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虎头山无头尸(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暴雨连下三天后,虎头山的雾气浓得能拧出水来。清晨五点,采药人老烟枪踩着湿滑的石阶往山顶爬,竹篓里刚装了半筐柴胡,脚下突然踢到个软物。他弯腰拨开齐膝的茅草,一声惨叫在山谷里炸开 —— 一截穿着蓝布衫的躯干蜷缩在岩石后,脖颈处是参差不齐的断面,暗红色血痂早已被雨水泡得发乌,唯独少了头颅。“山神爷显灵收了人头咯!” 老烟枪连滚带爬往山下跑,草鞋跑丢了一只也浑然不觉。消息像长了翅膀,不到半小时就传遍了山脚下的虎头村。村支书王建国揣着速效救心丸赶到现场时,警戒线已经拉了起来,穿雨衣的刑警正用塑料布盖住那具骇人的尸体。
“李队,您可来了!” 王建国看见警车顶灯在雾里闪烁,急忙迎上去。被称作李队的男人掀开警帽,露出额前一道浅疤,正是县刑侦大队队长李伟。他蹲下身掀开塑料布,眉头瞬间拧紧:“尸体僵硬程度判断死亡时间在 48 小时左右,颈部切口粗糙,像是被钝器反复砍击造成的。”
法医小陈戴着橡胶手套检查尸身,突然 “咦” 了一声:“李队,你看这里。” 她指着尸体手腕,一道淡青色的绳痕绕了两圈,“死者生前被捆绑过,而且衣物上沾着些不属于虎头山的细沙。”
李伟站起身,目光扫过周围的环境。虎头山海拔不足八百米,半山腰以上全是密林,唯有这条采药人踩出的小路能通山顶。“王支书,最近村里有没有外来人员?或者谁失踪了?”
王建国抹了把脸上的雨水:“这几天雨大,除了老烟枪没人上山。失踪的话…… 哦对了,上周来了个城里女人,说要找什么旧址,住在村东头的民宿里,这两天没见着人。”
村东头的 “望山居” 民宿是间青砖瓦房,老板娘赵兰正蹲在门口摘菜,见警察过来,手里的豆角 “啪嗒” 掉在地上。“警察同志,你们找苏小姐啊?她前天傍晚说去山上看日落,就没回来。”
李伟走进苏小姐住的房间,空气中还飘着淡淡的香水味。床头柜上放着本翻开的笔记本,扉页写着 “苏晴” 两个字,里面夹着张泛黄的老照片 —— 穿军装的男人抱着襁褓中的婴儿,背景是虎头山山顶的瞭望塔。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着文字,最新一页写着:“1943 年,虎头山战役,三排全员牺牲,唯独排长陈明远失踪…… 瞭望塔地基下,藏着秘密?”
“这瞭望塔在哪儿?” 李伟指着照片问。赵兰想了想:“山顶过去有座老塔,几十年前塌了,就剩堆石头。” 她突然压低声音,“李队,您说那尸体…… 会不会是苏小姐?她穿的就是蓝布衫,跟尸体上的一模一样。”
小陈在衣柜里发现了重大线索:一件沾着泥土的外套口袋里,装着半张残缺的地图,上面用红笔圈出瞭望塔的位置,还标注着 “血债” 两个字。“看来死者确实在调查历史,” 李伟将地图收好,“马上联系苏晴的家人,做 DNA 比对。另外,组织人手搜查瞭望塔遗址。”
傍晚时分,搜查队在瞭望塔废墟下挖出了个生锈的铁皮盒。打开的瞬间,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 里面装着颗风干的人头,眼眶空洞地盯着天空,牙齿上还挂着块蓝色衣料,与无头尸身上的衣物材质完全一致。
DNA 鉴定结果出来了,无头尸和铁皮盒里的人头均属于苏晴,死亡时间确定为三天前的雨夜。更令人震惊的是,铁皮盒里还藏着一本泛黄的战地日记,扉页写着 “陈明远” 三个字,正是苏晴笔记本里提到的那位失踪排长。
日记里的字迹从工整逐渐变得潦草。1943 年 10 月 15 日那页写着:“兄弟们都死了,日本人的炮弹炸塌了瞭望塔,我躲在地基下才活下来。他们抢走了军火库的黄金,还杀了送饭的村民小翠…… 我要报仇。” 最后一页的日期是 1945 年 8 月,只有一句话:“黄金埋在虎头崖,血债要用血来还。”
“难道苏晴是来寻找黄金的?” 年轻警员小张疑惑道。李伟摇头:“她笔记本里写着‘为外公讨回清白’,或许陈明远是她外公。当年有人说陈明远投敌,所以她才来调查真相。”
此时,村里的老会计赵德山突然来到派出所,颤巍巍地掏出个木盒:“李队,我得说实话。那黄金…… 当年被我爹和另外三个村民挖走了。” 他打开盒子,里面是四枚刻着名字的铜钱,“我爹说,1945 年他们发现陈明远的尸体,从他身上找到藏宝图,分了黄金后,就把他的头砍下来藏在瞭望塔下,伪装成山神发怒。”
“那苏晴的死呢?” 李伟追问。赵德山脸色惨白:“前几天我儿子赵磊偷听到苏晴打听黄金的事,怕她把秘密抖出去,就……”
警方立刻对赵磊展开抓捕,却发现他早已不见踪影。根据赵德山的交代,赵磊很可能躲在虎头崖的山洞里 —— 那里正是当年藏黄金的地方。
李伟带着队员冒雨赶往虎头崖,山路湿滑难行,小张不小心摔了一跤,手电筒滚到悬崖边,照亮了崖壁上的一个山洞。“里面有人!” 队员们立刻举枪戒备,山洞里传来赵磊的嘶吼:“别过来!这黄金是我们赵家的!”
李伟放缓脚步,轻声说道:“赵磊,苏晴只是想还她外公清白,并没有要抢黄金。你杀了她,现在还要一错再错吗?” 山洞里沉默了片刻,突然传来石块滚落的声音。赵磊抱着个沉甸甸的布包冲了出来,想往悬崖下跳,却被早有准备的警员扑倒在地。
布包摔在地上,金条滚落出来,在雨水中泛着冷光。赵磊被按在地上,泪水混着雨水往下流:“我爹说这黄金能让我娶媳妇、盖新房,我不想一辈子待在山里……”
就在这时,小陈突然喊道:“李队,不对!苏晴的笔记本里写着陈明远是失踪,不是死亡,而且赵德山说的杀人时间和日记里的日期对不上!”
李伟心头一震,重新审视起那本战地日记。突然,他发现最后一页的墨迹比前面深很多,用指甲刮了刮,表层字迹脱落,下面露出一行新的字:“1983 年,发现陈明远后人,黄金应归其所有 —— 赵德山记。”
“赵德山在撒谎!” 李伟立刻下令返回村里。当警方赶到赵德山家时,只见他正烧毁一本账本,地上还放着个药瓶 —— 正是苏晴房间里失踪的安眠药。
“事到如今,我也不瞒了。” 赵德山瘫坐在椅子上,缓缓道出真相。1983 年,他偶然发现了陈明远的日记,得知黄金藏处后,便联合另外三个村民杀死了当年知情的老村长,伪装成意外。后来苏晴来调查,他认出苏晴是陈明远的外孙女,怕黄金被夺走,就先让儿子赵磊跟踪苏晴,趁她在瞭望塔附近调查时,用钝器将其杀害,砍下头颅藏在铁皮盒里,再把无头尸拖到小路旁,伪造山神作案的假象。
“那本日记最后一页是我改的,就是为了让你们以为我爹是凶手,保住我和儿子。” 赵德山苦笑道,“可我没想到,苏晴早就把调查结果发给了她的律师,现在律师也该到县城了。”
雨声渐渐小了,雾气散开,阳光透过云层照在虎头山上。赵德山和赵磊被带上警车时,村里的广播突然响起,播放着苏晴生前录下的声音:“我外公陈明远没有投敌,他是为了保护黄金不被日本人抢走,才躲在山里,最后却被自己人杀害…… 我希望真相大白的那天,能让他魂归故里。”
一周后,苏晴的葬礼在虎头村举行。她的律师带来了苏晴的遗嘱,将黄金全部捐赠给村里,用于修建学校和养老院。村民们自发来到葬礼现场,手里捧着白色的野花,默默送别这位为真相而来的姑娘。
李伟站在瞭望塔遗址前,看着施工队清理废墟,准备重建瞭望塔,作为抗战纪念馆。小陈走过来递给他一杯热茶:“李队,赵德山交代的另外三个村民也全部落网了,黄金也都追回来了。”
“嗯。” 李伟点点头,目光望向远方,“有时候,人心比深山的雾气更难看透。但只要有像苏晴这样追寻真相的人,再深的黑暗也会被照亮。”
夕阳西下,虎头山被染成金色,新建的瞭望塔地基下,工人们埋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铭记历史,敬畏生命 —— 献给所有为真相献身的人。”
瞭望塔重建工程开工半个月后,虎头山又被浓雾笼罩。清晨七点,施工队队长老周挥着铁锹铲地基,铁铲突然 “哐当” 撞在硬物上。他蹲下身拨开泥土,一截泛着黄白的骨头露了出来,顺着往下挖,整具遗骸蜷缩在坑底,手指骨紧紧攥着半块刻着 “狼” 字的金属牌,脊椎处有明显的刀痕。
“又、又出人命了?” 年轻工人吓得扔了铁锹,往山下跑。消息传到派出所时,李伟刚结束通宵值班,眼里还带着红血丝。他抓起警帽往外走,小陈已经拿着法医工具箱赶了过来:“李队,这次遗骸看着年头不短,不像新案。”
赶到现场时,遗骸已被小心抬到塑料布上。小陈戴上手套检查,指尖拂过金属牌时顿了顿:“这是抗战时期日军‘狼青队’的标识牌,怎么会在中国人遗骸上?” 她掰开遗骸的手指,金属牌背面刻着个 “陈” 字,“而且这具遗骸的死亡时间,至少有八十年了。”
施工队里突然有人喊了一声:“这不是当年‘幽灵小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