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 神经拟态服务器的突破(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避免误判。”她说,“毕竟人也会有偶然反应。”

    陈帆点头,亲自设定最终阈值规则。系统界面新增一个独立模块,命名为“行为金融感知层”。一旦触发条件,主控屏将弹出闪烁提示,并自动锁定相关机构账户动向。

    调试完成后的第十一分钟,第一幅全息情绪热力图在空中展开。

    亚太区域的几大交易所坐标上,密集红点正在跳动。东京、首尔、上海,多个市场的情绪指数陡然攀升。其中三个光点尤为明亮,对应的正是此前多次预警的机构席位。

    “抛售潮前置信号已确认。”系统语音提示,“预计集体行动窗口:十二分钟后。”

    距离上次异常访问已过去两个小时。主控中心仍处于封闭状态,所有对外接口保持断开。服务器群组稳定运行,散热管道中蓝光流转不息。

    “以前我们看成交额、看持仓结构、看新闻热度。”陈帆望着悬浮的热力图,声音低沉,“那些都是结果。而现在,我们看见了动机。”

    周婷调出实时对比面板。左侧是传统风控模型的输出曲线,平稳如常;右侧则是新系统捕捉到的情绪波动图谱,剧烈震荡。

    “它真的能‘感觉’到恐惧。”她说。

    李航正在检查底层日志,忽然发现一条异常记录:“等等,服务器在五分钟前主动调用了一段未授权的学习协议。”

    “什么类型?”陈帆走近。

    “自适应权重调整。”李航皱眉,“它在修改自己的分析逻辑,依据是最近三次信号反馈的准确性评估。”

    “不是预设程序?”

    “不是。这是闭环学习行为,类似于……自主决策。”

    周婷迅速接入监控进程,发现系统已在内部建立一个微型推演环境,尝试预测下一波情绪爆发节点,并提前分配算力资源。

    “它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她说,“而且比我们更快。”

    陈帆盯着全息图中不断延伸的神经元连接轨迹,良久未语。这些线条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数据映射,而是某种活体般的网络,在无声中编织判断。

    “让它继续。”他最终开口,“但每十分钟做一次快照备份,我要看到每一次逻辑变更路径。”

    周婷点头执行。李航则加强内存监控,防止潜在溢出风险。新型硬件的优势在于并行处理能力极强,但也正因为其模拟生物神经的工作方式,存在难以预判的行为演化可能。

    又一轮数据刷新。热力图更新,红色光点数量减少,但集中在香港与新加坡两地。系统标注:“高确定性信号捕获,目标动作窗口:九分钟后。”

    与此同时,服务器指示灯由绿转蓝,冷却液流速悄然提升。主机外壳温度略有上升,但未超出安全范围。

    “它在加速。”李航看着功耗曲线,“不是被动响应,是在主动预载。”

    陈帆伸手触碰机柜侧面,金属表面传来细微震动,像是某种节律性的搏动。

    就在此时,主控屏突然跳出新提示:

    > 【检测到跨区域协同信号】

    > 涉及机构:5家境外对冲基金 + 2家境内资管平台

    > 行为一致性评分:96.1%

    > 推演结果:联合压盘动作即将启动

    周婷正要调取详情,画面一闪,信号源列表中某个ID引起了她的注意。

    那个编号格式很旧,属于早期内部测试阶段使用的临时标识。按照归档记录,这类账号早在五年前就被永久注销。

    可此刻,它正作为数据中继节点,出现在情绪分析链路的核心位置。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