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8章殊途(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秋日的雨丝斜斜地织着,把咖啡馆的玻璃窗蒙成一片模糊的雾。陈迹推开门时,风铃叮当作响,声音比第一次来的时候脆了些——或许是季节的缘故,或许是他自己的心境变了。店里暖气很足,刚一进去,眼镜片就凝了层白汽,他摘下擦了擦,抬眼便看见靠窗的位置,苏曼正握着咖啡勺,慢慢地搅拌着杯里的拿铁。

    还是第一次见面时的那个座位。阳光曾透过这片玻璃,落在苏曼的发梢,镀上一层浅金;如今雨雾沉沉,她的轮廓也显得柔和了些,却又透着种不容靠近的疏离。她穿了件深灰色的羊毛大衣,领口别着枚珍珠胸针,是当年陈迹初出茅庐时,她“随手”送的那件——那时他以为是赏识,后来才知道,每一件“随手”的礼物,都是棋盘上的棋子。

    陈迹走过去,拉开椅子时,金属腿蹭过地板,发出一声轻响。苏曼没抬头,依旧专注地搅拌着咖啡,勺子碰到杯壁的声音很有节奏,一下,又一下,像在数着什么,也像在敲打着某种看不见的边界。

    “要喝什么?”她终于开口,声音平淡得像窗外的雨,没有起伏。

    “美式,不加糖。”陈迹坐下,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桌沿。桌面是胡桃木的,边缘被磨得光滑,他记得第一次来的时候,苏曼也是这样坐在对面,手指叩着桌面,说“你的《雪原》有野心,但缺个推手”。那时他眼里只有画,没看见她眼底深藏的算计。

    服务员送来咖啡,瓷杯放在托盘上,发出轻微的碰撞声。陈迹端起来,指尖触到杯壁的温度,却没喝——他等着苏曼先开口。这场见面是她约的,在舆论刚有转机,周苓还在整理最后一批创作手稿的时候。他知道,苏曼从不会做无意义的事。

    苏曼终于停下了搅拌的动作,咖啡勺竖在杯里,勺底沾着的奶泡慢慢化开,在深褐色的液体里晕出浅白的纹。她抬眼看向陈迹,目光掠过他眼下的青黑——那是这些天熬夜创作、又被舆论纠缠留下的痕迹,却没说半句关切的话,只淡淡道:“你找了个好帮手。”

    陈迹握着咖啡杯的手指紧了紧。“好帮手”指的是周苓。他想起这些天周苓熬红的眼睛,想起她抱着一堆手稿,在媒体面前一字一句地解释“陈迹的笔触从《荒原》时期就带着冰裂感,《雪原》的留白是这种风格的延续”,想起她开放画室时,特意把他早期的素描本摊在最显眼的位置,让所有人都能看见那些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迹。周苓的坚韧像一块暖玉,在最冷的时候护住了他,可苏曼的话,却像一根细针,轻轻刺了刺他心底那处隐秘的不安。

    “比我当年更有韧性。”苏曼补充道,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笑,带着点说不清的嘲讽,又像是某种释然。

    陈迹终于开口,声音有些哑:“为什么?”

    他没说“为什么这么做”,也没说“为什么现在才找我”,但苏曼懂了。她拿起桌上的纸巾,轻轻擦了擦嘴角,动作优雅得如同在参加一场盛大的晚宴,而非在一间满是咖啡香的小馆里,谈论一场刚刚平息的风波。

    “你觉得是我做的?”她反问,眼神里没有丝毫慌乱,反而带着点玩味,“随你怎么想。陈迹,我从来没说过自己是好人。”她顿了顿,咖啡勺在杯里轻轻转了个圈,“我只是把水搅浑,看看能摸出什么鱼。”

    陈迹的心跳漏了一拍。他想起那些日子,网络上的质疑像潮水般涌来,“代笔”“抄袭”的标签贴在他的名字上,连早年的作品都被拿出来反复挑剔。他曾以为是同行的恶意,直到周苓找到那些匿名帖子的 IP轨迹,隐约指向苏曼工作室的方向——可他始终不愿意相信,那个曾一手把他推向“新北方画派”风口的人,会亲手把他拉下来。

    “事实证明,你的小鱼,比你想象的要厉害。”苏曼的目光飘向窗外的雨帘,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