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第71章(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待十月,中秋已过。重阳节时节,刘耘娘才终于见到了自己的丈夫,而距去年他出发平叛贝州王则已有一年有余。
对了,现在叫恩州(现在邢台清河),起义被平定后,宋仁宗为消弭“贝”(繁体?)字分拆为目八,有分天下之意的忌讳,将贝州改名为恩州。
本以为去年入夏,护送王则入京就能回家,谁知道中途又被调去徐州。然后又因为避嫌,在徐州耽搁了三月有余,等到吴军终于返京,别说女儿的生日和外孙的百日宴,连儿子的解试都已经考完,正在等待成绩。
或许有人会问,连吴父都需要避嫌,吴夏身为石介弟子会不会也收到牵扯,例如不让参加考试之类。
其实并没有,作为宋初三先生之一的石介,那是广收弟子,先后在泰山书院、国子监和太学任教,光论太学生员就有千人。如果真要上纲上线,那么所有弟子家中都能找到石介的字迹,就算没有书信,作业批改也总是有的吧,难道这些人都别参加科举了,以后也别做官了?这当然是无稽之谈。
夏竦他们这招本来就是靠嗓门大,先跳出来指责,但是这又不代表有理。只是想让一些人跟随着显得人多势大,想裹挟着他人,进行舆论绑架,但是反而被赵?那句‘已死殉节’给破了局。
因此,不止吴夏在学院的同窗,连学院的老师,以及范仲淹都特意来安慰他,让其专心备考。
石擎,他所在南阳县学里的教渝先生,也是石介的族弟,也特意写信给他,让他不要为这些所担心,他可是石介的族弟,真有事,那也是他们一家首当其冲。
原本还有些不安的吴夏,这样子彻底放下心来,甚至还憋着一口气,想一定要考出个名堂,日后也好为先生发声。
他本身虽然更爱骑射,幼时也想过和父亲一样在禁军当兵。渐渐长大后,也发现父亲身为武官的尴尬情况。家中为了他学业又花费良多,本身人就聪慧,之前只是比较闲散,后面为了教妹妹功课,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机缘巧合拜得名师。虽然比不上一些天之骄子,如他在书院认识的张载和范纯仁,但也算得上是中上等水平。这次居然因为师长遭受不公平待遇,考的出乎意料的好,成为了邓州府的解元,也就是说后世的省状元。
解试合格者称为“举人”,而第一名则被称为“解元”,是地方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誉。除了解元外,其他名次通常不设特定名称,仅按成绩排序录取。解试是北宋科举的起点,通过者获得参加省试(中央考试)的资格。省试合格者通过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再参加殿试,最终由皇帝确定名次,分为进士及第等三甲录取。
解元不仅是地方学子的最高荣誉,也是其进入仕途的重要跳板。北宋名相王安石、司马光均以解元身份进入中央官僚体系。
因此,吴夏获得邓州解元让他自己都很是意外。他自认和身边好友相比,资质并不如人,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