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天地虽大,吾心可容!(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每一幕回忆都像刀子般刻在心头。

    楚云舟忽然发现,那些最痛的时刻,恰恰都指向同一个答案。

    “我求道......”

    他的声音有些沙哑,“是为了让这世间,少一个无能为力的楚云舟。”

    话音刚落,石碑突然迸发出刺目的金光。那些记忆中的画面竟从碑面浮现:

    私塾窗外多了把油纸伞,老农被扶起的瞬间,药铺掌柜递来的药包......

    每一个遗憾,都在金光中被重新改写!

    楚云舟怔怔望着这些画面,突然发现所有光影最终都汇聚成同一个身影。

    那个在雨中奔跑的少年,手中多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整条长街......

    “善。但记住,救一人为善,救天下为道。”

    文圣残魂的声音幽幽响起。

    石碑上的金光渐渐收敛,原本“为何求道”四个大字如流沙般消散,重新凝聚成四个更加锋芒毕露的文字。

    “何以持心?”

    每个字都像一柄出鞘的利剑,笔锋中透着凌厉的拷问。

    楚云舟凝视着这四个字,忽然感觉心头一颤。

    那些被金光改写的记忆画面突然扭曲,重新变回原本悲惨的模样。

    私塾窗外的血痕、老农被踢开的瞬间、药铺紧闭的大门......

    楚云舟的瞳孔猛然收缩,眼前的幻象如潮水般涌来。

    金銮殿上,他手持奏章慷慨陈词,却被两旁文武百官冷笑打断。

    赵家老太爷拄着龙头拐杖出列,一句“寒门竖子也敢妄议朝政”,引得满朝哄笑。

    他眼睁睁看着那份为民请命的奏折,被太监当众投入火盆。

    暴雨夜里,他呕心沥血筹建的义学燃起冲天大火。

    火光中,陈禄带着家丁狞笑着挥舞火把,孩童们的哭喊声刺破夜空。

    他拼命救出的书卷,在雨中化作焦黑的纸灰。

    最痛的是那个暮年景象。白发苍苍的他佝偻着背,站在荒芜的田埂上。

    手中那本耗尽毕生心血写就的《治国策》,被野风吹散成满地残页。

    远处新坟林立,碑上刻的都是曾追随他的学子姓名。

    这些画面太过真实。

    楚云舟甚至能闻到奏折燃烧的焦味,能感受到火场热浪灼伤皮肤的疼痛,能尝到晚年时嘴角渗出的血腥味。

    每个细节都在撕扯他的信念:

    看啊,这就是你坚持的代价!

    石碑上的“何以持心”四字已变成血红色,如四把尖刀抵在他心头。虚空中的拷问震耳欲聋:

    “现在,你还要坚持那可笑的理想吗?”

    这是比肉身痛苦更可怕的拷问。

    当明知努力会付诸东流,当看清理想终将破灭,你还能坚持本心吗?

    楚云舟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鲜血顺着指缝滴落,在虚空激起一圈圈涟漪。

    他突然想起母亲病榻前的教诲:

    “舟儿,真正的勇气,是明知会输还要去战。”

    “原来如此......”

    他染血的唇角忽然扬起,眼中金芒暴涨,“这就是您要我看的吗?”

    楚云舟突然笑了。他伸手抹去嘴角被神魂灼烧溢出的鲜血,在虚空中一笔一划地写下: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这七个字一出,所有悲惨画面轰然破碎。

    石碑上的血字瞬间蒸干,化作一缕青烟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四个全新的金色大字:

    “不忘初心”

    石碑上的光芒忽然一敛,白玉般的碑面如水波荡漾。

    “何以持心”四字渐渐隐去,新的字迹如刀刻斧凿般浮现:

    “敢舍何物?”

    四字一出,整片空间骤然凝固。

    楚云舟忽觉怀中一沉,低头看去,文心玉册竟自行翻开,页页皆是他此生最珍贵的记忆。

    母亲在灯下为他缝制冬衣的剪影;

    寒窗苦读时窗前那株陪他十年的老梅;

    甚至还有...

    尚未发生的画面:

    他身着绯袍立于朝堂,白发娘亲凤冠霞帔受封诰命......

    虚空中的声音变得肃穆:

    “若要持心灯照世,这些你皆需舍弃。”

    “母亲年迈,需你侍奉床前;”

    “寒梅将枯,待你回去浇灌;”

    “诗道未成,尚需十年苦修;”

    “更不必说那唾手可得的荣华......”

    每个字都化作重锤敲在心头。

    最残酷的是,楚云舟清晰感知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