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集《禅观与净土》基础篇(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三面。我们看戊四、大妄语戒。

    《楞严经》的修学,它的重点就是希望我们的心能够从外因缘的攀缘,而拉回到对内因缘的安住,“把心带回家“。它叫回光返照、正念真如。我们对真如本性无量功德的开显,《楞严经》有三块:调伏力、引导力、安住力,调伏爱取、引导菩提、安住空性。

    他在整个事修的历练上,我们也可以这样对一对。前面的断婬,主要是在保护调伏力;婬心一发动,你对三界的爱取就调不住了,障碍出离。断嗔心,主要是在保护引导力,菩提心的善根;一天到晚吃肉,你的善根、慈悲的善根就没了;慈悲善根没了,你菩提心也没了,菩提心以大悲为根本。断肉、断嗔心是在保护你的菩提心。后面盗戒跟妄语戒,主要是保护你的空正见;断你的攀缘,更微细了。

    前面的偷盗是攀缘感应神通,以下的妄语戒是攀缘个人的果证。佛教的功德都不能攀缘,何况世间法;攀缘佛教的功德,也会落入重大过失,清净的功德都不允许攀缘。关键不在功德,你一旦动了攀缘,就有生死业力,关键在你的心态有问题。

    戊四、大妄语戒

    我们看大妄语是怎么制的?先看第一段。

    犯戒过失

    杂染成魔: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婬,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

    这个修行者是透过修学的善根力,已经调伏了杀、盗、婬三种过失。这个人不简单了,三行已圆。他通过了三种考验:不杀、不盗、不婬。假设他犯大妄语,三摩地还是不清净的。为什么?因为你攀缘心没有调伏,就有两种过失:“成爱见魔,失如来种。”第一个,你产生了我见的颠倒;第二个,破坏了大乘种性。

    我们再往下看。

    妄语相貌:

    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或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求彼礼忏,贪其供养。

    大妄语,简单来说就是“未得谓得,未证言证”。“得”跟“证”有什么差别呢?“得”偏重在菩提智慧,“证”偏重在涅槃寂静。大乘的两大功德,菩提、涅槃二转依果。这是总说,我们看别示。

    “未得谓得,未证言证”,开展出来就有很多种相貌,或求世间最为尊贵殊胜的功德。比方你说你得到了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乃至于辟支佛果,辟支佛他的智慧比阿罗汉更高一点;乃至于十地、地前诸位菩萨。你为什么讲出这么一个过人之法呢?你目的有两个:第一个、求彼礼忏;第二个、贪其供养。你需要别人对你恭敬礼忏;第二个,你需要得到别人对你的供养。这是他的过失的相貌,我们看他最后的结果。

    损德堕落:

    是一颠迦,销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沉三苦海,不成三昧。

    这个修行人最后的结果是断除一切的大乘善根,消除菩萨的种性。这种消灭的方式,就像一个人断了多罗木。多罗木把它砍断,它就没有再生的功能了。所以,佛陀说这个人是永断大乘善根,已经再也建立不起大乘的知见,永沉三途的苦海,也不可能成就三昧了。佛陀讲这个话是讲的很重,这件事情我们要说一说。

    佛法的修学,它的确是有次第的;你不能够说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佛教的大乘修学是先有理观,再有事修。所有的经典都是先讲道理,再讲修行方法,没有例外。《楞严经》讲了三卷半,讲了真妄的道理,破妄显真。什么是真?什么是妄?怎么破妄显真?然后再讲持戒、持咒,修行方法。

    我做了几年的僧教育,最怕的是什么人呢?就是行门很强,然后完全不看教理,这种人我是全世界最怕的,你最容易出错,而且出差错是没有救。一个行门强、理观弱的人一旦出错,以《楞严经》说,比没有修行更糟糕。因为你拉不回来,他变成邪恶种性。没有修行,你是一张白纸,还有机会;就算不在这个因缘得度,你还有得度的因缘。你修行错误,谁都救不了你,

    “宁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着魔。”

    你如果说是修错了,倒不如就不用修行了;你干脆回去睡觉,至少浪费时间而已。但是你修错了,产生一个永恒的伤害。你看佛陀怎么说:“永断善根,无复知见。”这个话讲的很重。

    修行是好事,但是请你先把内心的理观建立起来,再来事修。

    不要一开始就看到持咒不错,每天就持个几千遍、几万遍。咒语,它是一种加行;但你理观薄弱,资粮力开始上升的时候,考验就来了;你没有资粮,没什么考验。第一个考验调伏力,你对三界的爱取;然后考验你的慈悲,引导力;最后考验空性的安住力。五蕴魔的风就开始吹过来了,不是开玩笑的。

    因为你开始修行,这个法都是佛陀的法,资粮力开始增上,你开始真妄交攻,开始刺激到你过去虚妄的东西了。因为你修行能产生一种正念的力量,肯定跟过去你打妄想的力量,两个开始碰撞,然后很多事情会出来。你每一件事情都要处理很妥当,只要有一个差错,你就落入魔种。

    所以,你一旦因地不真,刚开始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但是你越精进越危险。当然,你如果每天只有拜三拜,你就没关系,也不太需要用理观。但是你一天拜一千拜、五百拜,你要注意理观要加强一下,拜托你多看几部经。因为你大根器的人,修行速度快的人,你车子越快,技术要越好,你的考验越多。当然,你过去了,那你进步最快;但是冲不过去,你就完了。

    《楞严经》就是邪正很清楚了,你要修行之前,请你看看《楞严经》。什么是真?什么叫攀缘?什么叫安住?什么叫做愿力引导业力?什么情况是业力在主导你的愿力?什么情况是内因缘带动外因缘?还是你被外因缘带着走?你要很清楚的自我观照。我讲实在话,现在没有所谓的明眼善知识了。你只有自觉一点,自己调整。你修行出了差错,我再告诉你一次,没有人救的了你。佛陀在世,可以救你;圣人出世,可以救你;到了末法时代,谁都救不了你了。

    所以,现在只能够让自己不出事,你出了事情,连一般在世间上放逸的人都不如。因为你产生了很严重的伤害,破坏你的善根,产生错误的概念,落入魔种性,你回不来了。你要注意:

    一定要先成就内善根,你才能从善根里面去发动事修。

    先有理观、再有事修。你内心要先安住了,才能够启动修行。你的愿力、观照力、誓愿力都坚固了,内因缘带动外因缘,以愿力带动一切的修行,全部都是善根力引导的功德庄严。如果你的心还不稳定,一定要把它稳定了以后,才开始做加行。当然,如果你随众,那没问题了,依众、靠众还好。尤其住茅棚,你要注意。

    好,我们再往下看。

    顺逆示现

    随缘度化:

    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婬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

    好,我们往下看。佛陀灭度以后,在下一尊佛出世之前,不可能现佛身了。这个时候佛法要怎么相续下去呢?佛陀想出一个办法,就告诉那些大菩萨,还有发菩提心的阿罗汉。说你们这些人,就代我来末法时代,用各种的应化身变现种种的形,或者现出家众、现在家居士。干什么呢?度诸轮转,把我的佛法善巧地弘传出去,让大家离开三界的轮回。怎么做呢?或做沙门,如果这个人喜欢亲近出家众,那你就现出家相;若这个人喜欢亲近白衣居士,就现白衣相;或者这个人对国王有恭敬心,我们就现国王相;现宰官就是政府官员;或者是少男少女;乃至于婬女寡妇,就是各种作奸犯科的相状,与其同事,称赞佛乘。

    为什么善知识要现出婬女、寡妇、作奸犯科人?因为他可能一时有过失,但是他过去生有善根。诸位,善根不可破坏,不会因为一时的罪业而破坏。他有罪业,表示出他的这种杂染相,但是他有善根,你弄的很清高,他不敢亲近你了,你跟他磁场落差太大。所以,你为了要启发他的善根,必须怎么样呢?与其同事。必须调整你的磁场跟他一样,让他容易靠近你。然后干什么?称叹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

    我们看十大愿王,菩萨修学十大次第。他从“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先求皈依。然后再起智慧的观照“请佛出世、请转法 轮。”再修大悲,到了大悲的时候“恒顺众生、普皆回向。”为什么菩萨恒顺众生?因为众生没办法顺你,只有你顺他。只有可能你从上面走下来,因为他上不去。你站在三楼他站在一楼,你说,有本事上来,他上不来;不是说不想上来;他上不去,只好你乖乖的走下来,你放下菩萨的庄严相,现出丑陋相来度化他。

    总而言之,善知识有可能现各种相状。但是重点是善知识说的法只有一个,叫做“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向内安住。”法只有一个,相状有很多。再往下看,这两段一起念。

    秘言无泄:

    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

    临终阴付:

    唯除命终,阴有遗付。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

    佛陀不管是教菩萨怎么样的示现?他绝对不能掀自己的底牌说:我是菩萨示现、我是阿罗汉示现,“泄佛密因”,泄露佛陀秘密的教诲。这样子就违背了佛陀要菩萨出世的轨则“轻言未学”。即便真的是菩萨示现,你也不能讲出本地风光。有一个例外,看下面。

    “惟除命终,阴有遗付。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

    除非那个人到临命终的时候。你看济颠和尚,他现出喝酒吃肉。他最后如果不显出他的本地风光,人家会怀疑他说的话对不对?说你这个人都不持戒,对不对?他现出一种污秽的相状,假设不显出他的本地风光,人家对他因地所说的会质疑。你为了取信于后人,你只好掀底牌,然后马上就得走了。你讲完你是菩萨,结果你都没有走,那就很明显不是。“惟除命终,阴有遗付。”你私下有所交代,为了取信后人,否则你就是惑乱众生,成大妄语。

    好, 我们看总结。

    诸佛教诲: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

    大妄语是三世诸佛所要教导决定性的、很清净的、明确的教诲。大妄语的过失对自己来说,你增长自我意识,失去菩萨种性是一回事。更严重的它对佛教的祸害, “惑乱众生”。这个地方解释一下。感应神通它刺激你的攀缘心,对不对?他说自己是圣人有什么过失呢?你说你是圣人,扰乱众生得度的因缘。讲实在话,众生各有各的得度因缘。我们看经典上说,目犍连尊者、舍利弗尊者是生生世世跟释迦牟尼佛的法修学的。

    有些人因为忏公师父得度,有些人因为海公师父得度,这个没有对错,过去生结的法缘;我觉得法没有好坏,你跟他有缘,听他的法就相应。你说你是阿弥陀佛再来,谁敢不去亲近你?他本来要亲近某一个人得度,你说是阿弥陀佛再来,你功德殊胜,他来亲近你,你对他也没什么教化。结果他失去他的善知识,也失去一个得度的因缘,你让他失去了亲近善知识的因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