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后赵来使(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羯鼓声声,震碎襄国冬日的霜雪。石甫跪在石勒的龙榻前,望着帝王枯槁的手指抚过胡床雕花,鎏金兽首在烛火下泛着幽光。“石卿,” 石勒剧烈咳嗽,血丝染红了绣着狼头的丝帕,“朕听闻大唐有‘贞观之治’,万邦来朝...... 你替朕去看看,这盛世是否真如传说。”石甫叩首时,额头贴着冰凉的青砖。他腰间新铸的环首刀尚未开刃,却已沉甸甸压着使命。三日后,当使团穿过玉门关,望见敦煌的飞天壁画时,随行的羯族武士阿豺突然勒住马缰:“大人,这壁画上的佛陀,竟与我族信奉的袄教神像相似。”
石甫凝视着壁画中衣袂飘飘的神女,想起临行前石勒说的话:“若大唐果真强盛,便求一纸盟约;若不过尔尔......” 他握紧了袖中的羯族图腾 —— 那是由九根狼尾编织而成的符节。此时,远处传来驼铃声,一队身着胡服的粟特商人迎面而来,他们的商队中,竟夹杂着几辆绘着大唐云纹的马车。
长安朱雀大街的繁华令使团瞠目结舌。酒肆里,龟兹乐师弹奏着琵琶,胡姬在胡旋舞中甩出的银铃,与街边小贩的叫卖声交织成曲。石甫却无心欣赏,他的目光始终落在城墙上 —— 那些用夯土与青砖筑成的防御工事,比襄国的城墙足足高出两丈。
鸿胪寺卿热情接待了他们,却在查验国书时皱起眉头:“贵国自称‘大赵天王’?我盛唐天子方称‘皇帝’,此称谓......” 石甫按住腰间环首刀,笑容却不减分毫:“我主石勒,起于羯族奴隶,一统中原,称‘天王’有何不可?” 空气骤然凝固,直到鸿胪寺卿哈哈一笑,命人呈上西域美酒。
面圣那日,太极殿的龙椅比想象中更为巍峨。李新宇身着十二章纹冕服,腰间玉带嵌着的和田玉在晨光中流转。石甫行羯族单膝礼时,余光瞥见殿下群臣中,有位身着鲜卑服饰的将领正打量着自己。“听闻后赵善骑射,” 李新宇突然开口,声音如洪钟般响彻大殿,“石卿可愿与朕的玄甲军切磋一二?”
校场上,石甫翻身上马,抽出环首刀。对面的玄甲军将领手持陌刀,刀锋寒芒逼人。鼓声响起的刹那,两骑对冲,石甫的弯刀堪堪擦过对方脖颈,却见玄甲军突然弃刀,以骑兵摔跤术将他扯下马。围观的盛唐将士爆发出喝彩,石甫却在尘土中露出笑容 —— 这一败,倒让他看清了唐军的虚实。
深夜,石甫在鸿胪寺遇见那位鲜卑将领。对方递来一壶马奶酒:“我乃契苾何力,见将军刀法精奇,特来结交。” 石甫嗅着酒香,突然压低声音:“贵军装备精良,却有破绽。骑兵近战弃刀,若遇我羯族的‘飞爪索’......” 契苾何力瞳孔微缩,随即大笑:“原来将军故意落败!”
此后数日,石甫游走于长安权贵之间。他发现,看似歌舞升平的大唐,暗流涌动。太子李煜乾与魏王李煜泰的党争已到白热化,而边境的突厥残部,正与薛延陀暗中勾结。在一次诗会上,石甫结识了谏议大夫魏徵的门生,对方酒后吐真言:“皇上虽有天可汗之名,可这内忧外患......”
变故发生在月圆之夜。石甫正在翻译《唐律疏议》,阿豺突然撞开门:“大人!鸿胪寺被围,说是有人举报我们私通突厥!” 火把照亮庭院,三百金吾卫将使团团团围住。为首将军高举密诏:“石甫勾结外敌,意图谋反,就地格杀!”
混战中,石甫的环首刀劈开两名金吾卫。阿豺为保护他,后背中箭,临死前将一卷羊皮塞进他手中。突围后,石甫躲进一间废弃的佛寺。展开羊皮,竟是一幅标注着大唐边境布防的地图,角落还有李承乾的私印。
“原来如此。” 石甫冷笑。李煜乾想借后赵使团挑起事端,打压魏王势力。他望着佛殿中残破的壁画,突然想起石勒的话:“人心比刀剑更锋利。” 此时,佛寺外传来马蹄声,竟是契苾何力单骑而来:“将军快走!魏徵大人已查明真相,可太子党羽不会善罢甘休!”
逃亡路上,石甫遇到了西行的玄奘法师。这位高僧听闻他的遭遇,合掌叹道:“施主可知‘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盛唐虽有乱象,然陛下心怀苍生,终会拨云见日。” 石甫望着法师远去的背影,握紧了腰间的羯族符节 —— 或许,这趟出使的意义,远不止一纸盟约。
回到襄国时,石勒已病入膏肓。石甫将大唐见闻一一禀报,最后呈上那卷地图:“陛下,盛唐虽强,却非无懈可击。但......” 他顿了顿,“臣以为,此时开战非明智之举。大唐百姓安居乐业,人心归附,若贸然进犯......”
石勒挣扎着坐起,枯瘦的手抓住他的衣袖:“石卿,你变了。” 石甫叩首:“臣只是见了真正的盛世,方知‘打天下易,治天下难’。” 窗外,羯族孩童的歌谣随风飘来,唱着石勒当年 “十八骑取幽州” 的传奇。
数月后,石勒驾崩。新君石弘继位,石甫呈上一份奏折:“臣请与大唐通好,派羯族子弟入长安求学,习其典章制度......” 他望向襄国城外的原野,那里,第一批学着种植粟米的羯族百姓,正在田间忙碌。
多年后,当大唐使者回访后赵,在襄国看到了仿照长安城建造的坊市,听到了用汉语吟唱的《大风歌》。石甫站在城楼上,抚摸着腰间那把从未开过刃的环首刀。远处,丝绸之路的驼队蜿蜒而来,驼铃声响彻云霄,仿佛在诉说着,两个时代碰撞出的,不只有战火,还有文明的交融与新生。
石甫站在襄国城楼上,望着首批前往大唐求学的羯族子弟渐行渐远的身影,心中五味杂陈。初春的风裹挟着沙尘掠过城墙,他下意识握紧腰间那把未开刃的环首刀。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亲卫统领神色慌张:“大人!中山王石虎求见,已至王府!”
石虎踏入王府时,铁甲上的铜钉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这位后赵最凶悍的将领,目光如鹰隼般扫过墙上悬挂的《大唐舆图》:“石甫,你竟敢撺掇新君与盛唐交好?当年先帝铁骑踏遍中原,何时向人低过头?” 石甫不动声色地将案上记载着盛唐水利技术的竹简收入匣中:“王爷,如今时局不同。盛唐的科举取士、均田制度,皆有可取之处。”
“哼!” 石虎猛地抽出佩刀,刀锋劈在檀木案几上,木屑纷飞,“不过是些花架子!我已集结五万铁骑,待秋高马肥,定要让盛唐知道,羯族的弯刀才是真理!” 石甫望着案上那道裂痕,想起长安街头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沉声道:“王爷若执意开战,后赵百姓又要生灵涂炭。”
当晚,石甫便收到密报:石虎暗中勾结鲜卑段氏,欲发动政变。他攥着密信,在书房踱步至深夜。烛火摇曳间,墙上 “以和为贵” 的唐楷条幅被映得忽明忽暗。突然,窗外传来异响,石甫抽刀而出,却见一人影翻入庭院 —— 竟是数月前从长安归来的羯族学子阿史那云。
“大人!” 阿史那云满身血污,怀中紧紧护着一卷文书,“这是太子李承乾谋反的证据,我在长安无意中所得。盛唐使者明日便至,石虎打算借此诬陷您与大唐合谋!” 石甫展开文书,上面赫然有李承乾与突厥可汗的密信,信中提及要借后赵之力扰乱大唐边境。
第二日,盛唐使者王玄策抵达襄国。这位曾一人灭一国的传奇将领,目光如炬地打量着迎接的群臣。石虎抢先一步呈上伪造的密函:“王大人请看,石甫私通大唐叛党,意图颠覆后赵!” 石甫不慌不忙,将阿史那云带来的文书呈上前:“王爷怕是看错了。此乃李承乾谋反实证,与我后赵毫无干系。”
王玄策接过文书,仔细查验后,抚掌大笑:“好个一石二鸟之计!石虎王爷,你这戏码可演砸了。” 石虎面色骤变,正要拔刀,四周突然涌出石甫的亲卫。“王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