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镜中潮声(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苏辞在旧物市场淘到那面铜镜时,镜缘的铜绿已经爬上了镜面,像层半透明的苔藓。她用软布擦了擦,镜中突然映出片晃动的水影——不是她的脸,是片灰蓝色的海,浪头卷着碎冰,拍在锈迹斑斑的船锚上,发出沉闷的“咚”声。“是北洋时期的航海镜。”摆摊的老头抽着旱烟,烟杆上的铜锅泛着油光,“当年沉在渤海湾,上个月被渔民捞上来的。你看镜背的刻度,每道刻痕都对应着一个沉船坐标。”
苏辞指尖抚过镜背,果然摸到细密的凹痕,像被指甲反复划过。当她的指甲卡在最深处的刻痕时,镜中的海突然掀起巨浪,把船锚拍得剧烈摇晃,镜沿的铜绿簌簌往下掉,露出底下刻着的小字:“宣统三年,归航遇冰,货舱渗水。”
一、冰下的货单
铜镜突然发烫,苏辞下意识松手,镜面的水影里浮出张泛黄的纸,边角被海水泡得发卷,上面用毛笔写着行草:“货单:细布三十匹,药材十二箱,另有……”后面的字被水泡得模糊,只剩个“玉”字的残笔。
“另有什么?”苏辞对着镜面呵了口气,水汽在镜面上凝成白雾,又迅速被海风吹散。镜中的浪头越来越急,船锚的链条突然绷直,发出刺耳的金属摩擦声,像是有重物正在被拖入海底。
老头往烟锅里塞了撮烟丝,火星亮了亮:“听说当年那船装了批特殊货,是给宫里的,结果出了海就没回来。有人说是遇了海盗,有人说是撞了冰山,连船名都没人记得清。”
苏辞突然注意到,镜中船锚的链条上缠着块碎布,蓝底白花,和她奶奶压箱底的那件旧旗袍一模一样。“这布……是江南织造局的‘冰裂纹’锦缎。”她凑近镜面,“奶奶说过,这种锦缎只有宫里的娘娘能穿,民国后就失传了。”
镜面突然震颤,水影里的碎布被浪头卷走,露出底下的木箱,箱盖裂开道缝,里面透出点暖黄的光,像有烛火在烧。苏辞的指甲再次卡在刻痕里,这次她没松手,镜背的刻度突然转动起来,发出“咔嗒”的轻响,像密码锁被拧动。
“坐标动了。”老头凑过来看,烟杆差点碰到镜面,“北纬38度17分,东经121度43分——是老铁山水道,那里现在还有很多沉船。”
镜中的海突然结冰,浪头冻成了透明的冰棱,船锚被冻在冰里,只露出半截链条,像条冻僵的蛇。冰面下,无数光点在游动,细看竟是条条银色的鱼,顺着链条往深处游,聚成团发光的雾。
“是刀鱼。”苏辞认出它们细长的身影,“奶奶说刀鱼会沿着船锚的腥味找沉船,每年清明前后都往冰下游,像在给船员带路。”
二、冻住的呼救
冰面突然裂开,镜面的水影里溅出片水花,打在苏辞手背上,带着刺骨的凉。她看见个穿藏青色马褂的男人正在冰水里挣扎,手里举着个锦盒,盒盖敞开着,里面的玉佩在水中泛着柔光,却在触到海水的瞬间蒙上层白霜。
“是和田暖玉。”苏辞认出那玉佩的纹路,“遇水会发热,怎么会结霜?”
老头磕了磕烟锅,烟灰落在地上:“那玉是活的,遇了不干净的东西才会冻住。我爷爷当年是捞尸人,说那片海底下沉着艘日本船,装着化学武器,把海水都染了。”
镜中的男人突然转身,脸对着苏辞的方向,嘴唇翕动,像是在喊什么。苏辞把耳朵贴在镜面上,听见断断续续的声音,像被冰碴割过:“救……货舱……玉……化了……”
话音未落,男人突然被冰面下的暗流拽走,锦盒脱手落水,玉佩在水中打着旋,慢慢被白霜裹成个冰球。镜背的刻度猛地转了半圈,最深处的刻痕弹出根细针,针尖沾着点暗红色的粉末,闻着有股淡淡的杏仁味。
“是***。”苏辞瞳孔一缩,“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