心李姐着急,又怕女儿失望。
早上 6 点 10 分,我赶紧冲进厨房做小熊 pancakes。面糊是昨晚提前和好的,我用模具压出小熊形状,煎得金黄,女儿趴在厨房门口,眼睛亮晶晶的:“妈妈,小熊好可爱!” 我蹲下来,把第一个 pancakes 递给她,心里满是愧疚 —— 昨天答应陪她玩,却因为打包订单忘了。
早上 7 点 30 分,送女儿到幼儿园,老师拉着我说 “昨天女儿问‘妈妈是不是不喜欢我了’,你有空多陪陪她”,我点点头,转身往李姐家跑 —— 怕她等急了。路过便利店时,我进去买了包试用装米粉,想着给李姐带过去,付完钱才发现,口袋里只剩 80 元了。
早上 8 点 10 分,我敲开李姐家的门,她正抱着宝宝转圈,看见我赶紧接过纸尿裤:“幸好有你,不然我真要慌了”。我递上试用装:“这个新系列的米粉,你试试,宝宝爱吃再买”,李姐笑着说 “你总是这么贴心”,我心里松了口气,转身往家赶 —— 还有 5 个订单要打包。
上午 10 点,我回到家开始打包,打开绘本箱才发现,客户要的签名款《小熊宝宝》只剩最后一本,还缺了页扉页。我赶紧联系出版社,对方说要加急寄一本,得明天才能到,我只能给客户发消息,附了张手写道歉信,还送了张 5 元补偿券,客户回复 “没事,你办事我放心”,看着消息,我眼眶有点热,颈椎却越来越疼,只能拿出按摩仪按了 5 分钟。
中午 12 点,我才顾上吃午饭,热了碗昨晚的汤,配着半个馒头,刚吃两口,手机就响了 —— 宝妈群里有人问 “辅食怎么还没到”,我赶紧打字解释,手指在屏幕上敲得发麻,汤都凉了。
下午 2 点,我在宝妈群发了辅食延迟通知,附了 20 元补偿券,有人说 “理解,你一直很负责”,也有人说 “怎么总延迟,下次不买了”,我一条条回复,耐心解释 “厂家物流出了问题,我会盯着进度”,直到手指发酸才停下。
下午 4 点 30 分,我去幼儿园接女儿,路过玩具店,进去买了她想要的拼图,花了 15 元,女儿抱着拼图,一路上都在说 “谢谢妈妈”。晚上 7 点,我陪女儿玩拼图,手机却不停弹出消息 —— 有咨询纸尿裤尺码的,有要补订单的,我只能边陪女儿边回复,女儿委屈地把拼图往旁边一推:“妈妈又看手机,不跟我玩了”,我赶紧放下手机,把她抱进怀里:“对不起宝贝,妈妈不看了,我们专心玩拼图”。
晚上 9 点,哄女儿睡后,我坐在餐桌前核对库存,发现纸尿裤只剩 3 包,赶紧联系厂家补货,又核对明天的订单,忙到 11 点,趴在桌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库存表。迷迷糊糊中,我感觉有人给我盖了件外套,是丈夫回来了,他轻轻把我扶到沙发上,小声说 “辛苦了”。
三、手机外的暖阳
再次醒来时,身上还带着淡淡的汤香。我摸向后颈,没有颈椎的刺痛,只有便利店柜台边缘蹭的小划痕。手机在裤兜里震动,是小区宝妈群的消息:“林晓的辅食货源升级了!厂家特意给她开通了优先发货通道,还免了售后运费;她女儿的幼儿园举办亲子活动,她陪女儿拿了一等奖!社区还帮她申请了‘居家创业补贴’,每月有 200 元补助!”
我跑到小区花园,看见林晓穿着那件米白色连衣裙,女儿在她身边举着亲子活动的奖状:“妈妈,我们拿第一名啦!”;厂家代表手里拿着合**议:“林姐,以后你的订单我们优先发,售后问题我们全包”;社区工作人员递过来补贴申请表:“这是‘居家创业补贴’,每月 200 元,以后你能轻松点”;李姐带着几个宝妈走过来,手里拿着锦旗:“晓晓,谢谢你一直这么贴心,我们都愿意跟你买”;丈夫手里拿着个新的颈椎按摩仪:“给你买的,以后别总熬夜了”。
林晓接过锦旗,笑着说 “谢谢大家,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能得到你们的信任,我已经很满足了”。她的指尖不再沾着胶带胶,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涂着淡粉色指甲油;颈椎也好了很多,她说 “现在订单规律了,不用总熬夜,还能陪女儿玩”;女儿的拼图放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旁边摆着那本《好饿的毛毛虫》,她说 “以后每天都陪女儿读绘本,再也不违约了”。
“晓晓,来买个解压球吗?新到的款式!” 她看见我,笑着挥挥手。风卷着便利店的塑料袋,哗啦啦地响,像在应和花园里的笑声。我递过去一个蓝色解压球,突然明白林晓手机里的秘密 —— 那些熬到深夜的灯光、贴满颈椎贴的后颈、没拆封的连衣裙,不是 “狼狈的证明”,是她把对家庭的爱,融进了每一次回复里,把对客户的责任,藏在了每一次坚持中。就像那杯装着温水的保温杯,看似普通,却藏着她对生活的热爱;就像女儿的简笔画,看似微小,却给了她坚持下去的勇气。
明天我还要来便利店上班,林晓昨天说 “等周末,要带女儿来便利店,让她看看妈妈平时买解压球的地方,还要给我送她画的新画”。顺便问问她,新的颈椎按摩仪用着舒不舒服,女儿的新拼图拼完了没,我也想听听,那个终于能平衡家庭与事业的微商妈妈,笑着说起这些时的声音到底有多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