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资本孤立的全球蔓延(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     备注栏里补了一句:“别用机器翻,找你大学时那个会弗拉门戈的西班牙学生帮忙。她说过‘文化翻译要用心跳对齐节奏’。”

    陆砚之看到这条回复,差点笑出声:“这话说得比我论文还文艺。”

    但他照做了。联系陈墨,对方二话不说就把活儿接了过去:“我那学生现在在马德里电视台做编导,正好能搭上线。”

    “记得告诉她,这不是八卦爆料,是行业治理样本。”陆砚之强调。

    “放心。”陈墨回得干脆,“她上次看《烈焰城》票房造假报告,激动得跳起了弗拉门戈。”

    ---

    八点整,中文版全文发布。

    标题简洁有力,内容层层递进:先摆事实——赵氏残党试图通过韩国公司迂回注资综艺项目;再列证据——合作方单方面终止谈判,并标注“风险不可控”;最后上升维度——指出资本信用一旦崩塌,将引发全球性信任撤离。

    评论区瞬间炸锅。

    “原来他们还想曲线救国?”

    “笑死,现在谁敢跟赵氏沾边?上个月某平台还想签对赌协议,结果投资人连夜撤资。”

    “建议拍成纪录片,名字就叫《论作死的100种姿势》。”

    更有业内人士直接留言:“我们新项目已经开始自查资金链,生怕被误判成‘赵氏关联’。”

    陆砚之看着滚动的数据流,心里清楚:这一波,不只是舆论赢了。

    是规则,开始向外输出了。

    ---

    但很快,他又皱起眉。

    几家自媒体开始带节奏:“中国终于压了韩娱一头!”“国产明星扬眉吐气!”

    标题一个比一个热血,语气一个比一个亢奋。

    陆砚之立刻意识到不对劲。

    “这么搞,就成了民族对立,咱们辛辛苦苦建立的专业形象全白搭。”

    他马上联系媒体群,放出一段补充说明:“我们反对的从来不是韩国资本,而是任何无视行业规则、践踏创作尊严的势力。无论它来自哪里。”

    顾晚舟也同步在社交平台发声。

    她没发文字,只传了一张图:昆曲传承人手绘的戏服纹样,线条细腻,色彩沉静。

    配文只有一句:“真正的竞争力,从来不在合同里,而在文化里。”

    底下评论画风突变。

    “突然觉得那些吵吵嚷嚷的‘胜利宣言’好low。”

    “人家在绣花,我们在喊口号,差距就这么拉开了。”

    “建议某些媒体学学什么叫高级感。”

    ---

    九点四十三分,陈墨发来确认消息:“西班牙语版已发送至戛纳组委会三位评委邮箱,附带中英西三语摘要。对方学术联络人回复‘材料极具研究价值’。”

    陆砚之靠回椅背,摘下眼镜,揉了揉鼻梁。

    他知道,这一步走出去,意义完全不同。

    以前他们是被动应对黑幕,现在是主动定义标准。

    以前他们靠热搜反击,现在是用规则说话。

    以前别人说他们是“流量战神”,现在终于有人开始认真读他们的“治理方案”。

    他打开邮箱,最后一封显示“发送成功”的提示静静躺在收件箱。

    窗外阳光斜照进来,落在键盘上方那支钢笔上。

    笔身微亮,像一道无声的休止符。

    ---

    顾晚舟那边,平板屏幕暗了又亮。

    她刚回完一条私信,法国纪录片团队的邀约,她只回了两个字:“可行。”

    然后打开新文档,标题写了六个字:“非遗合作名单”。

    第一项是“昆曲×综艺决赛夜”,状态标记为“推进中”。

    第二项写着“苏绣传承人×红毯定制系列”,后面打了括号:“等陆教授写完下篇论文再推进。”

    她敲完回车,顺手把空薯片袋往角落一踢。

    空调风吹过,袋子边缘轻轻颤动,像一只刚喘完气的蝴蝶。

    她闭上眼,嘴里哼了半句昆曲调子。

    下一秒,手机震动。

    新消息来自陆砚之:“戛纳那边有动静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