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立项无人机!(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现有的63式和56式冲锋枪。”

    “初步厂内测试结果非常理想,下一步将申请进行国家靶场正式试验!”

    紧接着,马为国汇报了民用产品的情况,他脸上带着压抑不住的笑容:

    “林所长,各位领导,我汇报一下红星电子设备厂的情况。我们的‘红星’牌14英寸黑白电视机,销售持续火爆!”

    “凭借过硬的质量、实惠的价格和免票证策略,我们已经成功在全省范围内的供销社系统铺开了渠道!”

    “上个月,我们单月销量首次突破三万台!库存清零,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依然是供不应求!”

    这个数字让在场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三万台!每台150元,那就是四百五十万元的销售额!

    这在当时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不仅意味着巨大的经济效益,更意味着“红星”这个品牌已经在全省老百姓心中扎下了根。

    “目前,我们正在全力扩大产能,优化生产线,确保质量和供应。工人兄弟们干劲十足,三班倒作业!”马为国信心满满地补充道。

    民用领域的巨大成功,为红星厂提供了充足的资金血液,也极大地鼓舞了全厂的士气。掌声和赞叹声再次响起。

    听完两项重磅汇报,林默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他示意大家安静,然后从公文包里取出了几份新的技术文件。

    “同志们,成绩值得肯定,但未来更需谋划,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必须持续创新,保持技术领先。”

    他首先将一份文件递给了新上任的电子与信息工程研究室主任钱学明:

    “钱主任,这是关于下一代彩色电视机的一些初步技术构想和关键难点解析,黑白电视只是起点,彩色化是必然趋势。”

    “这里面涉及到了彩色显像管的结构原理、解码电路,信号处理等核心技术。”

    “你们研究室的任务,是立即启动预研,吃透这些技术,着手进行技术储备和关键部件的试制,有什么困难,直接向我和秦副所长汇报。”

    钱学明激动地接过文件,手都有些颤抖。

    彩色电视机!

    这在当时还是极少数人才能见到的稀罕物,林所长竟然已经拿出了技术构想!他立刻回答道:

    “是,所长!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接着,林默,他看向众人,缓缓说道:

    “根据赵建国主任从总部反馈的信息,以及我们对未来战场支援火力的研判,我决定正式立项新型多管火箭炮系统研发项目,代号‘风暴’。”

    他走到会议室一侧的小黑板前,拿起粉笔,一边写画一边讲解:

    “我们的目标,不是简单复制‘卡秋莎’,而是要设计一款更加先进、射程更远、威力更大、反应更快的现代化多管火箭炮。

    口径:初步定为 122毫米,这是一个兼顾威力和弹药基数的合适口径。

    发射管数:40联装,采用模块化定向器设计,便于后续的再装填和维护。

    底盘:考虑采用陕汽SX2150 6x6越野卡车底盘,具备良好的公路和野外机动性。

    射程:基本型火箭弹射程不低于 20公里,未来改进型争取达到 30-40公里。

    火力效能:一次齐射40发122毫米火箭弹,能够覆盖并摧毁一个标准步兵营的防御阵地。再装填时间要求控制在 15分钟以内。

    火箭弹技术:需要火炸药研究室攻关,研发新型复合固体推进剂,提高比冲和燃烧稳定性。战斗部可配备高爆榴弹、子母弹、钢珠杀爆弹等多种类型。

    火控系统:要具备自主测地、定向、定位能力,初步集成简易弹道计算机,实现半自动操作,大幅缩短射击准备时间,提升打击精度。

    这部分需要光电研究室和电子与信息工程研究室协同攻关。”

    20公里射程!

    40联装!

    半自动火控!

    这已经完全超越了“卡秋莎”的概念,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任务的艰巨性可想而知。

    但是没有人退缩。

    何建设、秦怀民等人迅速在心中盘算着需要调动哪些资源,协调哪些部门。

    就在大家还在消化“风暴”火箭炮带来的震撼时,林默放下了粉笔,回到座位,说出了让整个会议室陷入死寂的一句话:

    “最后,我提议研究所启动一项前瞻性探索项目,代号‘天眼’,目标是——研发无人机。”

    “无人机?”

    这个词对在座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极其陌生,连秦老也露出了疑惑的神情。

    他所理解的无人机是超大型的那一种侦查无人机。

    现在的红星厂虽然体量上来了一些,可压根没有办法去做这个。

    林默知道这个概念的超前性,他耐心地解释:

    “顾名思义,就是不需要飞行员登机驾驶的飞行器,它可以通过无线电遥控,或者依靠预设程序自主飞行。”

    “当然了,我这里提到的无人机是中小型无人机。”

    他看向光电研究室的李卫国和孙伟良:“‘天眼’项目初期,可以由光电研究室和电子与信息工程研究室牵头,轻武器研究室协助。”

    “想象一下,”林默缓缓说道:“在前线,我们的战士不需要冒着生命危险抵近侦察。”

    “只需要操作一架小小的,不易被察觉的无人机,飞越敌人阵地,将对方的兵力部署、火力点、地形地貌,通过它搭载的小型摄像机或实时图像传输设备,清晰地传回指挥所,这将为我们带来单向透明的战场信息优势!”

    “它还可以用于炮火校射,观察我方炮弹的落点,实时修正参数,让我们的‘风暴’火箭炮打得更准!甚至可以在未来,用于边境巡逻、灾情勘察等多个领域。”

    林默的描述,仿佛在众人面前打开了一扇通往科幻世界的大门。

    空中无人侦察?

    实时图像传输?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在这个时代都是从来没听过的新鲜玩意。

    然而,结合林默过去将无数“天方夜谭”变为现实的事迹,没有人敢轻易质疑。

    短暂的震惊和沉默之后,是兴奋与躁动。

    李卫国和孙伟良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无比的狂热,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研究方向!

    这个下午,在座的所有人接收了太多的信息。

    林默站起身,扫过全场面孔:“同志们,方向已经明确,开干吧!”

    他没有高喊口号,但平静的话语,却比任何口号都更能点燃人心中的火焰。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