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2章 弹与和?(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这样下去效率太低了。”

    原本为了保证朱棣休息,不至于让他过劳死,苏谨才定下了由文华殿筛选、武英殿择留,最后送呈朱棣龙阅的流程化作业方式。

    可现在英国佬已经举棋,朱棣就是想休息也难了。

    “御书房太小,还是去武英殿吧。”

    当夜,朱棣就命狗儿在武英殿临时收拾出几个房间,除了他自己的之外,给其他辅臣也留了几个临时休息之所。

    面对陛下如此的照顾,大臣们只能苦着脸山呼万岁...

    大家心里都清楚,陛下都搬过来办公了,那就代表着谁也别想回家休息...

    果然,朱棣转移阵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武英殿临时作战指挥中心成立,所有人让下人给他们回家收拾铺盖和换洗衣物吧。

    文华殿全部由副手交接部堂工作,只有重要必须由尚书决议的卷宗才会送来。

    好消息:副手的权力大了,可以享受部堂的待遇了。

    坏消息:他们也回不了家了...

    随着武英殿临时指挥中心的成立,大明犹如一台精密的机器转了起来。

    但总有那么一个两个脑子不好的,非要在这个时候给朱棣添堵。

    比如,郭敏。

    身为礼部尚书的他,和前任杨士奇完全是两种做事的态度。

    杨士奇的态度十分强硬,尤其是在对外的时候,坚决支持朱棣以暴御虐的决议。

    虽然他是科班出身,但小时候是在国子监读书,接受的是朱元璋的全面教育,并非一味去学儒家传统经义。

    再加上之后一直跟着苏谨,算是典型的‘苏系’出身官员。

    而郭敏则是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并未在国子监读过书,累资而晋升尚书。

    他并非是什么坏人,做事也没有那么多的私心,最多就是有着一些江南文官的习气。

    在他的印象和认知里,认为大明不停地对外征战就是在劳民伤财、空费国力。

    什么倭国、吕宋、交趾,不过都是些撮尔小国,不服开花的野人邦。

    他想不通陛下为什么非要动辄起大军征讨,还要让那么多读书人跋山涉水的去宣讲经义,帮他们治理地方。

    这有什么意义?

    甚至还要提供大量的武器、兵力,去帮什么莫卧儿驻防,提供军事援助?

    这已经不是多此一举,简直是不知所谓。

    尤其是那个姓苏的,大明好不容易和平了十年,结果这小子一回来,英国就要和大明开战。

    在他看来,这分明就是冲着姓苏的来的!

    你不是去了什么狗屁新大陆了吗?为什么你新大陆不出兵、出力,却要大明为你背锅?

    没错,在郭敏看来,这一仗简直打的无谓至极,就是大明在为苏谨的私人恩怨买单。

    本着为大明好的原则,在翌日的大朝会上,没等朱棣安排战时的工作和安排,当即出列:

    “臣有话要说!”

    朱棣冷着脸望过去,淡淡开口:“讲。”

    “陛下,臣闻圣王之治,以民为本,息兵止戈乃苍生之福。今议者皆言征伐可扬国威,然臣窃以为,兵火一起,四海骚然,财殚力竭,非社稷之利也。

    昔自战事将起,赋税日增,农桑废于阡陌,商贾困于途路。百姓鬻田卖宅以充军需,老弱转徙而避征徭。

    府库之积,本为养民备灾,今悉充兵饷,若遇水旱,何以赈济?

    兵器之造,征铁于深山,伐木于远林,工匠日夜赶工,民夫疲于奔命,此非劳民乎?

    粮饷之运虽不至十之七八耗于道途,牛马倒毙,然车舆朽坏,府库空虚,此非伤财乎?”

    闻言,朱棣的脸色已经快和黑炭没什么区别,然而郭敏却仍侃侃而谈: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