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考场侦查,布局进行时(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nbsp;   搜身极其严格。

    这些都在不断抬高作弊的成本和风险。

    他一边听着,一边快速翻阅着几本热销的时文集,

    超频记忆能力发动,

    瞬间将其中几篇公认的“优秀”范文记下。

    不是要抄袭,而是要了解这个时代考官的大致审美和评分标准,

    以便更好地……在他的“杰作”里埋雷。

    结账时,他故意用带着浓重沭阳口音的官话,

    怯生生地向掌柜打听:

    “掌、掌柜的,

    请问……要是考试时,

    发现有人作弊,

    该……该向哪位大人报告?”

    那掌柜见是个小书童,

    也没在意,随口道:

    “那可不能乱报告!

    扰乱考场是大罪!

    真有情况,得等放牌(交卷出场)时,

    悄悄告知巡场御史或者监临官身边的差役。

    不过小子,可别瞎掺和,小心惹祸上身!”

    “哦哦,谢谢掌柜。”

    苏惟瑾做出害怕的样子,

    抱着新买的书走了。

    心中却豁然开朗。

    放牌时……

    告知巡场御史或监临官身边的差役……

    这是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和操作方式!

    回到客栈房间(他与另一个张家仆役同住一小间),

    他摒除杂念,开始最后完善计划。

    大脑如同超级计算机,

    进行着复杂的模拟推演:

    场景一:张诚顺利带入小抄或他提前写好的文章?

    ——概率极低。

    搜身如此之严,

    张诚那草包心理素质又差,

    大概率藏不住。

    此路不通。

    场景二:考试中途,张诚设法与他传递纸条?

    ——概率为零。

    考场座位随机分配,隔开极远,

    且有兵丁来回巡视,根本不可能。

    场景三:他替张诚写的文章过于优秀,引起怀疑,学政大人亲自核查?

    ——概率很高!

    这是他计划的核心!

    但需要加码,

    需要让这种“优秀”达到惊世骇俗、

    同时又与张诚本人水平形成荒谬反差的程度!

    并且,要留下只有真正作者才懂的、无法辩驳的“暗记”!

    场景四:如何将自己摘出来,

    甚至转变为“举报有功”或“被迫无奈”?

    ——需要在文章内容、笔迹、甚至交卷后的行为上做文章。

    必要时,可以利用“放牌时报告”的规则。

    但必须谨慎,绝不能引火烧身。

    最终方案确定:

    1.文章本身作为炸弹:

    极致优秀,融入超越时代的见解(用古代语言包装),

    但故意在某些经义理解上,

    留下细微的、

    与张诚可能接触到的师承体系完全不符的“破绽”(来自赵文萱札记和现代考据学的独特视角)。

    同时,在策问中,

    提出一个看似高明实则暗藏致命逻辑陷阱的“良策”。

    2.笔迹埋下伏笔:

    刻意模仿张诚的笔迹(他早已掌握),

    但又在起笔收锋的细微习惯上,

    留下一点点属于自己的印记(极难察觉,

    但若有人拿着他的字迹对比,就能发现蛛丝马迹)。

    3.引爆时机:静待学政系统自己发现异常。

    若他们发现不了,或想压下去,

    他就在放牌时,

    用沭阳口音匿名向特定差役“透露”关键疑点

    (比如“张少爷那文章里说的某某古碑,

    俺好像在哪本杂书上见过,

    咋跟先生教的不一样哩?”),

    引导调查方向。

    4.终极退路:万一情况有变,

    计划失败,张家侥幸过关,

    他就利用七叔公那条线,

    争取尽快脱籍,参加下一科。

    但这是下策,他追求的是此次府试,

    一击必杀!

    推演完毕,苏惟瑾缓缓睁开眼,

    眸中精光闪烁,

    似如打磨锋利的匕首,寒芒内敛。

    一切准备就绪。

    只待明日,贡院龙门开启。

    他将亲手为张家父子,

    送上一份“金榜题名”的惊天大礼!

    布局已完成,猎网已张开。

    静待开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