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我一力担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既是情有可原,那也无可厚非。”

    张知行最终还是轻轻摇头,一句话将此事揭过。他抬手抚上身侧周君山的脑袋,偏头望着他,声音平和道:

    “切记,不得因此事而心有愤懑。”

    周君山闻言当即点头应是:“是,弟子、谨记。”

    其实无需师父明言,他本就没什么恼怒怨怼之心,沈瑾清他们虽欺瞒戏弄了他,但未有伤他害他之意,如今既已道歉,他还不至于如此小心眼。

    张知行说罢,目光再次投向沈瑾清身旁的无邪几人,无邪见状立刻反应过来,接道:

    “我们几个想在齐云山上清修一段时间,还望道长成全。”

    清修?

    张知行似笑非笑地与无邪对视一眼,到底还是没说什么,只是让周君山领着他们几个去山上为香客准备的道院里入住。

    就在转身即将进屋之时,张知行忽地顿住脚步,侧身对着沈瑾清说了一句:

    “进来吧,你不是有事相求吗?”

    话落,他便拿起墙边的铁锹,迈步走入洞府之中。

    “多谢前辈!”

    沈瑾清闻言立刻笑了出来,她转头朝无邪他们递了个眼神,随后果断跟着张知行走了进去。

    张知行哼笑一声,缓步走向他屋后的那几方菜田。

    刚才他那傻徒弟进来跟他说第一句话时,他便听出外面这几个是在诓人了。

    他师父什么时候有过云游相识的好友了?

    他老人家年轻时下山砍鬼子砍得太狠,以致杀性过重,继任掌教后就一直留在山上修心,几乎没怎么下过山,更别说是去云游了。

    沈瑾清要是听到这话,必定会扼腕叹息,早知道就不编排她师父,编排她家高祖多好啊。

    这俩要是在同一个世界,保不齐当年还真一起砍过鬼子呢。

    沈家祖上就是皖南的徽商出身,不过那已经是百多年前的事儿了,后来国家动乱,沈家送了一批族人出国留学,家里又分成了两脉,各自带着一半的家资背井离乡,一脉北上参加抗战,一脉南下经商留存血脉,家国两不负。

    不过就那时的国情,北上的那一脉注定是抱着牺牲的信念去的,不巧,沈瑾清他们家便是那一脉的。

    事实的确如此,即便他们这一脉在战争后侥幸留存了下来,也还是人丁不丰。

    几代从军,沈瑾清她爷爷那辈兄弟姐妹三人,其中两个都是二十出头的年纪就留在了战场上,到如今这一代,全家更是只剩下她跟她哥两人。

    南下那一脉倒是发展得不错,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归国侨商的身份回国,带着大把大把的美金要在国内投资建设,受到了上面的重视,两家才算是正式重聚。

    不过沈家分家到沈瑾清这一代已经是第五代,两家的关系都快出了五服了,到底还是生疏了。

    最后还是因为他们这一脉的长辈全部离世,留下两个毛都没长齐的孩子,另一脉的沈家长辈这些年来对他们多有照拂,两家的关系才亲近了些。

    张知行把铁锹放在菜田边上,顺带洗了个手,这才将沈瑾清引入他的静室内。

    此间屋内陈设很简单,能坐的地方也只有矮桌边两把颇为老旧的竹椅,沈瑾清伸手晃了晃这椅子,便听它吱呀吱呀地响了起来。

    张知行见状笑了一声,在一旁的架子上找着什么:

    “我这屋子除了那些个徒弟,基本没什么生人来,你随便坐就行……对了,围棋会下吗?”

    张知行说着从书架上取下棋盘和棋子,回头看向沈瑾清。

    沈瑾清闻言当即有些头皮发麻,要说象棋她还勉强算是半个行家,在胡同摆摊算卦时还曾靠这手艺大杀四方,斗倒过不少的老头老太太,但是围棋……

    就这么说吧,她行走江湖多年,至今还未曾有过胜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