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千里寻踪(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那张宣传单收好。走出文化馆时,夕阳已经开始西沉。她站在街口,犹豫是留在县城过夜还是立即赶往平乡镇。

    最终,她拦下了一辆三轮摩托车,谈好价格后前往那个可能找到弟弟的地方。

    去平乡镇的路比之前更加颠簸崎岖。蓝溪紧紧抓住车框,望着窗外飞逝的田野和村庄,心中五味杂陈。七年了,弟弟失踪整整七年。这些年来,她从未放弃寻找,而这次是最接近的一次。

    她回忆起小宇失踪前的样子——一个羞涩内向的男孩,却对戏曲有着超乎寻常的热爱。每当街角有戏班子表演,他总是挤在最前面,眼睛闪闪发亮。父母去世后,蓝溪艰难地抚养弟弟,却因工作繁忙常常无法顾及他。那天下班回家,发现小宇不见时,她的世界崩塌了。

    报警、寻人启事、四处打听...所有努力都石沉大海。直到三个月前,她在整理旧物时偶然发现了这张剪报,照片上那个低头的身影让她产生了强烈的直觉——那就是小宇。

    三轮车在一个岔路口停下,司机指着前方一片散落的房屋:“平乡镇就到这儿了,具体你要找的戏班子在哪,得自己打听。”

    蓝溪付钱下车,站在尘土飞扬的路边。平乡镇比县城更小,只有一条主要街道,几家店铺已经亮起了灯。夜幕正在迅速降临。

    她走进一家小餐馆,点了碗面,顺便向老板娘打听消息。

    “杨氏传统艺术研习社?”老板娘一边下面一边思考,“没听说过。不过前段时间倒是有个戏班子在刘村唱戏,给老人祝寿,闹腾了一晚上。”

    蓝溪急忙问:“您知道他们现在去哪儿了吗?”

    老板娘摇摇头:“这些跑江湖的,来了又走,谁记得清。”她将热腾腾的面端到蓝溪面前,“你去问问镇东头的王大爷,他最爱看戏,哪个班子来他都去。”

    匆匆吃完面,蓝溪按照指示找到了镇东头的一处平房。一位老人正坐在门前听收音机里的戏文,手指随着节拍轻轻敲击膝盖。

    听说蓝溪来找戏班子,老人顿时来了精神。

    “杨氏班子啊,认得认得!班主老杨头,倔得很,非要唱那些没人听的老戏。”王大爷摇头晃脑地说,“前几天还在李家坳唱白事,现在不知道走到哪去了。这些艺人啊,就像风中的蒲公英,飘到哪算哪。”

    蓝溪的心沉了下去。范围缩小了,但仍然是大海捞针。

    王大爷似乎看出了她的失望,凑近些压低声音:“姑娘,你找他们有什么事?那些跑江湖的可不简单,听说老杨头收的都是没爹没娘的孩子,管教得严着呢。”

    这话像针一样刺中了蓝溪的心。她勉强笑笑,只说想学戏搪塞过去。

    老人眯起眼睛,似乎不太相信,但还是提供了更多信息:“他们通常沿着河谷的村子转,唱完李家坳,可能会去小河村或者石岩村。这一带就这些地方还请得起戏班子了。”

    夜色已深,蓝溪在镇上唯一的小旅馆住了下来。房间简陋,墙壁上有着斑驳的水渍,但她顾不上这些。她摊开地图,用手电筒照亮,仔细研究着王大爷提到的那几个村庄的位置。

    它们分散在河谷地带,彼此之间距离不近,交通不便。剧团流动性强,可能在任何时候从一个村庄转移到另一个。即使她明天一早就出发,也可能与他们失之交臂。

    窗外的风呼啸着,吹得窗户咯咯作响。蓝溪躺在床上,无法入眠。她拿出那张剪报,借着手电筒的光,再次仔细端详照片上的那个男孩。

    “小宇,是你吗?你还记得姐姐吗?”她轻声自语,眼泪无声地滑落。

    七年来,自责与思念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她。如果那天她没有加班,如果她更关心弟弟的内心世界,如果...现实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弟弟失踪的后果就是她生命中出现了一个永远无法填补的空洞。

    深夜的乡镇万籁俱寂,只有偶尔传来的犬吠声。蓝溪握紧拳头,下定决心。无论多么困难,她都要找到这个剧团,确认弟弟是否在其中。

    第二天黎明,蓝溪早早起床,打包好简单的行囊。旅馆老板告诉她,要去河谷的那些村子,最好的方式是搭乘顺路的农用车或者摩托车。

    站在镇口,蓝溪望着延伸向远方的土路,心中既忐忑又充满希望。风吹起她的发丝,也吹动了路旁的野草,仿佛在为她指引方向。

    第一缕阳光洒在大地上时,蓝溪拦下了一辆前往小河村的拖拉机。她爬上后车斗,与其他几个早起的村民挤在一起。

    拖拉机突突地启动,颠簸着向前驶去。蓝溪抓紧车框,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

    河谷的风拂过她的面庞,带来泥土和植物的气息。一个个村庄散落在视野中,每一个都可能藏着她的弟弟,每一个都可能让她七年的寻找画上**。

    “小宇,等着姐姐,”她在心中默念,“不管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

    拖拉机沿着蜿蜒的土路前行,扬起一溜烟尘。蓝溪的寻踪之旅,在这晨光熹微中,继续着。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