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剑起处 第五十七章 人间有书生(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并非担忧大天师本人。那位道友的境界,他深知,早已超凡入圣,行事自有其章法尺度。他忧的是,究竟是何等变故,需要惊动这位久不出世的天师亲自南下?梁国那边,又隐藏着怎样的暗流?“狄人叩边……皇室暗弱……仙门坐大……将门悲歌……”颜青庐低声沉吟,将近期通过各种渠道获悉的、关于梁国的一些零散信息串联起来。他虽身处文心城,看似不同世事,但天下文脉相通,士子往来如织,消息并不闭塞。尤其是梁国凌家之事,以及天心门与皇室的纠葛,亦有耳闻。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颜青庐眼中闪过一丝悲悯。无论仙凡争斗、王朝更迭,最终承受苦难的,终究是那些最底层的黎民苍生。
他站在窗边,久久未动,如同一尊沉思的雕像。阳光透过窗棂,在他清癯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更显其神色莫测。
过了许久,他缓缓转身,目光扫过静室内林立的书架,那上面承载着古往今来无数先贤的智慧与理想。最终,他的目光落在书案一侧的一摞空白的宣纸,以及那方古朴的砚台和一支看似寻常的毛笔上。
他走过去,铺开一张宣纸,取水磨墨。动作不疾不徐,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感。墨香渐渐弥漫开来,与室内的檀香混合,形成一种令人心神宁静的气息。
他提起笔,笔尖饱蘸浓墨,悬于纸上一寸之处,凝神静气。
他要写字。并非书写什么惊世文章,也非推衍什么玄妙卦象。只是将心中所感,付诸笔端,以此静心,亦以此感应那冥冥中越发清晰的天机轨迹。
笔尖落下,如龙蛇起陆,似云鹤游天。一个个筋骨内含、气象雍容的字迹,出现在宣纸之上。写的并非诗词歌赋,而是一段看似平常,却又暗合某种至理的经文。
随着他的书写,静室之内,仿佛有无形的浩然之气开始汇聚,空气变得凝重而温暖。书架上的典籍似乎与之共鸣,散发出淡淡的微光。窗外庭院中的翠竹,无风自动,叶片沙沙作响,如同应和。
颜青庐的字,看似平和冲淡,实则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他对天地至理的理解,对人间正道的坚守。笔锋流转间,自有乾坤。
他写得很慢,每一字都倾注了心神。与此同时,他的神思,也仿佛随着笔尖的游走,跨越千山万水,向着南方那片风云渐起的土地蔓延而去。他“看”到了梁国都城的喧嚣与压抑,“看”到了北境边关的肃杀与紧张,“看”到了天心门的傲慢与凌家的悲壮,甚至隐隐触及到了一丝极其微弱的、与他自身文道隐隐相合、却又带着一股决绝剑意的奇特气息——那气息,属于一个刚刚踏入炼气境不久的少年,此刻正站在仇恨的门前。
颜青庐的笔锋微微一顿,墨迹在纸上稍稍晕开一丝。他抬起眼,再次望向南方,目光中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探究。
“变数……已然出现了吗?”他喃喃低语。
随即,他不再多想,继续挥毫书写。无论南方将起何等风波,无论天师南下所为何事,他身为儒圣,自有其应行之道。守护文脉,明辨是非,导人向善,于无声处润泽苍生,这便是他的“剑”。
静室之内,唯有笔墨与纸面摩擦的细微声响,以及那愈发浓郁的浩然之气,如同无声的乐章,在这文心城的核心处缓缓流淌,抚慰着,也警惕着这片纷扰的人间。
而远在南方梁国平安集的钱府门前,叶逍然叩响门环的声音,与文心城静室内儒圣落笔的沙沙声,仿佛在某个超越时空的维度,产生了一丝微不可察的交集。
山雨欲来风满楼。
人间有书生,静观天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