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强势反杀,天降神剑(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的脸,踩在地上摩擦啊!四周的官员也都齐齐愣住了,松开了手,直愣愣地看着齐政手中那柄剑。
这剑又长又直,怎么就握在了这么一个有八百个心眼子的奸人手里呢!
俞翰文这一刻,是接也不好,不接也不好。
不接,那谁都知道,方才他口口声声高喊的就是作秀,他想与谭勇之间切割的意图也达不到了,而且这事儿也一定会被传开,他很可能沦为笑柄;
但是如果接了,他还能真的砍死谭勇啊?
这狗东西虽然不是个东西,但打仗是真的猛,操练水师也是一把好手,将来越王起事,还有大用,他怎么可能真的动手。
就在俞翰文思考着怎么回话的时候,齐政忽然又开口了,“俞大人想必是顾忌着交情,不忍动手吗?果然是重情重义啊!”
正绞尽脑汁思考着出路的俞翰文本能地觉得不对,但稍一琢磨,却没发现有什么问题,关键是现在自己必须得马上表态了。
于是他只好点头,“是啊,毕竟他也与下官抬头不见低头见了这么些年,作战倒也有几分勇猛,没想到背地里竟是这样一个肮脏狂悖之徒,下官这心,实在是痛啊!”
说着他还捂着胸口,做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
齐政缓缓点头,“我明白了。”
俞翰文面色一变,你他娘的又明白什么了?
齐政扭头对张先道:“俞大人是个念旧的人,但我们跟此獠没旧,张先,本官命你持此剑,诛杀此獠,以儆效尤!”
自打见面就开始受辱的张先,早就忍不住了,大呼一声得令。
俞翰文面色大骇,但还没开口,田七便已经一把扯起谭勇。
谭勇吓得魂飞魄散,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变故,“齐大人,饶”
求饶声还未出口,张先手中寒光一闪。
杭州卫指挥使谭勇便出人头地,高人一头起来。
血箭飞了三尺高,就如同众人此刻心头的惊愕。
谭勇就这么被杀了?
堂堂杭州卫的指挥使,他齐政真的敢直接杀了?
“齐大人!你在做什么!”
俞翰文人都看傻了,忍不住开口斥责。
齐政一脸懵逼地看着俞翰文,“俞大人,方才不是你说的要杀了他以泄心头之恨,但又念旧不忍,故而本官才出手相助的吗?”
“放屁!”
先前谭勇活着,哪怕后面下狱也好、戴罪也好,问题都不大,俞翰文更需要顾忌着自己的官声和名望;
但现在,谭勇这一员越王看重的虎将,真的死了,他怎么可能去背这个黑锅!
他愤怒道:“你身为朝廷命官,岂能擅杀军中大将!”
齐政神色古井无波,“俞大人这话就不讲道理了!本官历数其罪,他也当众认罪了,怎么能是擅杀呢?他分明是罪有应得。”
俞翰文继续怒骂道:“他乃杭州卫所的长官,不仅肩负着杭州地区的军事防卫之责,更是朝廷明封的正三品武将!就算有罪,你也应该交付有司,细细审问,论其罪行,而不是直接杀了!”
齐政嗤笑一声,仿佛也撕破了脸皮,再无了顾忌,“方才说军中有军法,该直接处置的是你们,现在讲究程序,要求细审的也是你们,俞大人这行事准则,怎么还因人而异呢?”
俞翰文深吸一口气,显然是在齐政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挤兑下,愤怒到了极点,“齐政,我告诉你!别以为你仗着钦差的身份和陛下的宠爱,你就可以为所欲为!朝廷命官,自有尊严,不是任你斩杀的土鸡瓦狗!”
齐政嗤笑一声,“俞大人这话,本官可不敢接。本官斩杀的分明是一个丧心病狂,跋扈贪腐之辈。他的良心都被狗吃了,还有负圣恩,对不起杭州百姓,更破坏了总督大人对他信任的合该千刀万剐之人。”
“更何况本官奉皇命提督江南军政大事,也算是他的上官,处置合情合理。这可跟斩杀一位合格且辛劳的朝廷命官是两码事,俞大人已经看错了一个人了,不要又看错一件事啊!”
“好一张伶牙利嘴!”俞翰文冷哼一声,带着几分示弱又似乎是威胁地道:“齐侯,江南有江南的不同,你也是江南出身,不要搞得大家没得谈了嘛。”
齐政淡淡一笑,“能谈的随时欢迎,不能谈的本来就没得谈。”
俞翰文眯着眼,“那齐大人觉得什么是没得谈的?”
“自然是谋逆啊!俞大人觉得谋逆能谈吗?”
齐政灿烂一笑,露出两排白牙。
俞翰文看着他的笑容,把不准他心头到底在想什么,更不知道他真的知道些什么,只能放起了狠话,“希望钦差大人,后面还能笑得出来!”
齐政笑着挑眉,“哦?俞大人又准备了什么节目,本官倒是很好奇。”
俞翰文愤愤道:“本官没有准备什么节目,但你自抵达江南以来,先挑唆奴变,祸乱各地,如今又擅杀朝廷命官,飞扬跋扈,你的确是权倾江南,本官不能对抗,但本官相信,天地自有公道,朝堂自有公义,陛下亦有圣明,不会任由你胡作非为!”
仿佛天地间,真的有一股力量,在愤怒着齐政的擅杀,在响应着俞翰文的诉求。
一阵马蹄声猝然响起,骑手翻身下马,单膝跪在俞翰文面前,“大人,朝廷有使者到,马上进城了。”
俞翰文眼前一亮,看向齐政,一直压抑的嘴角终于露出一丝笑意。
而先前快被那一剑吓破了胆的杭州知府杨志鸿等人,也仿佛卸下了心头厚重的枷锁。
以他们的政治智慧,可以很轻易也很清晰地厘清一个事实。
那就是:齐政如今提督江南军政大权,朝廷如果是继续坚定支持齐政,那没必要再节外生枝,因为齐政的权力不能再大了,甚至现在都有裂土割据的风险。
而朝廷如果再派了人来,那对他们来说就一定是好事,因为必然是对齐政的权力要进行限制。
总不能在给了齐政这么大权力的情况下,还要削弱江南地方的权力吧?
朝堂上的衮衮诸公又不是傻子。
咱们江南系的朝臣们又没有死绝!
而同样的道理,随行的属官和护卫们也又不少人明白。
于是他们脸上又难免地带上了几分忧虑。
世事就是如此神奇,因为立场的不同,情绪有着这样跌宕起伏的转折。
能够做到宠辱不惊的,终究是少数。
抑或像齐政这种,通晓着事情真相的人。
不等众人出城迎接,数匹快马就冲了过来。
一马当先的,是一个宫中内侍。
他远远地便一扯缰绳,拉住马儿,翻身下马,快步走来。
俞翰文主动迎了上去,笑着道:“本官江南总督俞翰文.”
却见那内侍只是敷衍地朝着俞翰文拱了拱手,加快脚步,来到齐政面前,毕恭毕敬地行了一礼,“奴婢明力,拜见齐侯。”
瞧见这一幕,俞翰文缓缓收回动作,并没有什么尴尬,但心头却警兆顿生。
而一旁的其余人则是略显吃惊地瞪大了嘴巴。
这.怎么跟想象中的情况有点不一样呢?
齐政也没有拿大,笑着将他扶起,而后温声道:“明公公一路辛苦。”
明公公连忙欠身,“齐侯言重了。齐侯,那奴婢先办正事?”
齐政点头,“明公公请便。”
明公公这才转身来到俞翰文面前,欠身一礼,“俞大人,适才多有怠慢,还望恕罪。”
他的礼节依旧让人挑不出毛病,言语也是颇为谦卑,但态度却已经在先前的选择中展露无遗。
俞翰文倒也展露了一个顶级高官应有的涵养和能力,微笑道:“明公公客气了,钦差在前,自当以钦差大人为先。”
明公公笑了笑,“那就请俞大人接旨吧!”
俞翰文一愣,不是给齐政的旨意吗?
“俞大人?”
俞翰文连忙反应过来,吩咐人准备香案,跪下接旨。
城门口,一时间乌泱泱地跪了一大片。
明公公拿出旨意念了,没有太复杂的意思,傻子都听得懂,因为核心就一句话:让俞翰文返京述职,即刻出发。
俞翰文懵逼地跪下,懵逼地听完,懵逼地看向明公公。
让他返京述职?
他他娘的手握江南兵权,是越王起事的核心助力,他回京述职了越王怎么办?
关键是将来越王起事了,还在京城的自己怎么办?
别的朝臣还可以说一个久在京师,不知情况,自己这个江南总督,麾下众将群起响应越王,怎么辩都辩不过去啊!
明公公收起圣旨,朝前一递,“俞大人,接旨吧?”
“臣,接旨。”
俞翰文一时也没别的办法,只能恭敬地接过圣旨。
“俞大人,那咱们就出发吧?”
俞翰文:哈?
明公公一脸严肃道:“陛下在圣旨中明确说了,即刻出发,奴婢可不敢担那个罪责啊!”
他还很贴心地替俞翰文考虑,“俞大人可以命两个随从回府帮忙收拾用度,我等慢慢走着等他们追上,如此也算不违背圣意。”
就在这时,齐政迈步上前,来到俞翰文身前站定,十分诚恳地道:
“俞大人,你放心地去吧,本官身为提督江南军政的钦差,有什么担心的,你可以尽管跟本官提。”
俞翰文胸口一堵,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