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第28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扬州城的春雨来得又急又密。贾宝玉站在船头,望着烟雨朦胧的码头,官袍下摆已被打湿大半。腰间白鹤香囊沾了水汽,散发出淡淡的药香??这是黛玉特意配的,说是能避江南瘴气。

    "大人,靠岸了。"茗烟撑开油纸伞,小声道,"码头上好像有人迎接。"

    宝玉整了整乌纱帽,目光扫过岸边那群衣着光鲜的官员和商贾。站在最前方的是个五十来岁的精瘦男子,一身绛紫色官服,想必就是扬州同知郑明德。旁边那个富态十足、腰间玉带镶满明珠的,应该就是两淮盐商总商汪如龙了。

    "下官郑明德,恭迎府尊大人!"那精瘦男子果然率先行礼,声音洪亮得几乎盖过雨声。

    宝玉还礼,眼角余光却瞥见汪如龙正在打量自己,那目光犹如毒蛇吐信,在他腰间白鹤香囊上停留片刻,又迅速移开。

    "林大人故居已收拾妥当,就等府尊入住。"郑同知殷勤道,"按察使大人特意交代,一定要让贾大人住得舒心。"

    宝玉微笑点头,心里却明镜似的??林如海故居闲置多年,如今匆匆收拾出来给他住,无非是想看他这个女婿踏入岳父旧居时的失态模样。更甚者,那宅子里不知埋了多少眼线。

    马车穿过繁华的扬州街道,宝玉掀帘望去,两旁店铺鳞次栉比,行人如织,丝毫看不出去年刚遭过水患的痕迹。唯有偶尔闪过的乞儿和墙上未褪尽的水痕,暗示着这座富庶之城的另一面。

    "那是..."路过一处十字路口时,宝玉突然看见一座石牌坊,上书"盐政清明"四个大字,落款竟是林如海。

    郑同知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干笑一声:"林大人当年立的,说是要...呃...警醒后人。"

    汪如龙突然插话:"林大人清正廉明,可惜天不假年啊。"他抚摸着拇指上的翡翠扳指,意有所指,"这扬州城,好人总是不长命。"

    宝玉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白鹤香囊,面上却笑得云淡风轻:"汪老板此言差矣。岳父虽逝,精神长存。您看这牌坊,不还立得好好的么?"

    车内气氛顿时一凝。

    林如海故居坐落在城西僻静处,三进院落,粉墙黛瓦,比宝玉想象中简朴许多。推开斑驳的黑漆大门,迎面是一丛茂盛的湘妃竹,雨滴打在竹叶上,发出沙沙声响,恍如故人低语。

    "这竹子..."宝玉驻足。

    "林大人亲手栽的。"郑同知解释道,"说来也怪,这些年无人照料,反倒越长越旺。"

    宝玉伸手触碰竹干,冰凉湿润的触感让他想起黛玉指尖的温度。临行前,她特意剪下一缕发丝编入香囊:"带着它,就像我陪着你一样。"

    "府尊大人,这是书房。"郑同知引他来到西厢一间屋子,"林大人当年...呃...就是在这里..."

    就是在这里毒发身亡的。后半句郑同知没敢说,但宝玉心知肚明。他推开门,一股陈旧的墨香扑面而来。书房保持得很完整,案几、书架、文房四宝一应俱全,甚至砚台里还有未干的墨汁,仿佛主人刚刚离开。

    宝玉缓步走到书案前,指尖轻抚过桌面上几处细微的划痕??那是岳父批阅公文时留下的痕迹。他忽然注意到案角有一块不起眼的暗色污渍,心头猛地一颤:是血迹还是墨迹?

    "贾大人远道而来,下官备了接风宴。"郑同知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扬州八大盐商都在春熙楼候着呢。"

    春熙楼是扬州最奢华的酒楼,三楼雅间"天香阁"更是汪如龙的私人宴客厅。宝玉一进门,就被满室金碧辉煌晃了眼??紫檀木桌椅镶着金边,墙上挂着名家字画,连酒杯都是西域来的水晶盏。

    "久闻贾大人诗才无双,今日得见,果然风采非凡!"汪如龙举杯相迎,十指上的宝石戒指在烛光下闪闪发亮。

    八大盐商依次上前敬酒,个个言辞恭谨,眼中却藏着试探。轮到最年轻的盐商马世才时,他特意提起:"听说贾夫人是林大人的千金?当年林大人查盐税时,可没少关照我们啊。"

    席间顿时安静下来。宝玉端起酒杯,透过水晶杯壁看见酒液微微泛着不正常的浑浊。他佯装饮酒,实则借着袖子遮掩将酒倒进了随身带的银唾壶里。

    "马老板客气。"宝玉放下空杯,笑道,"岳父生前常提起扬州盐商慷慨解囊,修桥铺路的善举。如今本官来此,正要效仿岳父,与诸位...精诚合作。"

    他故意在"精诚合作"四字上加重语气,满意地看到汪如龙眼角抽动了一下。

    宴席散后,宝玉婉拒了郑同知相送,独自撑伞走在扬州夜雨中。转过一条小巷,他突然停步:"跟了这么久,不累么?"

    阴影处走出一个瘦小身影,正是宴席上那个斟酒的青衣小婢。她左右张望后,迅速塞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