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万邦来朝与帝国动脉(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西域水陆道里记》。 他命令所有探索队、使团乃至往来商队,都必须尽可能详细地记录道路、水源、驿站、险隘、部落分布等信息,由郡守府专人汇总,绘制尽可能精确的西域地图。这是掌控西域的“神经脉络图”。第三,大力扶持官方与民间商队。 他鼓励安西郡的秦人(包括退伍老兵、内地迁来的百姓)与归附的胡人组建商队,由郡府提供一定保护和信息支持,前往西域各国贸易。同时,也欢迎西域商人来宣威城乃至深入河西、陇西进行交易。他特别指示工曹府,研究如何改进驼队运输工具,提升运载量和安全性。
第四,启动“玉门-宣威-楼兰”官道升级计划。 这是连接帝国腹地与西域门户的生命线。他动用军队和雇佣当地劳力,开始大规模整修这条通道,拓宽路面,在关键节点设立永久性的驿站、烽燧和小型补给仓库,并派兵驻守,确保其畅通无阻。
第五,推动技术传播与物种引进。 李默有选择性地允许一些非核心的农业技术(如改良的犁具、灌溉方法)和手工业技术(如更高效的织机)向友好的西域城邦流传,以换取他们的好感和特产。同时,他命令工曹府和农官,全力搜集和试种西域传来的各类作物种子,如葡萄、苜蓿、胡麻(芝麻)、胡瓜(黄瓜)、胡蒜(大蒜)、石榴等,并尝试在安西郡和河西走廊推广。尤其是苜蓿,作为优质牧草,对发展畜牧业、保障军马供应意义重大。
这些高瞻远瞩的政策,通过李默的视角,同样在直播间中引发了明朝观众们的深深共鸣与赞叹。
【大明永乐】:万邦来朝,商路初通!此盛景,何其壮哉!李卿非止名将,实乃能臣!通商惠工,引种繁畜,此乃帝王南面之术也!(观众:朱四郎)打赏积分+8000!
【户部尚书】:商税!未来之商税必为帝国岁入之大宗!李大人开此商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观众:户部尚书)打赏积分+7000!
【工部小吏】:引种西域作物!此乃活民无数之德政!若能推广,天下百姓皆受其惠!李大人心系万民,下官感佩!(观众:工部小吏)打赏积分+6500!
【兵部主事】:控扼商道,绘制舆图,设立驿站……此乃长治久安之基!自此,西域于我,再无秘密可言!李大人深谋远虑,实非常人可及!(观众:兵部主事)打赏积分+6000!
【好奇书生】:《周易》有云:“厚往薄来,所以怀诸侯也。”观李大人待西域诸国,恩威并施,厚往薄来,真乃圣王之道行于域外矣!(观众:好奇书生)打赏积分+5500!
直播间的打赏再次如潮水般涌来,积分储备向着一个新的高峰稳步迈进。明朝的精英们仿佛透过李默的眼睛,看到了一个强大、开放、自信的帝国,正以磅礴之势,将它的影响力沿着古老的商路,坚定不移地向西延伸。
宣威城内外,一片繁忙景象。东来的商队带来关中的物产,西去的驼队满载着丝绸与瓷器。工坊里打造着驰骋商路的车辆工具,农田里试种着新奇的西域作物。军营中操练的声音与市集上交易的喧哗交织在一起,共同谱写着帝国西陲开拓与繁荣的宏大乐章。
李默站在宣威城的城楼上,看着这座由自己一手缔造、日益繁华的边陲重镇,看着远方络绎不绝的商旅和使者,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西域的大门,已经彻底打开。帝国的动脉,正在强劲搏动。一个前所未有的、横跨东西的庞大帝国,正缓缓揭开它辉煌的面纱。而他,李默,作为这一切的推动者和奠基人,他的名字,必将与这条即将彻底贯通的伟大商路一起,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